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岚 潘舒婷 罗虹
摘 要:随着英语课堂的不断“西化”,中国传统文化逐渐在英语课堂中“缺失”。因此,有必要探索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英语课堂的策略。小学阶段是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最好的阶段,同时也是开展英语教学最佳启蒙期和兴趣挖掘期,在小学生的英语课堂中加入传统文化元素,可以激发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且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具有积极影响。由此可见,探索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课堂的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首先,本文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缺失及其原因;其次,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课堂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课堂的策略。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小学英语课堂;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7-0137-02
基金项目:2019年度广东省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渗透研究——以从化区小学英语课堂为例”(S201912623036)
不论是我国还是西方国家,均对文化在外语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日趋重视。我国的《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对文化意识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在学习和日常交际中,能初步注意到中外文化的异同。教师既要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更要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文化意识,为他们今后具有“双语言能力”和“双文化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1]。然而,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英语课堂中仍旧缺失严重,且改善状况不尽如人意。因此,笔者致力探索在小学英语教学课堂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旨在期望小学生在接受英语语言文化知识过程中,不忘祖国文化之本,勇于担当传承传统文化之重任。
一、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缺失及其原因
当今的小学英语课堂上,不論是使用的教材,还是课堂中师生的表现,都流露出一股浓浓的“西方味”。比如,对于圣诞节和万圣节等西方节日,师生们热衷于怪诞新奇的装扮。学生多数在英语课堂中,只能学到零星的传统文化的英文表达,更有甚者对中国传统文化一概不知。
(一)大多数小学英语教材缺少中国传统文化内容
英语教材是学生接触英语学习最直接的工具和重要资源。中西方文化在我国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不平衡突出体现在英语教材上。目前大多数小学所使用的英语教材,过度重视西方文化,却鲜少涉及中国文化。教材中对中国传统文化内容的缺失,致使教师忽视其重要性,小学生也对其日渐淡忘。
(二)教师对中国传统文化重视程度不高
通过进行以“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表达”为主题的问卷调查及对部分学生家长进行访谈,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知识存在较严重的缺失,与之相关的表达更是欠缺。这是因为在过去的课堂模式中,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即便是对传统文化感兴趣,也没有学习的机会。大多小学英语教师注重学生的语言知识能力,对待文化方面而言,学生则更多接触的是英美国等西方文化内容,教师对此却不以为然,缺乏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英语课堂的意识。在小学英语课堂上,学生几乎未曾涉及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加之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普遍重视分数,只在提高成绩和升学率上,根本无暇顾及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方面的融入学习。
二、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课堂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如同深深扎根的千年大树,树上蕴藏着无限的知识瑰宝,耐人寻味。英语作为一门世界性通用语言,已成为我国小学课堂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诚然,在如今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下,学生学习西方各国的文化知识固然必要,但守好祖国的文化之根也尤为重要,接纳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更加不容忽视。因此,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课堂,无疑是让中华传统文化这棵大树获得更加丰富、肥沃的养料。在中西合璧之下,若莘莘学子能细细地探寻与品味其间奥秘,方可采撷累累硕果,增进中西文化之间交流,为更好地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奠定基础。
(二)有益于树立学生文化自信
通过学习中西文化,立足于跨文化视野,能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能力,促使学生自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思想,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树立坚实的文化自信。同时,还能帮助学生认识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进而使学生对中西文化之间的异同进行思考和深刻理解,同时教师加以分析,引导学生客观公正看待文化之间的差异,也有助于启发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锻炼其辩证思维,树立正确的文化观,从而培养学生辩证理解文化差异的能力。
(三)有助于培育新时代新发展的学生
如今,提高国民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结合新时代发展,在继承的基础上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夯实精神文明建设,挖掘出符合新时代新发展的优秀文化,并传递给新生一代,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增强爱国主义意识,更有助于培育出新时代新发展的学生。
三、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课堂的策略
(一)提高教师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发扬的意识
教师是文化传承和发展最直接的传播者,承担着传承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使命。首先,教师是学生培养文化意识的引路人,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改变“唯分数论”的观点,加强自身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的意识,要从实用工具的角度把英语教给学生,把我国传统文化融入英语课堂当中。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特别强调了学习者是主动地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2]。因此,教师不能只是一味注重学生的成绩,要着眼于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开拓思维。其次,教师在熟知西方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还要不断学习本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做到与时俱进,结合西方文化之所长,教授优秀传统文化之精髓,以便更好地向学生传授传统文化的知识。最后,教师在夯实自身文化基础上,还可以对本土文化的英语表达进行深入研究,如针对难以用英语表达出来的俗语、谚语等,既要勇于追根溯源,了解其背后的故事,也要敢于开拓创新,将其蕴意与时代发展相结合,方能引导学生更深刻地领悟传统文化的内涵,帮助学生培养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的意识,加强师生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
(二)增加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授课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颇多优秀内容,可将其融入小学英语课堂中,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譬如,在中华民族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中国传统节日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以该话题为切入点,能让学生更有代入感。现今,多数小学生对西方的节日比较追崇,热衷于过洋节,而中国重要传统节日却知之甚少,尤其是缺乏对传统节日习俗的了解。比如,关于春节学生只关心收红包、压岁钱,对其余的贴对联、守岁、年夜饭等习俗较不关心。对于春节里包饺子中的和面、擀皮、剁馅儿等流程,以及不同馅的饺子蕴含的一些“财源不断,健康长寿”意义学生们更是一概不知,就更别谈用英语表达出来。此外,小学生对于我国贤者圣人思想、人物正面事迹等方面的认识也存在严重缺失。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着重点要放在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上,对于学生们较熟悉的西方节日,可以适当结合,无需赘述,应分清主次,做到详略得当。在教学内容设计与安排上,要注意中西文化的平衡,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以提高学生中国文化表达能力为目标[3]。同时,应结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切忌面面俱到,不求全,但求精。这样能使学生通过学习中西文化及其对比,明确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学习传统节日及习俗对于小学生而言意义重大,若能引导学生们将所学传统文化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既可以锻炼小学生们活学活用,活跃他们的思维,又能更好地符合他们的发展所需。
(三)积极开展灵活多样的传统文化教学活动
高质量的教学产生于创造性教学中,故教师应尽可能地发挥多种教学手段的长处,积极开展灵活多样的传统文化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课前,教师可安排学生针对将要学习的传统文化相关话题,在网络上搜集资料,对内容建立初步的了解,提高学生参与度和课堂效率。课中,先以传统节日的传说、故事等作为引入,以此类生动的故事,搭配图画等直观地讲授,更能激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教师在分析教学、讲解透彻基础上,多让学生进行实践、练习,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以达到对知识的内化吸收。例如,讲到中国传统文化新年的时候,启发学生自由发挥创意,根据新年布置教室,一起动手制作有代表性的新年物品,还可以让学生们写下自己的新年愿望,帮助学生们树立美好的愿望,引导其展望和规划未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并调动其积极性。课后,鼓励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如参观当地的传统文化建筑或景点,访问亲友、了解当地居民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手艺风俗等,还可以举办传统文化的英语演讲话剧,以多样的形式,帮助学生深切体会跨文化交流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刘明东,陈倩.小学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3(1):8-11.
[2]温军超.中小学英语教学与中国文化相融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基础外语教育,2018(2):33-40+107-108.
[3]孔宪遂.试论建构主義理论对教学的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S1):128-133.
(责任编辑:林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