王婧 胡挺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问题。然而,由于教学内容的难度大、课堂教学易受智能手机、便携式电脑等外界因素干扰、学生内驱力缺乏等原因,目前理工科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培养高质量创新性人才的要求。本项目旨在结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航空航天特色,在理工科教学实践中加入人文关怀及方法论教育的内容,初步探索全方位、多维度共同作用下的理工科课程教学实践效果。努力实现以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和学校认同感为内驱力的学习效率和效果的提升,创新理工科教学实践中的教与学,推进教法、学法、考法的改革与实践。
关键词:人文关怀;方法论;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5-0203-03
基金项目: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年校级教改项目资助“人文关怀及方法论教育在工科教学实践中的作用研究”(2017JG0132Y)
2018年全国高校在校生总规模为3 779万人,毛入学率达到45.7%,即将由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迈入普及化阶段[1]。然而,庞大规模的背后也出现了教育质量降低的问题。与此同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问题。两者之间的矛盾迫切需要教师通过创新性的教学实践,努力提升教学质量来解决[2]。
一、教学质量的内涵
教学质量是指学生获取的知识、技能及价值观与人类和环境的条件及需要相关的程度[4-5]。由此可以看出:教学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等具体内容,又要以知识、技能为载体帮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技能的方法,最终在前两者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仰等,达到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目的[6]。可以看出:教学质量的内涵与我国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师说》中所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高度契合。因而,本文认为:客观全面地评价教学质量或根本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需要从以上所述的三个层次来入手,即知识内容层面、方法论层面和人文关怀层面。
二、理工科教学实践中教学质量弱化的表现及原因
在普通高校中,传统理工科课程教学实践占据了学校课堂教学的相当大比例。当下的理工科教学,面临着几方面的突出矛盾:一是相对于人文科学、管理科学的教学内容而言,理工科教学知识较为专业、对学生基础知识要求较高、内容难度较大,因此对学生的吸引力存在“天生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在信息化普及的当下,学生在课堂中也容易被智能手机、便携电脑等外部因素吸去精力和注意力;二是当下不少学生由于理想目标缺失、社会风气浮躁,对学习的意义和目的认识往往不能真正到位,普遍表现出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三是当下学生深造与就业的压力巨大,然而高校教学与社会需求存在鸿沟,知识灌输与实践操作相互割裂,从而在学生身上表现出知行难以合一、学用结合不足等问题。
三、理工科教学的“三位一体”新模式:知识传授、人文关怀与方法论教育
面对上述问题,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师单向传授式”等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培养一流的国际化复合型创新人才的要求,如何创新当前形式下的理工科教学实践中的教与学,在课程讲授中贯穿思想政治教育,推进教法、学法、考法的改革与实践迫在眉睫,并且已经成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热点问题。
传统理工科教学实践中一般采用两种模式:一是单一的课程内容讲述;二是以课程讲述为主再结合部分实验环节。以上两种模式均主要着眼于课程内容的传授。然而,提高学生参与理工科教学的积极性、提升学习效果,首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解决好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为什么学以及为谁学的问题,其次是如何学以及如何学以致用的问题。传统理工科教学偏重于课堂上的知识传授,但对于“从灵魂深入”触达学生思想以及从方法论层面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方面往往不足。教师单方面改进教学方法只能从外部原因提升教学质量,倘若能够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则有望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得到大幅提升。
为此,本研究提出一个基本假设:理工科教学中,如果能够全面把握“教学质量”的三个层次,即在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更多地加入方法论教育和人文关怀两个维度,形成“三位一体”新模式,将能够显著提升教学绩效。在此教学模式下,知识传授、方法论教育、人文关怀承担着不同的角色,背后有逐步递进的逻辑内涵。
(一)知识传授
这是传统教学中最基本、最受重视的要素,旨在夯实学生的理工科知识基础。此部分教学可以理解为“授人以鱼”,属于相对具体的知识范畴。在具体知识传授过程中,应考虑听课对象的背景情况及专业基础,结合新生代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例如更加丰富的多媒体、实地参观等),采取更加灵活生动的讲授形式和互动形式,引导学生投入课程教学中。
(二)方法论教育
