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探索高职播音主持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2020-09-10 10:23李向晟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播音主持人才培养模式高职

摘 要:随着广播、电视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职艺术类学校开设了播音主持专业,专业门槛低,成为了许多青少年向往、崇尚的一门职业。但受到客观、主观因素的限制,高职播音主持培养效果不理想,直接影响了学生日后的就业。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高职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就业难的原因,重点以“一个理念”“两个目标”和“三个系统”为出发点,探索播音主持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策略。

关键词:高职;播音主持;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2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9-0223-02

新时期背景下,社会对播音主持人才的专业能力和个人素养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使得以往人才培养模式的缺陷开始显露出来,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浅薄、缺乏实践经验等问题日益突出。在这种形势下,高职院校应以就业为导向,使学生适应工作岗位,将就业市场的基本需求作为改革重点,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播音主持人才。[1]

一、高职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一)客观因素

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在增加,越来越多的学生报考播音主持专业,但是有些职业院校自身的设备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无论是演播室还是提词器都不符合专业的要求,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如果教学硬件、软件不合格,即便是再优秀的教师也无法传授知识。同时,部分高职院校未建立多样的人才培养渠道,尤其是在实践训练课中,一般是让学生提前写好稿件,根据稿件内容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缺乏新颖、创新的内容,学生在面临突发问题时往往不知如何处理。在如今的人才培养模式下,缺乏具有特色且应变能力强的主持人才,这不符合行业对高素质人才的基本需求。

(二)主观因素

高职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来自不同地区,语音不标准是常见现象,虽然有的学生有气质,但发音不标准仍是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难题。另外,有些学生眼光短浅,过分注重眼前利益,没有考虑长远发展,例如某大二学生在校期间专业能力强,经导师推荐到婚庆公司担任主持人,3小时便获得了2000元的报酬。毕业时某电视台给出了合理的薪酬待遇,导师建议该学生在电视台实习一段时间,但他认为电视台的工资没有商业公司的工资高,直接拒绝了电视台的邀请,放弃了更长远的发展机会。

二、就业为导向下播音主持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策略

(一)“一个理念”——以学生为本的服务理念

为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基本需求,教师要通过人性化的教学模式,将以学生为本的核心理念落到实处,主动革新教学方法,符合高职学生的就业需求。对此,教师可以通过互动项目教学的形式,强化学生的实训效果,着重体现高职学生个性化的发展特点。为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服务理念,锻炼学生的语言功底,高职院校可以成立“传声”网络电台,作为学校播音主持专业的实践平台,节目统一由学生制作,按正规的流程编排、播放,投入到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喜马拉雅FM等客户端中。

以“传声”网络电台为主,对学生开展针对训练,主要是在传统教学理念中融入一些创新元素,通过项目来带动教学,从而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率。教师秉承循序渐进的原则,按照语音—发声—表达等多个阶段的要求,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分解成多个环节,为大一、大二和大三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项目。例如大一学生以诵读经典为主,规范学生的语音、语调,不能出现口音、方言,每位学生根据内容对录音进行归纳、整合,其中有散文朗读、相声等。大二学生主要参加新闻直播、故事解析等训练,目的主要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对一些文字多、内容杂的稿件,给学生一周时间,制作出精品节目,使其在实践中对自己有准确的定位。大三学生以体验生活、旅游等外出类节目为主,培养其观察能力,通过合作的形式来完成節目,在策划、编制和主持的过程中,提高学生掌控全局的能力。

(二)“两个目标”——学生和岗位的零距离

江西艺术职业学院作为江西省国办艺术院校,在60多年的办学经历中培养出了许多知名演员、主持人,如邓超、傅勇凡等。社会在发展,学校也要跟随时代的变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为主要目标,加强校企合作和探索工作,在有效整合输入、输出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校企合作以现实需求为出发点,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培养高端、多能的应用型播音主持人才。为了发挥出学生的个人特长,学校倡导工学结合,鼓励学生成立工作室,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课余主动承接演出,提前感受职场的工作氛围,开拓学生视野,同时能产生一定的经济、社会效益。

为了使播音主持专业学生能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有效解决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来组织定向培养教学活动,并分阶段开展:

第一,完成实训基地的申报工作,使企业按照行业标准投资建设录音棚、演播厅等,在协同合作的基础上制定有声语言人才培养方案,组织多元的文化活动,在探索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第二,优化课程体系,培养出符合岗位需求的专业人才,推进高阶课程、选修课程的教学改革,倡导教师为主、企业从业者为辅的授课模式,提高学生策划、摄影和项目编排的技能。而在选修课程中,根据学生的个人需求来开设综艺主持、新闻播报等课程,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兼顾专业、个性的双重发展。第三,开展订单式培养,根据平台提供的“订单”,给予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力,专业能力和个人素养符合要求的学生毕业后可直接进入单位工作,实现企业和学生的零距离接触。

(三)“三个系统”——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

播音主持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可以分为纵面、横面,前者以素质教学体系为主,着重培养高职学生的实践技能;后者以专业+职业教育为主,将理论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实现各个模块的有效整合。

1.以技能为重点的播音主持人才培养机制。校内建立资源共享的模拟实训基地,推动信息技术和专业教学有效整合,例如打造虚拟演播厅,作为全新的电视节目制作形式,其中运用了灯光技术、摄像跟踪等。按照摄像机的参数,使站在前景中的学生处于虚拟场景中,从而营造出立体感极强的电视演播效果。在全媒体融合实训基地的建设中,为高职院校播音主持专业学生提供更多自我展示的机会,培养出更多综合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使毕业生具有能够直接上岗的优势。

2.以素质为根本的人才培养机制。在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素质教育中,既要传授理论知识,还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在稿件训练中,选择最合适的稿件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2]专业教师运用多元的评价方案,深入挖掘学生的主持潜能,合理安排课余时间,提供答疑平台,引导学生在观察、聆听和分析的时候模拟训练,在自评、互评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3.以能力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机制。播音主持专业比较关注学生的个人发展特点和风格,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来优化教学方案,掌握学生的声音特点和表达方式。尤其是在全媒体时代下,将学生的个人特点和潜能有效整合,从而培养出一专多能的人才,指导学生掌握节目制作的关键,从整体的层面看待问题,树立科学的发展意识。另外,还应提高学生的统筹能力,不能只将教学工作停留在表面的文章撰写上,而是积极、主动参与节目制作过程中,选择最合适的主题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三、结语

时代在发展,技术在革新,大众对播音主持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因此,高职院校在开设播音主持专业时,应以就业为导向,构建一套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学校也要主动和企业密切合作,引导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意识,培养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适应社会和市场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 王蓉,李伟.以就业为导向探索高职播音主持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J].科技信息,2010(34):231.

[2] 李梅.高能素质是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的内驱力[J].今传媒,2017(01):127-128.

作者简介:李向晟(1981—),女,黑龙江明水人,本科,中级职称,研究方向:播音主持。

猜你喜欢
播音主持人才培养模式高职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多维传播语境中播音主持的功能与拓展分析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