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妮
摘要:随着融媒体時代日新月异的发展,相比于传统媒体,融媒体对记者各方面的要求更高。记者在融媒体时代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不断提高驾驭网络语言的能力,不断提高掌握新媒体技术,不断提高整合不同媒介资源的能力。
关键词:融媒体;记者;职业素养
引言
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更强调语言的另类表达,因此记者要以包容的心态对待网络语言,辩证地吸收其长处和优点,善于借鉴网络手段,刷新和丰富新闻语言,使得新闻文本更灵动、更轻巧, 从而吸引更多的年轻读者。
不断提高掌握新媒体技术。融媒体时代下,两微一端+抖音快手已成为标配,使信息实现了全媒体传播。记者要紧紧跟随时代发展的潮流,不断创新新闻采访技术;要充分掌握在这个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各类新兴媒体技术,利用各种新媒体技术为受众提供形式丰富多样的信息,实现与受众的良好互动。
一、新闻媒体记者要有职业素养
融媒体时代,各种新闻信息杂乱层出,但抛开纷杂的外部环境,新闻媒体记者应当不忘初心, 秉持新闻专业精神,报道事实、追求真相、传播美好、揭露丑恶永远是新闻记者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因此正确履行记者职责,做好“记录者”,坚守职业道德,担当社会责任。
当新闻事件发生时,各种各样的言论蜂拥而至,评论、站队、分析让人无法分辨真假,仅靠一段视频,一段语音,一些图片就想要还原真相,那几乎是不可能的。此时,记者的专业性就能大大凸显,快速的通过调查了解,寻找稀缺的关键性信息源,还原真实现场,给公众一个真实、客观、公正的事实,担当起“记录者”的责任。
也正是如此,记者的职业素养就更加重要。记者应该具备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在采访过程中,不得以记者的身份私相授受、牟取私利,更不能为了博眼球、追求新闻爆炸点而刻意夸大或缩小事实真相,以偏概全,更加不能使用非法手段和途径去获取采访素材。
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假新闻充斥新闻圈,比如“金庸去世”的新闻,然而 2018 年,金庸真的过世时,很多人却充满疑虑。2018 年,有假新闻称《读者》发不出工资了。后来,澎湃新闻查证,《读者》运营良好,资金充足。类似这样的假新闻年年都有,这样的假新闻的出现,必然与道德缺失的记者有关。而在融媒体时代,信息化更加透明,这样的假新闻几乎是无所遁形。无论是博眼球也好、牟利也好,终归会被业界不耻,牺牲的不光光是信誉,也是自己的职业生命。
记者应秉持公正,担当起新闻工作的职责和使命,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遵纪守法,增强法律意识,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坚持真理,实事求是,不扭曲新闻事实,不发虚假新闻,保证新闻的真实性。
二、新闻媒体记者要能“把关”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
在我国,媒体记者不光光要有“求真务实”的新闻精神,还要有胸怀家国的党性原则。 一直以来,媒体与党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一方面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一方面传达人民的呼声。新闻,起到了上传下达的作用。新闻的核心价值在于传达事实。只有尊重事实的媒体才能提高核心影响力,从而达到引导正确舆论导向的目的。
这也给新闻记者一个更加重要的责任,当好“把关员”,把握好宣传工作中的“度”。凡事有度,过犹不及。在任何宣传报道中,都要掌握好分寸和尺度,要能对舆情精准研判, 学会抓时机,找节奏,表态度。在重大事件面前,要率先发布事实,对敏感问题不回避、不失语,率先掌握主动权。
例如,有一个关于“陈化粮”的报道,因为记者的失误,导致社会上出现了很多负面谣言, 引发了很多居民产生了不安定的情绪。但事实上,“陈化粮”得到了妥善的处理,不会流入市场。后来经过客观公正的宣传报道,才打消了群众疑虑。
在今年的新冠疫情中,媒体对武汉的报道,就做到了有理有序,有轻有重。第一,对疫情情况的通报,让群众了解疫情,知晓疫情事实,避免产生恐慌;第二,在疫情发生后,报道政府和人民抗击疫情的一系列举措,既起到媒体监督作用,也让群众对抗击疫情产生了信心。当时央视对火神山医院修建的直播,仅仅一个几乎无声的直播,就有近千万人同时在线观看,一方面,说明了群众对真相的关注,一方面,直播对事实的记录,在国内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三,对疫情的客观报道,直击社会上谣言,消除了群众面对疫情时产生的恐慌心理。更多的报道,放在了人、病人、医护人员身上,让群众更多地看到我们抗击灾难的决心,鼓舞士气,激励人心,达成舆论共识,最终成功抗击疫情。
由此可见,新闻当中,不能把小新闻扩大,更不能把大新闻化小。不能像瞎子摸象一样,把局部当成全局来报道,也不能把个别情况当成群像。只有把握好“度”才能把真实客观的事实真相呈现出来,做好记者的本职工作。
三、新闻媒体记者要有与时俱进的技术
近年来,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党中央不断提出新目标、新要求,“党的十九大”“打赢脱贫攻坚战”“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推行民法典”等等,都是全社会关注的新热点和方向。新闻记者应该时时警醒,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才能在新闻选题中占据制高点。
在传统意义上,人们常常把新闻记者分为电视台记者、报纸记者、广播记者。每个记者都有不同的分工,电视台记者以视频影像记录现场、报纸记者以笔头描述事件、广播记者以声音采集还原事实。记者术业有专攻,各有特长。然而,在融媒体时代下,这三类记者终将合三为一,成为一专多能的记者。
在融媒体环境下,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媒体的新技术也层出不穷。记者的基本功,已经不仅仅单纯的是文字功底,表达方式的不断演化也是记者所应追求的:视频拍摄、照片拍摄、音频录制、航拍技术、后期制作等都需要不断学习提高。
在网络媒体的表达方式里,快是最重要的,人们时刻希望自己能立即了解事件真相,这就对记者有了新的要求。在新闻现场,往往可以看到记者携带笔记本电脑、手机等,立即编写拍摄转发。更快捷的,还有运用直播手段进行报道的。而这些新技术,都是需要记者去学习的并且不断更新技术的。随着 5G 时代的到来,VR 虚拟现实、3D 投屏等技术,也会陆续运用到新闻报道中, 我们的记者若是故步自封,不去了解学习,却总想着“吃老本”,那必然会被市场淘汰。
人们从看文字到看图片,再到看视频,每一步跨越都是在对记者进行大考。除了科学技术的更新,网络常识的了解也十分重要。新闻面向的是广大受众,要想真正的贴近群众,了解群众, 那从语言上就应该贴近群众。
语言,对于记者的采访、沟通,会有着很大的辅助作用。比如联系采访老乡的时候,如果你能用当地的方言,那老乡也更愿意说。同理,你与金融专业人才交流的时候,对方说大量的专业术语,如果记者没有先去学习了解,自然会出现无法沟通的情况。而在网络时代,信息无时无刻不在变化,记者对信息的了解就十分重要。在与采访对象沟通时,当下的热点、突发的新闻、网络语言等,都需要了解学习,不能出现采访时无知的尴尬局面。
结束语
接下来的 5G 时代,媒体将面临更多挑战,记者就需要迎合时代的变化,不断充实自己,更好地适应接踵而来的融媒体时代。
参考文献:
[1]全媒体时代下媒体人应具备的采编素养[N]. 樊荣. 贵州民族报. 2020-09-24 (B03)
[2]融媒体时代下记者提升职业素养的策略[N]. 王鹏飞. 鄂尔多斯日报. 2020-09-25 (007)
作者单位:神木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