方法论是独立于具体事项外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體系或系统。它通常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二是在某一学科上所采用的研究方式和方法。本文只针对第二个方面在理工科教学实践中的作用进行研究。相对于具体的课程内容(即“鱼”),方法论属于工具范畴(即“渔”)。在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加入方法论教育,能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更好地学用结合。方法论教育上升到一定高度就是哲学认识论和自然辩证法,其中蕴含的思想不仅有助于学生解决理工科知识与实践领域的问题,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复杂的社会乃至于承担的不同生命角色。
(三)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是指坚持“人本”的理念精髓,关注人的内在需求,培养人的主体意识,塑造人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相对于知识传授和方法论教育,人文关怀属于思想范畴。人文教育恰恰是“大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区别于职业培训机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良好的人文教育能够引领学生突破事务主义(如升学压力、毕业要求、就业等学生眼中最“实际”的活动)引起的短视,使学生建立由内而外的自我内驱力,促进学生的成长和长远发展。人文关怀上升到一定高度就是哲学伦理学及理想信念,它们的目标都是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你自己”,找寻人生的意义,树立人生目标。虽然国内高校也有人文关怀的教学目标,并重点由负责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和课程承担,但由于思想教育与业务教育割裂,往往效果不佳。一方面,思想政治类课程由于脱离学生的专业领域,显得有些说教化,效果不是很理想;另一方面,在大量的理工科教学实践中,鲜有涉及人文、思想教育的内容。事实上,如果能在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因势利导”地融入人文、思想教育的内容,则更能体现知行合一,也更易于被学生所接受。
四、实证经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材料在航空航天中的应用》课程创新实践
为验证上述模式的有效性,从2017年开始,笔者组建团队,承担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并依据上述思想在学校设计、举办了选修课《新材料在航空航天中的应用》。迄今该课程已开展三期,取得了良好的反响。
(一)课程设计
《新材料在航空航天中的应用》是一门结合航空航天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两个专业的跨学科特色课程。本课程共涉及32个学时,各个章节的课时安排如表1所示。该课程理论性强,内容涉及面广,知识点前后联系丰富,在学生将来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以及就业或研究生阶段的深造中,该课程的知识与方法都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该课程与近期我国在航空航天领域和先进材料设计、制备及加工领域的进步与赶超联系紧密。这一特点决定了:倘若能在专业知识讲授的过程中穿插相关人文关怀、人文社科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的作用。而且贯穿于整个课程讲授内容中的方法论教育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内容的同时掌握一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即达到“鱼渔同得”的事半功倍效果。
(二)前期准备
在课题调研环节,综合运用文献调研、与教务处相关老师座谈、与其他院校教师交流及与我校部分师生座谈的方法,以期能够从理论(文献)、管理者(教务处)、传授者(教师)和接受者(学生)等角度最准确地反映出目前理工科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共性问题及课堂诉求,有针对性地展开本课题研究。在调研基础上,本课题研究小组拟根据前期调研成果提出项目的具体实施思路,并设计出项目实施方法。进而,结合航空航天学科和材料科学与工程的专业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准备:一是构建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总体框架和总体思路,并进行课件的初步准备;二是研究讨论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呼应的小组作业题目,使之一方面能够加强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又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三是联系对本课程内容有补充作用的研究院、企业、研究所,同时选取1~2个重点内容对相关专家进行邀请。
(三)课程实践创新
1.加强教学方式的多样性
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使学生掌握牢固的理论知识,以提问式、互动式、启发式教学模式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同时,根据课程进度安排了两次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的研究院所的参观,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和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基础;此外,课程还邀请了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的行业专家对航空航天中的新材料进行了专题讲座,为学生提供高屋建瓴的全局性总览及发展趋势前瞻;两次平时作业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实践能力及创新性突破;期末的小组课题答辩则考核了学生对于课堂上所学知识以及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力,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主动性,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课程主人翁意识。
