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庆玲
摘要:以适应就业岗位技术要求为目标,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结合传统课堂教学的优点,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被动学习的现状。本文以《内燃机车柴油机》课程中机车燃油系统的教学设计为例,采用职业岗位任务驱动法和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教学过程,结果显示信息化技术的运用能充分激发学生的自我获得感,使学生主动学习,从而全面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课程;信息化技术;混合式教学
0 引言
内燃机车柴油机课程属于铁道机车专业的必修课程[1],具有专业知识面广、部件结构复杂、工作原理抽象和实践教学条件复杂的特点,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难以激发,学习效果欠佳。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国内许多教师尝试了许多教学手段改革[2],无论是大面积推广的“项目教学法”,“目标导向教学法”还是新兴的“多元立体教学法”[3],虽然取得了部分效果,但都难以改变学生学习积极性差,学生上课就成为“低头族”的现状。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手机是学生离不开的“玩伴”,既然如此,如何引导学生使用手机进行学习便显得尤为重要。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调动课堂学习气氛,能改变课前课后学习缺失的现状,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本文以《内燃机车柴油机》课程中机车燃油系统的教学内容为对象,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4]的实施,从教学分析、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及教学反思等方面开展研究与实践[5]。
1 教学分析
内燃机车柴油机课程属于铁道机车专业的核心课程,其中柴油机是内燃机车的“心脏”,燃油系统又号称机车柴油机的“血液”,是内燃机车动力的根源,如何好学机车燃油系统直接影响到整门课程的学习情况和对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
1.1 教材分析
以铁路职业教育铁道部规划,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李晓村主编的《内燃机车柴油机》教材为理论基础依据,为了更好的与学生的职业接轨,辅以机务段的《东风4机车乘务员手册》作为实践指导,该课程的设计与当地机务段乘务员实际的工作内容紧密结合,实训项目紧密结合实际生产。
1.2 学情分析
1.2.1 学生特点
授课对象为铁道机车专业二年级学生,具有以下特点:①知识基础:已经认知内燃机车总体结构,初步了解燃油系统部件在柴油机上的位置,具有初步自主学习能力。②学习特点:爱好动手操作而厌恶纯理论灌输的教学模式,喜欢气氛活跃的课堂,但团队意识较弱。③性格特点:喜爱新鲜事物,活泼好动,喜欢组队PK,及其渴望获得成就感。
1.2.2 解决策略
拟采取以下措施针对性解决学生学习难点:①教师引导,学生为中心,自主学习。教师在课堂上主要起引导作用,通过微课、视频、动画、游戏、实操等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②任务驱动,小组为单位,探究学习。课上教师发布任务,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制订策略、分工实施、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善于思考的能力。③模拟现场训练技能。利用实训室模拟机车乘务员工作场景,学生体验机车乘務员故障应急处理的工作,熏陶工匠精神,具有岗位代入感,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神和岗位责任心。
1.3 教学目标
本模块内容的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燃油通路、燃油系统主要部件的结构和原理和燃油系统故障应急处理工艺。以机务段的《东风4机车乘务员手册》作为实践指导,确定技能目标为要求学生具有行车过程中燃油系统故障应急处理的能力。素质目标要求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养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培养良好的岗位责任心和爱岗敬业精神。
1.4 教学重难点
本模块的重点内容是要求学生掌握燃油系统通路、喷油泵的结构和原理及燃油系统故障应急处理。教学难点是要求学生掌握喷油泵的原理和学会如何在行车过程中处理燃油系统故障。设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环节,选取WIFI覆盖教学的理实一体化教室进行教学。硬件设备应具有两套交互式教学一体机,智能手机或平板以及与课程内容配套的教具(真实部件最佳);软件方面具有能及时互动的教学平台和手机APP,教学必备的微课、视频、动画和课前课中的测试题等。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解决教学重点,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项目探究、情境实践等活动突破教学难点。
2 教学设计
针对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特点,制定合理的线上线下教学环节,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彻底改善课堂沉闷气氛,使学生由被动灌输变为课堂真正的主角,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引导和解惑的角色,当好绿叶这一角色,培育出耀眼的红花。对教学过程进行了以下设计,如图1所示。
3 教学实施
教学实施过程分为课前学习、课中学习和课后学习三个阶段。
3.1 课前学习
教师通过得实教学平台上传学习资源(微课和测验题),发布课前学习任务,学生完成测试。(图2)
3.2 课中学习
使用任务驱动法和情景案例教学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探究职业现场进行学习。整个课堂设三个项目:
项目一:玩转燃油通路
导入:播放视频,让学生明白机车乘务员在发车前要对柴油机油、水系统跑冒滴漏现象进行检查,引出任务1——燃油系统部件知多少。
任务一:“秀”——部件认知成果
结合课前学生完成的任务,组织学生分组展示自己在东风4B型机车上拍摄的燃油系统部件照片,并解说各部件的名称、位置和作用。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打分,教师进行纠正、补充、总结和评价打分,解决难点。
任务二:“玩”——燃油通路游戏
