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变化与日本流行音乐产业

2020-09-10 10:23李海林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流行音乐日本

摘 要:日本流行音乐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从1989年开始,日本流行音乐产业迎来了空前绝后的辉煌与繁荣。而在这一时期,媒介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以日本流行音乐产业为例,分析媒介变化对音乐产业产生的影响,以及音乐产业对媒介变化的反作用。

关键词:日本;流行音乐;媒介变化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9-0211-02

一、日本流行音乐产业及其传播媒介概述

(一)日本流行音乐产业与其传播媒介的发展沿革

日本流行音乐(Japanese pop,缩写为J-pop),是指在日本大众中广泛流行的音乐。20世纪50年代以前,广义上的日本流行音乐即日本演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音乐产业被政府严格监控,内容审查严格,因而多为表现爱国主义、民族主义乃至极端军国主义的内容。战后,传统音乐与大众的现代音乐开始广泛结合。

1950年前后,在美国政治、文化、经济的影响下,爵士乐开始影响日本流行音乐,为日本音乐引进了新的乐风。50年代以后,日本的音乐人开始由直接模仿转为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演绎美国音乐,由此,日本开始了自己的流行音乐时代。[1]至20世纪70年代,电子乐器开始成为主流日本流行音乐的演奏乐器,偶像歌手也开始出现,流行音乐产业逐渐形成规模,当时的传播媒介主要有现场演奏、电视、广播传播以及黑胶唱片。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交接之际,日本流行音乐产业经历了复杂而曲折的发展。在1989—1999年间,日本流行音乐产业年年诞生百万级销量的单曲、专辑,流行音乐产业在当年日本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这是在日本文化历史中空前绝后的一段时期,无论是歌手、艺人经纪公司还是唱片公司,其中产生了许多影响日本整个社会文化的音乐巨头,一个人的成功纵然与自身的努力与天赋分不开,但现代流行音乐早已脱离过去传统的作坊式生产方式,代之以强大的、基础雄厚的流行音乐工业体系作后盾。[2]并且在1999年日本流行音乐至今为止绝无仅有的顶峰期,年仅16岁的宇多田光的单曲First Love创造了令人咋舌的商业奇迹:日本国内800万张的专辑销量,全亚洲接近1100万张的销量,树立了日本流行音乐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也令各国唱片业无比羡慕日本流行音乐产业的繁荣。

(二)传播媒介变化引起的产业巨变

令人感兴趣的是,日本流行音乐产业在1989年后的空前繁荣与音乐媒介的变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自大小为直径8厘米的Compact Disc(压缩光碟,下文简称CD)于1989年推广开来,取代黑胶唱片成为主要传播媒介之后,日本唱片业就呈现出一个维持10年的繁荣局面,并且这种繁盛在2000年直径12厘米的CD与各种网络媒介的流行开来后迅速地烟消云散了。这场流行音乐产业的巨变体现在多个维度上,不仅是受众获得音乐的媒介发生了变化,整个音乐产业——音乐的创作者(歌手、音乐制作人)、流行音乐的发行商乃至受众群体对于流行音乐形态的追求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媒介变化促使流行音乐产业变革

(一)新的传播媒介

1989年,自CD在1982年10月1日正式作为新的媒体介质发表后,代表着不仅仅是日本的唱片业,而是整个世界的流行音乐产业开始了一场巨大的风暴。当年的日本唱片市场是LP(Long-playing唱片,即黑胶唱片,下文中简称LP)、卡带(中国称磁带)、CD共存的时代,并且因为历史、科技、前者的完整产业链以及用户的消费习惯等因素,LP和卡带的销量一直压制着CD。直到1986年,CD的生产量首次超过了LP,并且解禁租借唱片店不能外借CD的条例,让唱片市场更加活跃。1988年,8cm单曲(以直径8cm的CD为介质,一般一张唱片由一首或两首歌曲组成)诞生,为以后的10年间日本唱片业年年诞生数十个百万单曲的空前繁荣局面打下了技术基础。