2.强化人文关怀的思想性
在工科课程内容讲授中穿插人文关怀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将我国近期在航空航天、先进材料领域的长足进步与课程讲述相结合,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专业归属感;将专业知识与其背后的科技贡献者个人经历相结合(例如航空航天领域的名人轶事、两弹一星功勋的感人事迹等),调动学生的学习使命感。例如在行业专家的航空航天新材料讲座中,主讲人在知识内容讲解的同时,还从一名长期服务于国防院所的员工角度出发,基于自身的工作经历结合个人工作八年内的成长过程,向学生介绍了国防科研院所的一些代表性特点、作为一个科研人员的自我修养、国家选择和自身选择等方面的内容。主讲人将国防院所工作应注意的关键行为和素质概括为“客观对待工作环境”“实践检验理论”“矛盾提供效率”“持久立于不败”“和谐决定胜败”“我们与国家”6个关键词,使同学们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了解到客观、全面的国防院所,同时也感受到了国防科研院对于员工的高标准和严要求,激发了大家服务国防、现身科研的热情,将课程内容进行了有益的升华。
3.加强方法论教育的系统性
注重在知识讲授的基础上进行抽象和升华,总结为对应方法论范畴内容,使学生初步掌握一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构建航空航天专业与材料专业的跨学科知识链,并在教学中融会贯通,使学生能够对不同专业知识有较全面的认识,并培养学生的科研工程意识和创新精神。在课堂中,教师多次设立开放性问题,请学生就自己原本不熟悉的问题通过已经掌握的问题分析方法进行大致判断。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课后继续对该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探讨,巩固抽象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4.加强课程考核的针对性
课程考核全面综合学生日常表现及期末测试。期末测试不仅仅考察专业知识情况,更考察学生在测试中所反映出来的方法论与思想水平,从而将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贯彻到最终的评测中。
(四)教学效果反馈情况
在该门课程的考核及课程总结结束后,有部分同学以无记名留言的形式表达对这门课的看法,其中代表性的有:“作为一名计算机学院的学生,收获真的很多。这门课大概是我四年来最有感触的学科拓展课了。因为不但课程有意思,其中的很多精神都让我深深感动,希望学弟学妹们能选择并上好这么课程”“一开始怀着忐忑的心情选了这门课,后来觉得自己的选择是对的。虽然是比较陌生的跨专业内容,但老师用她幽默的讲解、详实的内容、有针对性的参观和感人的背后事例吸引了我,并激发了我学习的兴趣,并为我打开了航空航天材料世界的大门。感谢那些材料背后的人和事,感谢我们大家一起共度的材料时光”“作为一名发动机方向的学生,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深刻体会到了材料对于机械总体性能的重大影响,也让我了解了许多耳熟能详事件背后的故事以及科研工作者的‘屈辱’和‘小确幸’,祝愿我们国家的材料越来越好!”
五、结语本研究探索了在理工科教学实践中加入人文关怀及方法论教育的内容,通过具体的课程教学实践推进教法、学法、考法的改革创新,并对实践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人文关怀及方法论教育在理工科教学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大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内驱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系统思维,有助于增进学生对专业、学校乃至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本文提出的知识传授、方法论教育、人文关怀“三位一体”理工科课程教学范式,背后有着深层的哲学内涵,对于高校坚持“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推进理工科课程教学方式改革,培养国际化、复合型高素质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 http://www.moe.gov.cn/jyb_sjzl/sjzl_fztjgb/201807/t20180719_343508.html.
[2] 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 5-10.
[3] 曹大文.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及其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02(9): 49-50.
[4] 王婧.提高高年级本科生课堂教学质量之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4(11): 116-117.
[5] 杨秀平,张华,李亚兵.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平台的构建与保障机制探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37): 231-234.
[6] 李莉,正确处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的关系[J].中华文化论坛,2011(4): 183-188.
(责任编辑:林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