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

2020-09-10 07:22张楠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时代

张楠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强基固本的铸魂工程,将其落细、落小、落实的过程,也是公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身道德准则、行为规范的过程。换言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过程,也就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过程,二者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需要把握大势,主动宣介、营造氛围,精准发力、融入立法,强化实施,完善机制,有效反馈,为强化业内学习提供参考。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

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5-0011-02

2019年《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新纲要》)的颁布和实施,是基于十八大以来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取得的一系列成就以及成就背后公民道德建设中仍凸显出的一些问题等背景提出来的。相比较2001年党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纲要》更加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更加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国情。

《新纲要》从总体要求、重点任务、深化道德教育引导等七个方面对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提出要求,指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国家、社会、个人层面的价值要求贯穿到道德建设各方面,以主流价值建构道德规范、强化道德认同、指引道德实践”[1-4]“引导人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明德修身、立德树人的根本遵循”[1-7]。由此可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是需要长期予以关注的话题。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作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四项重点任务之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便担负起凝聚中国力量、形成道德共识的重要使命,在新时代引领公民道德建设方面也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等等,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的方式,并接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2]。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等作为一种观念上层建筑,其产生和发展是由当时所存在的经济基础所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属于观念上层建筑,是基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完善发展这一经济基础所提出来的。它不仅反映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国情,而且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特征。随着世界各国之间的交互日益密切,我国公民不仅需要发挥主动性,承担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而且要发挥创造性,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更要应对国外意识形态的渗透与入侵。越是在发展的关键期,越是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主流价值观来强基固本、引领公民道德建设,培养出敢于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二)提升公民素质和全面发展的有效抓手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未来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3]。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想的未来社会里,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自由而全面地发展,这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所要实现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也是每个公民的追求。实现最高理想,一方面需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提升公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公民的道德建设,提升公民的精神生活水平,并以公民道德素质的提升和公民全面发展,保证生产力的高质量发展。虽然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领域呈现出良好的态势,但道德失范的现象仍然存在。在物质文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精神文明建设略显滞后,使二者产生矛盾,容易产生道德沦丧、价值观扭曲等问题,不利于公民素质的提升和全面发展。这就迫切需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引领作用,在认知、认同的基础上,形成知荣辱、明是非、守诚信、崇正义的良好氛围,提升公民自身修养,进而推动整个社会公民道德素质的提升和全面发展。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转化的重要举措

《神圣家族》一文中有这样一段精彩论述:“思想本身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思想要得到实现,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在社会实践中产生,最终要回归到社会实践,指导社会实践。在这一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就是“使用实践力量的人”。因此,要以“人”作為重要突破口,大力发挥公民的主观能动性,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转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过程,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掌握群众,潜移默化地影响群众的过程,又是群众深刻理解、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后,将其转化为自身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指导实践的过程。因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过程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实践转化的过程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实践转化的重要举措。

总体来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公民道德建设,既符合当今世情、国情,凝聚社会共识,顺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发展需要,又有助于公民增强辨识力、提升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路径探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落细并使之生活化来引领公民道德建设,成为当前人们需要关注问题之一。

(一)把握大势,主动宣介

公民道德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特别是青年,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对其进行价值观引领十分必要且紧迫。因此,要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尤其是引领青年学生的道德建设,提高社会整体的文明程度,就需要发挥学校道德教育主渠道作用,把握大势,主动宣介。

(二)营造氛围,精准发力

自2012年以来,通过一系列培育和践行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引领作用和精神纽带作用已初步体现,人民的思想觉悟和道德素质也逐渐提升,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但是,社会中仍然存在道德冷漠,甚至道德沦丧的现象。这就说明,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相关问题仍要予以高度关注,仍须不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公民道德建设的功能,提升人民思想觉悟,凝聚广泛共识。这就需要营造良好的氛围,精准发力。

第一,营造良好氛围,首先就要明确我国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国情没有变,我国的发展是不平衡不充分的。这就导致不同地区的公民,因所处的环境不同,所作出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不尽相同,从而使不同地区的公民道德水平呈现出差异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公民道德建设的要求与各地区社会成员实际思想品德状况之间的矛盾呈现多样化。如果一刀切式地采用相同的措施营造氛围,则达不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最优化效果。因此,在全社会营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大背景下,根据不同地区公民道德建设的需求和短板,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的方式,精准发力,来提升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第二,优化单位环境和社区环境。除了家庭之外,与公民产生最多联系的莫过于单位和社区。营造氛围,精准发力就要围绕各单位和社区的实际情况,从其自身特色出发,挖掘本单位、本社区中的榜样人物与典型事迹,弘扬正气、传播正能量,引导公民遵纪守法、向善向美,营造出各具特色、百花齐放式的良好氛围。

第三,发挥融媒体平台作用,以大数据作为依托,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更具针对性地推送相关宣传作品,充分发挥媒体润物无声地教育功能,营造良好氛围,真正“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5]。

(三)融入立法,强化实施

中共中央总书记習近平指出,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5]。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体现到宪法法律、法规规章和公共政策之中,转化为具有刚性约束力的法律规定”[6],从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小、落细,引领公民道德建设给予法律保障。

第一,融入立法,首先须在立法过程中清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总体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相关规定,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融入立法,以法律形式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第二,在法律实施过程中要强化法律的价值导向功能,将道德规范作用和法律约束作用二者有机衔接,对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应予以惩罚。例如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的当下,应大力弘扬对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的英雄事迹,相反“依法严惩暴力恐怖、民族分裂等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犯罪行为”[7],让融入法律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深地印入公民内心,引领公民道德建设,成为行动指南。

(四)完善机制,有效反馈

反馈机制作为管理机制中的一环,最为重要也最无可替代。反馈机制一旦出现问题,则会影响信息的传递,进而影响下一步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因此,完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公民道德建设的相关机制中,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最为重要和紧迫。

建立行之有效的反馈机制,一方面要保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公民道德建设活动信息收集的准确性、真实性,避免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失真。另一方面,要开展预防性的追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避免形式主义。建立这种行之有效的反馈机制,既可以自下而上地进行信息传递和反馈,及时发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公民道德建设活动中产生的新做法、新亮点,整合后进行推广,进一步巩固活动取得的成果,又可以自上而下进行追踪,及时发现问题和漏洞,避免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公民道德建设活动流于形式,在机制上给予活动保障。

三、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公民道德建设的引导效果需要在长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予以展现,需要国家、社会等多方协作,在主动宣介、营造氛围、法治保障、强化实施等方面下功夫,提升公民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素养,真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公民道德建设达到“日用而不觉”的状态。

参考文献:

[1]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2][德]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弗里德里希·冯·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3][德]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弗里德里希·冯·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4][德]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弗里德里希·冯·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6]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

[7]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责任编辑:李凌峰)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时代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