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继霞
摘要:在机械类专业课程中,《机械设计应用》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在整个课程连接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既要在《机械制图》、《公差》、《工程力学》等课程知识基础之上进行学习,又要为之后的《机械设计制造》等专业课打下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同时本门课程还是大专学生专升本考核的课程内容之一。本文结合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要求和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为加强学生的理论基础、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挖掘学生学习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对课程的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际对教学改革进行了粗浅的探索。
关键词:机械设计应用;线上线下;实践操作;创新能力
1 教学现状分析
1.1 课程内容多学时少
《机械设计应用》课程理论内容多而广,目前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分为五大模块:常用机构的识别与应用、挠性传动的设计、齿轮传动的设计、减速器输出轴的设计、带式输送机一级直齿圆柱齿轮减速器的设计。整个课程的系统讲授需要学时量大,按照教务能够安排的现有学时根本无法全部细致的教授完成,这样就导致学生囫囵吞枣,只能学个皮毛,造成理论基础不扎实。
1.2 实践教学资源不足
随着“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开展,以及教学班级的增加,对实践教学资源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现有实践资源陈旧、损坏、老化,需要及时维修维护;实践教学场地需要增加以满足多个班级同时上课的需求;实践资源数量要随着教学班级的增多而增加配备;实践资源要不断与时俱进,更新换代、优化丰富。例如减速器的拆装实验,以往是分小组进行实验,那么为让所有学生能够在实践课堂动手操作,有效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就需要配备足够的减速器和拆装工具,以满足实验要求,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1.3 学生基础知识欠缺
学生基础知识欠缺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原因,第一是由于高职院校录取门槛低,无论是通过普通高考还是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普遍学生存在文化知识基础差,底子薄,学习意识不强;第二是高职院校学生生源有普通高中学生、中等职业学生及中专升高职学生几类,学习起点也参差不齐,理解知识的能力有差别;第三是在学习《机械设计应用》课程之前要有机械制图、公差、工程力学等专业知识为基础,而实际上某些课程是在同时进行授课,没有奠定相关的知识基础,没有形成知识链接,因此学生在理解掌握上增加难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不畅通。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要强调知识的联系,一定要把机械设计应用前后课程内容有效贯穿,帮助学生形成知识脉络,形成完整的机械设计知识体系,这比单纯的讲授机械设计知识更加重要[1]。
2 教学改革探索
2.1 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新时代是互联网时代,是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为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建立了各种网络教学平台,建立了丰富的网络课程资源库,并且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开放与共享。那么为解决以上对《机械设计应用》课程现状分析中存在的问题,本课程可以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所谓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就是指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移动信息技术、移动或通信设备将线下传统教学课堂与线上网络课堂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2]。例如,不仅可以利用我们学院开发的在线教学平台,还可以利用智慧树平台、超星平台等实现网上教学。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把整个教学过程分为:课前知识准备、课中答疑解惑、课后知识巩固三个部分,其中课前与课后环节均使用在线学习平台完成,课中则采用教学平台的互动答疑功能进行答疑解惑[3]。
《机械设计应用》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优势:可以减少线下理论授课学时,赢得更多实践操作时间;可以充分有效利用更多课程资源进行选择性优化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到本课程发展的新知识、新技能;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师生互动可以使教师实时了解学生课程学习的进展情况,随时为学生答疑解惑;考核评价可以反映学生整体知识水平的掌握程度,更可以凸显出个别重点难点、个别学生的掌握情况。
2.2 加大实践操作课时力度
在新时代,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的应该是竭尽所能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双高”型人才,“双高”型人才除了必须掌握必备的文化理论基础,更要掌握过硬的实践技术能力。因此《机械设计应用》课程作为一门技能性基础课程,在目前进行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基础上要更加凸显实践操作教学的重要性,调整实践操作教学部分,“理实一体化”绝不是常规的理论教学与几个实验的简单加和,而应该切实将理论应用在实践教学中,加大加重实践教学比例,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比例要大于1:1。普遍高职学生的理论基础差,但实践动手能力很强,将理论应用在实践教学中,可以更好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期将知识融会贯通,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实践操作课时力度的加强,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要配备足够数量的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第二要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教学能力;第三要加强校企合作,将企业具有教学能力的高技能型人才引进课堂。
2.3 激发学生创新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说,“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在这个“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新时代,在《机械设计应用》课程的教育教学中,我们要增强使命感,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新能力。
首先,单凭开设创新创业指导课程及创新创业拓展训练是远远不够的,比如知识能力和实践经历就得不到训练[3]。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创新思想和理念融入课程实践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让所有学生了解机械设计创新的概念和内涵、了解创新的基本知识、认识到创新并不是高不可攀的,是可以通过努力攻破的。
其次,在實践操作教学中我们不能让学生“照葫芦画瓢”,如果实践操作只是在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也不会有技术,教师要从实践方案设计、原理设计、结构设计等各个方面,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鼓励学生敢于否定现有的参考方案和结构设计,提出新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4]。
第三,对于创新来说,方法就是新的世界。我们要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如“互联网+”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挑战杯—彩虹人生比赛等。通过比赛的形式,强化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创新机械设计思路方法、激发学生创新能力。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性人才。
3 结语
课程的分析和改革既要适应新时代高职学生的学情特点,又要满足社会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我们要紧随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在《机械设计应用》课程的改革探索中不断下功夫。
参考文献:
[1]马齐江,潘广香,邓景泉,王波.应用型本科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24).
[2]陈景,叶维裕.基于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实践研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07).
[3]王利.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20 (02).
[4]田静云,张国海,贾吉林,和来香,王保民,张东生,何勇. 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建设[J].中国科技信息,2009(09).
[5]范恒彦,曹旭妍.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机械系统设计综合实训》课程改革与实践[J].内燃机与配件,2020(04):282-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