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瀛舟
摘要:浙商的崛起创造了很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在浙江经济发展中浙商文化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浙商由原本规模较小的一个群体,逐渐成为了我国分布最为广泛且影响力最大的一个现代商帮,本文首先对于浙商的发展历程进行简介,同时对于浙江经济模式进行分析,最后对于浙商文化及其与浙江经济模式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希望通过本文,能够为我们进一步理解浙商文化及其在浙江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提供重要的指导,从而为浙江经济发展带来助力。
关键词:浙江经济模式;浙商文化;关系分析
1.浙商的发展历程简介
改革开放以来,浙商的发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首先是萌芽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计划经济体制逐步的瓦解,我国开始推行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度,在这一时期个体经济的发展速度飞快,在浙江地区出现了很多的家庭作坊以及采用前店后厂类型的企业家。根据相关的统计可知,当时浙江个体户的数量在三年内由八千户增长了七万九千多户,到了1985年时这个数字达到了六十三万,这一时期浙商的迅速发展走的是市场先导和模仿创新的道路,实现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其次是发展时期,随着公司法的出台,为浙江非公有制经济带来了重要的发展机会,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很多浙商抓住了这次时机,通过加强治理和对自身体系的完善,来建立了现代化的企业制度,使得浙江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最后是全球化时期,我国在2001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这一进程使得浙商逐渐开始向着国际市场进行发展,通过并购重组、资源整合和产业升级等方式,使得浙商开始逐步实现了规模化、国际化和资本化,推动了区域经济甚至中国经济的发展。在上述的这几个时期当中,浙商通过建立市场、规范和联盟,来创造了大量的社会财富,实现了经济的发展。
2.什么是浙江经济模式
所谓浙江经济模式,最初诞生于上个世纪末期,这一时期在浙江的东北部地区开始出现了多种形式的专业性市场,并且很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开始得到了发展。与此同时,浙江东南地区出现了更多的小规模企业和家庭企业,并且逐渐的得到了规模上的提升。个私经济和专业市场都在浙江省内部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且相互之间产生着促进的作用,逐步成为了这讲究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从而成为了具有共性的浙江经济模式。通常来看,我们会将温州经济模式看作为浙江经济模式的初始体,因为是温州地区最先开始突破计划经济体制的约束,然后逐渐形成了以市场为重要导向,以家庭经营为重要基础,以家庭和联户工业作为主要的支柱,以购销人员作为中心的具有非常鲜明特色的温州经济模式。可以说稳重经济发展的模式与我国当时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逻辑存在着一致性,所以有着非常强大的生命力。这一时期温州经济模式逐渐向着周边地区进行扩展,特别是对浙江经济进行了有效的推动。浙江人民在多年的改革开放发展中,是以温州经济模式为基础,从实际角度出发,力求创新、埋头苦干,为浙江经济模式注入了内涵。人们将浙江经济模式所具有的活力定义为所有制的优势,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民营经济。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所获的总体经济收益中浙江省占据了其中的百分之十,成为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获益最多的省份,而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收益都源自于纺织、服装和皮革制造等多个行业。从目前来看浙江已经有六百多家民营企业和外商之间进行了合资经营,同时浙江民营企业在国外设立的机构也达到了几百个,可以说浙江民营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已经覆盖了全世界的大部分国家,同时浙江也成为了吸引外资投入的重要省份。所以可以将浙江经济發展模式定义为浙江经济发展进程中所表现出的一种自我演进的模式,这种模式充分代表了政府引导下的经济发展思路,所以可以将其总结为政府和民营企业为主导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因此,在我国当前的市场转型发展中,有着很强的拓展性,这对于周边以及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3.浙商文化及其与浙江经济模式之间的关系
浙商的迅速发展和崛起,使之逐渐形成了具备丰富内涵和深刻意义的独特文化,浙商文化不仅仅是浙商总结出的智慧结晶,同时也是浙商获得成功的重要前提,可以说浙商文化对于浙江经济发展来说有着重要的指导性作用,并为浙江经济持续性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浙商文化当中包含了我国所特有的传统文化内涵,同时也有着非常鲜明的浙江地方特点。
3.1中庸文化与浙江经济发展模式的关系
