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莎莎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人们需要有更好更健康的心理素质,迎接生活和工作中的挑战。当下人的心理状况,很令人担忧。中学生时代,正是形成三观的时候,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意义重大。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渗透;语文
引言:文字,承载着心灵上的智慧,不要低估文字的力量,好多文学作品,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利用语文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容易引起学生共鸣,激发他们的潜能,有助于分清性格问题与心理疾病是两种不同的事,有助于学生成长。此次研究语文学科渗透心理学教育,研究理论如下。
一、结合学科特点进行教学
针对语文学科的特点,结合课堂实际教学的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教学观念错误
三观不正,侵蚀人的心灵,时间久了就会让人心里扭曲,人才会有各种叛逆的行为,既让家长焦头烂额,又增加教学的困难。
如何改变这种情况?其实,教学不只是说和教,凭借教师个人魅力,完全可以纠正叛逆学生心里。
一个道德高尚,修养极高的老师,懂得如何吸引各种性格的学生。学生注意力都集中在老师身上,自然容易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二)教学理念错误
过去一部分学生,总觉得语文没什么可学的,找不到语文学科的精髓。
作为语文老师,需要在教学方法上做出改变,不是说一定要投鼠忌器,投其所好,而是说老师在教学上都下功夫,多去了解学生的心里在想什么,找到和学生沟通的最有效的方法。唯有走进人心,才能拉近教与学的距离,减少老师和学生的对立面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打开心灵的窗户,让师生在同一频道上沟通,互相倾听对方的心声,教师掌握主导地位,正确积极地引领学生的思想,完美完成教学目标。
(三)课堂设计,老师要做到新颖别致。
陈词滥调的讲课方式,只能让学生上课打瞌睡,如果老师讲话,抑扬顿挫,妙语连珠,或者多使用各种教学教具,让同学们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相信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在此时,巧妙地讲解心理知识,学生们也能听得进去,不会反感,效果更佳。
二、正确引导学生,勇于剖析自我,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一)社交因素
目前,学生们正处于青春期,易激进,更容易受到社会上或者不当社交平台某些非主流思想影响,迷失自我。语文学科的作文课堂,刚好可以展开讨论,以正确认识自我为题目,围绕着这个话题,切入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们理清思路,对当前主流文化,深入了解,摒弃不良社会风气,勇于做回自我,努力学习各科知识,合理分配时间学习,做到教与学一体化,同步走,完成引导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目标。当然,这个话题,是要贯穿整个中学阶段的,学生们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日益发生变化,随时出现问题,随时要去纠正。
(二)学生自身因素
学生的心理素质参差不齐,不能一刀切,必要时还要个性化辅导。心理素质好的同学,各方面综合素质也不会很差。语文教学,承载着几千年来文化精髓,更适合去渗透心理学知识,让每个学生都清楚,学习这些更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针对个别学生,语文老师要做到公平合理地去对待,不要去伤害学生自尊,懂得呵护这类学生,循序渐进地去引导,真正做到帮助他们,又没有伤害他们,让其敞开心扉地接纳心理教学教育。
(三)生活因素
组织学生,采集生活中点滴感动自我的小事件,拿到课堂上讨论或者记在笔记里。日久天长,形成习惯,让学生懂得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的道理。
三、学校教育与家庭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贯彻语文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家庭的环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尤其是心理健康与否,跟一个人家庭有着直接的联系。
(一)建立与家长的沟通
语文学科受教学限制无法做到去影响学生家长,那么,就利用好老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关系,来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真正做到,摸清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病因所在,才能正确做那把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其实,这个环节很重要,也不好操作。建立家校互动平台,更好地与家长沟通,双方面达成共识,有利于语文学科渗透心理知识。教学也是一门艺术,语文学科除了研究博大精深的文化知识,更适合研究如何与家长沟通,双方面做到,一切为了学生身心健康为主,展开频繁而有度地沟通,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利用好微信群,与家长做到密切接触。谁家的孩子都是最好的,这是每个家长的心里。但是问题出在,不是好孩子心理就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心里层面上的东西,不是每个家长都能够细心观察得到的,这要语文教师,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帮助家长剖析当下孩子存在的问题,问题得不到解决,会影响到学生将来的整个人生,避免出现,高分而偏激的情况。更要避免,不学习无术的学生,觉得学习好的学生都是书呆子,不懂社会大学的知识,要捋清楚,社会中,哪些东西才是真正的主流思想。语文学科老师应该积极应对各种问题的发生,畢竟,家长有着根深蒂固的思想,觉得这些事情是班主任应该做的,而不应该由任课老师来操作。在此之前,学科老师要阐明自己的观点,明确教学任务,随时随地渗透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让家长接受自己,才能更容易在微信群里,柔刃有余地协调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协调家长和老师之间的关系,更有效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所在的根源。
(二)组建小组,开展互帮互助团体活动。
语文学科教学,不是关起门来的说教,更应该组织学生开展校园活动,分组来完成老师设计的课题,在课题中多多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环节。集体活动中,更容易发现学生们存在心理素质问题,也更容易让学生的问题,在活动中消化好,让学生们自己来消化,比老师和家长的说教效果要好上许多。
同龄人,更应该懂得同龄人的心里,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建立起来良好的心理素质。
结论:利用语文学科教学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情。语文学科却是最好渗透心这些知识的学科,能够更好地做到去协调各方面关系,打开学生心扉,贯彻落实好素质教育的教学方针。简单地说,语文学科更容易突破,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难度和尺度,不至于,渗透心理素质教育成为一句口号。
参考文献:
[1]陈聪聪.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397(14):62-64.
[2]杨艳霞.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J].好日子,2019,000(009):P.1-1.
[3]邹璐,张雪梅,赵丽琴,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C]//教师教育论坛(第六辑).2019.
(商水县教育体育局基础教育教研室 46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