(二)媒介变化引起的产业结构改变

唱片业界普遍认为,只要单曲能与当时的社会热点事件捆绑发售,再加上朗朗上口的旋律和简单易懂的歌词,创作百万单曲这种拥有巨大经济效益的音乐产品不再是一件难事。普通民众也逐渐打破了那种只购买专辑,不购买单曲的传统观念。从音乐风格上来说,多种音乐风格开始出现,而不再是单纯的传统日本歌谣风格。大众文化对于音乐的倾向已经开始改变,一个“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多种音乐风格的流行唱片时代看到了曙光。

三、媒介变化与流行音乐产业的相互作用

(一)媒介变化对流行音乐产业的多重作用

1991年至1994年,由于百万级单曲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的驱使,唱片业巨头们在经营手法上有了变化。在此之前,唱片公司习惯于细致地培养乐队,如今,歌手们却成为经纪公司精心打造的消费商品,音乐性上趋于统一。唱片公司对歌手的投入仅仅是支付给制作人,而不用在选曲定型中的包装探索上花费巨大。这无疑是媒介变化带给整个社会文化的巨大反作用力之一。例如,日本最著名的音乐制作人小室哲哉,他培养的一大批乐手创造了极大的经济价值。他一手打造的在日本乐坛举足轻重的人物安室奈美惠就是一个经典的例子:安室的走红除了因为小室的金牌制作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结合时尚。重视外来音乐艺术和技艺的价值,以更加宽容的态度来接受生活习惯各异却掌握着一定技艺的音乐人,是不断丰富自身和增强自己的生命力的良策。[3]这无疑是媒介变化对大众文化的影响。

至1998年,整年合计卖了4亿5716万张CD。换算下来,日本在这一年每人就购买了3张CD。百万单曲20张,百万专辑28张。日本乐坛从昭和民谣到影响世界的J-pop的过渡积淀在这一年完全释放。到了1999年,这场媒介变化所引起的唱片业的巨变迎来了最后的辉煌。

(二)由盛转衰——媒介变化中的新世纪流行音乐产业

笔者认为从这一年开始,流行乐界现象级别的东西越来越多,音乐性的东西则越来越少。可以说,自此唱片公司不断“强迫”消费者购买他们的唱片制品。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日本音乐就已逐步盛行至亚洲及欧美地区,开启了属于自己的流行音乐时代。[4]从1991年到1999年,日本流行音乐产业界可以用瘋狂来形容,得益于8cm单曲这一新音乐传播媒介,不到10年的时间,唱片业的繁荣程度可谓空前绝后,年年都有数十甚至近百张百万销量单曲和百万销量专辑诞生。2000年后,日本唱片业大幅缩水,2005年之后,常年无法诞生超过百万销量的唱片,这和短短10年前的繁荣景象可谓天差地别,令人感叹。

四、结语

本文研究了从1989年8cm单曲这一新音乐传播媒介开始流行到1999日本流行音乐唱片市场的具体销量以及现象级事件,思考由媒介变化引起的唱片业的繁荣,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大众文化的变化。通过研究分析1989年前后经历媒介变化的日本流行音乐产业界,能看出物质基础的音乐传播媒介与上层建筑的流行音乐产业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适应时代的媒介变化对流行音乐产业具有巨大的推动力,而以流行音乐产业为代表的大众文化也对媒介变化具有反作用力,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成就旧媒介的辉煌与消灭,以及新媒介的酝酿与产生。

(注:本文中所提及的单曲以及专辑的销量均来自日本公信榜,https://www.oricon.co.jp/。)

参考文献:

[1] 谭军.日本流行音乐中的文化碰撞[J].世界博览,1999(4):23.

[2] 刘茜.透过滨崎步看日本流行音乐工业[J].南昌高专学报,2008(6):55.

[3] 柘值元一,植村幸生,李晓天.日本音乐在亚洲[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6(4):64.

[4] 邬裕婷.比较音乐学视域下的中日韩流行音乐文化[J].西部皮革,2018(22):130.

作者简介:李海林(1995—),男,陕西西安人,西安工程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新媒体与文化传播。

猜你喜欢
流行音乐日本
探寻日本
理解流行音乐的变化
阿多诺流行音乐理论视域下的中国流行音乐思考
书评|《流行音乐与文化关键词》:为流行音乐研究树范本
浅谈小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兴趣
日本:入住书舍,与书共眠
日本神社
流行音乐
第 位首相考验日本耐心
日本混乱中迎接希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