浙江人经商走遍了全国各地,不管经过哪些地区都能够和当地人进行友好的相处,无论当地人们的文化风格和风俗习惯属于那种类型,在哈尔滨和北京等地区都有着浙江人聚居的浙江村,同时在我国的很多少数民族地区也有着很多做生意的浙江人,例如拉萨和乌鲁木齐等等,几乎在我国的每一个地方都能够看到浙江人,可能他们的行为习惯和文化性格并不容易被当地人所认同,并且给人一种过于势力的印象,但浙江文化在所有陌生甚至有些排外的文化当中,都有着非常强的生存力,即便处于弱势的情况也不会对自身的文化品格进行改变,同时也与其他文化之间保持着差异性,维持着一种非对抗共存关系。之所以能够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在浙商文化中有着非常浓重的隐忍、中庸和自持等元素,浙商文化并没有十分明显的攻击性特征,属于防守型,不会威胁其他的文化。与此同时,浙商文化对于其他文化也有着很强的包容力,正是因为具有中庸、隐忍、自持等特点,使得浙商文化有着很强的通约性,能够和多种文化进行沟通和交流。
3.2诚信文化与浙江经济发展模式的关系
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中,虽然商品经济并不发达,但是却有着非常丰富的商品交换思想和商业伦理思想,诚信是我国历代商人的重要传统,诚招天下客是我国渊源流传的古训,对每一代的商人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对浙江商人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浙商通过诚信文化来开创了事业,并且成为了他们的商道之本。在近代我国的浙江商人在全国各地也留下了诚信兴业的佳话。
3.3人本文化与浙江经济发展模式的关系
在浙商文化当中,其主要的核心内容是人,具体表现在企业家的文化素质以及在其领导下所产生的企业文化,浙商在进行企业经营的过程中,建立了人本文化,这实际上是对我国传统文化内涵的一次升级。改革开放至今,重商文化得打了大力的发展,这使得浙商之间进一步达成了共同的价值体系,具体表现在浙商在各自企业的创建发展中都有着属于自身的企业文化,在激励的市场竞争环境当中,浙商表现出了非常大的创造力和凝聚力,在市场中发挥出了惊人的潜能,之所以能够产生这样的效果,就是因为他们在企业文化中重视凝聚职工,重视团队力量的建设,实现传统文化和家族资本的融合,从而建立了一种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这样的文化有着极强的亲和力和凝聚力,能够推动企业的迅速发展。从企业经营管理的角度上来看,儒家思想道德观念对浙商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浙江企业的重要特色就是家族管理,这种独特的经营方式将我国的传统文化融入到了企业经营管理当中,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大力的弘扬。在以诚待人的同时,也能够以仁爱之心对待职工和同事,从而在企业当中建立了良好的氛围。通过引入儒家思想的文化理念,来将企业和职工融合在一起,让企业成为职工精神物质需求的重要来源,充分体现了对职工的尊重和关怀。我们能够看到很多浙商非常重视在感情上进行投资,并且重视职工的福利待遇,这种文化带给企业职工的不仅仅是温暖,同时为他们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企业的主人是你们。企业文化建设使得企业成员拥有了共同的价值观,在这种价值观的引导下实现了群策群力。总而言之,浙商文化中非常重视以人为本,并提出了待遇留人、事业留人、制度留人和感情留人的口号,将其落实到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当中,成为了重要的企业文化合力。
3.4创新文化与浙江经济发展模式的关系
在浙江百强民营企业名单当中,由六十三家是制造业,其他三十七家包括了房地产行业和零售行业等等,只有通过技术的发展才能够实现经济边界的扩展,我国在本世纪初,浙江省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额度分别达到了百分之四十和百分之九十,可以说浙江制造的逐步崛起,因为其具有低成本的重要优势而在全球市场当中占据了大量的份额,而曾经处于价值链末端的产品也正在通过科技发展和品牌建设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除了具有高附加值的机电产品在外贸中得到了大力增长之外,传统的服装和鞋类产品也逐步设立的境外的品牌专卖店,通过多种销售模式来实现了自主产品的发展和出口。品牌需要持续的进行创新,浙商在提升自身创新能力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并且掌握了更多的核心技术,这直接决定了自主品牌的命运。很多浙商之所以能够持续的发展,就是因为他们在企业发展的进程中将更多的创新因子注入到了企业和品牌当中,例如方太集团就已经成立了方太研究院,且成为了我国在厨具行业领域中拥有最多专利技术的企业。本世纪初,很多浙商凭借自身的市场意识和创新精神,在创新领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从草根经济逐渐向着创新型经济进行转变,逐步成为了浙江地区先进制造行业的主力。
4.结束语
总之,文化就是发展,文化就是成就。改革开放2O多年来,是浙江历史上各方面发展最快和最好的时期。勤劳而富有创造精神的浙江人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披荆斩棘,把浙商文化化为了一个个丰硕的成果,实现了经济社会的稳定,协调发展。浙商文化及其熏陶下的浙江人是浙江民营经济发展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重要资源。是浙江经济持续发展的核心力量。
参考文献:
[1]何扬鸣,郝文琦.从“财富浙商”到“文化浙商”:浙江文化的作用和方向[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33-41.
[2]邵霞琳.基于浙商文化视角的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探索[J].长江丛刊,2019,(9):157-158.
[3]刘海荣.浙江民营经济发展模式对天津的启示[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0,(6):72-73.
[4]徐梦周,吕铁.数字经济的浙江实践:发展历程、模式特征与经验启示[J].政策瞭望,2020,(2):49-53.
[5]浙江模式的演进轨迹和制度变迁——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暨浙江经济新年论坛综述[J].浙江经济,2019,(2):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