开展卡片排序趣味游戏,在虚拟仿真平台上通过观察燃油系统总体情况,学生4人一组,分组讨论燃油系统通路,将讨论得出的结果,用卡片贴在黑板上,小组间PK油路正确性和完成速度,最后教师点评并打分,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得出正确的燃油系统通路。
项目二:主要部件的结构和原理
导入:通过播放柴油机燃烧冒黑烟视频,引出燃烧质量与部件的关系,展开项目二教学。
任务一:“辩”——部件结构
结合课前学生学习的部件结构,课上通过已拆卸部件的结构展示,学生进行“名称对应”的小游戏增强对部件结构的熟悉度。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打分,教师进行纠正、补充、总结和评价打分,激发学习热情,为学习原理打基础。
任务二:“探”——偶件运动
学生分组,通过燃油输送流通情况研究燃油泵、滤清器原理;通过将喷油泵、喷油器内的偶件摆放到正确安装位置,以熟悉其和驱动部件的装配,并通过实物动手尝试使喷油泵、喷油器的偶件运动起来,在教师引导下分析总结喷油泵、喷油器工作原理,得出控制燃油供油量、喷射质量的部件,解决重难点。
项目三:燃油系统故障应急处理
导入:通过播放机车乘务员故障应急处理视频,结合现场因喷油泵故障造成回油压力过高,回油管漏油引发事故的案例,引出燃油系统故障应急处理。
任务一:“制”——处理流程
学生分组讨论因燃油泄漏而关缸、柴油机转速飞升停不了机的应急处理流程,通过教师的引导,共同得出正确的处理流程,并制作成应急故障处理工艺流程卡。
任务二:“练”——应急技能
学生两人一组,按照微课到车上对照正确的处理流程,练习关缸、停机的操作,训练技能,在操作中互相纠错,严格要求,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刻苦钻研的工匠精神,使学生在上课时就具有岗位代入感,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神和岗位责任心。教师巡视指导,查看学生练习情况,并对易错环节进行讲解答疑,攻克难点。
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负责组织和引导,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精神。做中学,学中做,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现场互动。让学生提前体验将来岗位面临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和职业精神,增强了学生的社会交流能力。
3.3 课后学习
通过查看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问题,了解学生对内容掌握程度及疑问,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使每一位学生掌握燃油系统。
让学生在平台互动版块,对教师进行提出建议,促进教师的提升,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课后和机车乘务员的交流,了解作为一名合格的机车乘务员必备的技能和职业素养,增强职业意识。
通过以上三个阶段:课前——课中——课后,网络空间、实体课堂、真实岗位环境交融,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解决了学生厌恶纯理论灌输教学的问题,在课堂前后,既满足了学生学习个体差异性,又培养了团队合作能力,同时与职业岗位紧密联系[6]。
4 评价成效
4.1 教学评价
通过对小组其他成员在各项目、任务等环节表现出的参与度、熟练度及完成情况,在得实教学平台完成互评,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7],评价标准如下:
①课前学习及测试题占20%,课中小组互评环节占40%,课堂与课后教师评价占40%;
②课前微课学习时长须达30分钟,才允许完成课前测试题,否则无该部分成绩;
③课中游戏环节、探究环节,须所有小组完成互评,才可得分;
④课后作业、论坛发帖讨论由教师进行评价。
4.2 教学效果
依据以任务为驱动,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策略,利用游戏、展示等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现场互动的良好学习氛围。应用视频、动手实操等方式,使日后工作场景呈现,突破时间、空间的格局,轻松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经过精心设计的线上线下教学环节,学生全程参与教学,成为教学中心,从课前的自主学习及测评,到课中的小组完成任务与互动游戏,再到课后网络平台完成作业与老师同学的互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完全激發。辅助以合理的多维度的教学评价,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针对性的采取措施,确保全体学生都能攻克教学重难点,从而达到了全面提高教学效果的目标。
5 结语
现代化课程的教学改革应根据学校专业和对接产业的特点,通过采用合理的信息化技术手段辅以精心的教学设计,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接企业现场对专业技能的需求,全方位地培养“产教融合,知行合一”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从而实现国家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勤香,姜楠.混合式教学在高职工科类专业核心课程中的应用探讨[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1(04):77-81.
[2]范雯雯,毛艺蓉.“混合式教学”背景下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途径探析[J].智库时代,2019(47):120-121,125.
[3]邓攀,缪桂根.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运输实务课程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1):215-216.
[4]袁加奇,范骏.高职《液压与气动》课程混合式教学方法实践——以气压传动控制回路为例[J].南方农机,2019,50(15):145-147.
[5]黄铁兰,张金兰,喻怀义.高职《遥感技术及应用》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09):39-41,188.
[6]黄少芬.高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与学探索[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07):227-228.
[7]靖彩玲,李艳,孙亮.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模式评价方法研究[J].科技风,2019(30):8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