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服饰文化在幼儿艺术教育活动中的应用研究

2020-09-10 07:22肖林 奚敏霞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8期
关键词:文化意蕴活化石需求

肖林 奚敏霞

摘要:壮族服饰既有服饰的一般功能,即能够满足人们遮体、保暖的生理需求和用来区分身份和社会地位的心理需求,又能够体现壮族的族群信仰以及价值追求。“壮族服饰文化涵盖了壮族的宗教信仰、伦理道德、风俗习惯以及美学内涵,是壮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另外,壮族服饰图纹符号形象与民族文化紧密结合,更丰富了壮族服饰的文化内涵,成为承载民族记忆的“活化石”, 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美学价值、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以及文化价值,是壮族文化的象征符号,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由此看来,壮族服饰的文化功能是多样的。

关键词:壮族服饰;需求;“活化石”;文化意蕴

一、壮族服饰文化融入幼儿艺术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目标制定不够具体

具体准确的目标表述有助于观察与检测活动目标的达成情况。然而,在现实的教育情境中,有的目标设计太过宽泛,如:“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作能力”。这似乎是一个非常美好的目标,但是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该目标含糊不清。怎么样才能知道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作能力,有没有得到发展以及发展的程度?无从观察,无从检测,这样一个原本非常美好的目标,因为缺少可以观察和检测的具体行为表述而变成了“三无目标”。

(二)内容选择不够全面

3-6岁的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而壮族服饰的纹饰基本上来源于大自然,造型设计生动形象且生活化,加上色彩鲜艳,很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审美认知特点,容易使幼儿产生亲切感,便于幼儿进行联想、想象,同时还能引起幼儿的兴趣。所以,将壮族服饰文化融入幼儿艺术教育活动,能够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尽管很多教师已经认识到了壮族服饰文化的艺术教育价值,但是由于壮族服饰文化的内容众多,而教师本身对壮族服饰文化知之甚少,主要体现在对内容不了解,对制作的传统技艺不清楚。再加上缺少现成的与壮族服饰文化相关的课程供参考,所以教师难以取舍,不能够有效地选择适合融入幼儿艺术教育活动与壮族服饰文化相关的内容,从而导致教师在进行内容选择时带有随意性和盲目性,选择的内容不够全面,质量也参差不齐。

(三)组织实施形式化

由于幼儿在壮族服饰文化方面的已有经验不足,所以往往只是“点到为止”。正是因为教师在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浅入浅出”,如蜻蜓点水般点到为止,所以壮族服饰文化融入幼儿艺术教育活动只是流于形式,具体体现在活动形式较为单一,以停留在欣赏层面的活动居多,少有幼儿参与操作的情况,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徒有其表,艺术教育价值不能很好的发挥出来。

(四)教学评价不够多元

课程评价是一个评价主体多元的活动,不应该只有教师这一单一的主体。 幼儿园领导、课程专家、教师同行、幼儿及幼儿家长都可以作为活动评价的主体,但在调查中可以发现,很多幼儿园评价主体仅有教师。评价主体单一的现象,不利于对壮族服饰文化融入幼儿艺术教育活动进行科学评价,也不利于了解幼儿在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的发展,更不利于教师发现活动存在的不足,不利于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与教学经验的丰富。

二、壮族服饰文化融入幼儿艺术教育活动的建议

(一)目标制定应具体明确

目标的制定应该具体明确,具有指向性、可操作性,方便观察和测量。如在目标中有针对性地指出,在本次活动中,幼儿通过了什么方法和途径,获得哪些知识与技能,萌发了何种情感与态度,避免使用“了解”、“知道”、“学会”、“掌握”等含糊的、笼统的不方便观察和测量的字眼。否则活动目标将会失去其对活动过程的导向作用,不仅不利于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还难以在活动结束后检测活动的效果。

(二)内容选择应全面

在选择内容时,我们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儿童化原则。在进行内容选择时,要坚持“以幼儿为中心”的基本原则,满足幼儿的审美需要。具体表现为:要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选择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认知发展水平的壮族服饰文化内容。第二,本土化原则。要从实际出发,结合本地的壮族服饰文化,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壮族服饰文化资源并科学、合理、有效地融入幼儿艺术教育中,使幼儿艺术教育与幼儿鲜活的生命、鲜活的生活状态紧密相连,使幼儿的艺术教育更加亲切、更加丰富也更具活力。第三,艺术化原则。选择那些具有代表性、有着丰富艺术文化意蕴、优秀的壮族服饰文化,只有这样,才能把壮族服饰文化的艺术教育价值发挥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壮族服饰文化的审美育德功能,培养幼儿对壮族服饰文化的认同感,对民族、对国家的热爱之情。

(三)组织与实施应多样

将壮族服饰文化融入幼儿艺术教育活动时,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可以有多种方式。第一,可以利用主题教育开展相关活动。如在壮族“三月三”节日前后开展相关主题活动,或使幼儿身着壮族服饰载歌载舞,或使幼儿欣赏绘画壮族服饰等,使幼儿沉浸在壮族的节日气氛中,体验感受壮族服饰文化的色彩美、图纹美以及丰富的文化意蕴,從而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第二,可以开展相关环境创设活动。选取壮族服饰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要素用于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能够充分发挥幼儿园环境创设隐性的教育作用,使幼儿直观地感受壮族服饰文化的外在美,能够潜移默化地感染幼儿,丰富幼儿的审美体验。第三,充分利用家庭及社区资源。壮族服饰文化融入幼儿艺术教育活动的实施及要获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争取家园共育,也要善用社区的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

(四)活动评价多样化

首先,评价主体应多元化。除了教师自评以外,还应该包括专家、幼儿园管理者、幼儿家长、同行教师以及幼儿等。其次,评价内容应多样化。主要包括对活动目标的评价、对活动内容选择的评价、对活动过程的评价、对活动效果的评价。最后,评价方式应多样化。由于有些效果不能立竿见影表现出来,而是需要长期观察才能够发现。例如幼儿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是否有所提高,这些在当时无法立即检测出来,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幼儿档案来进行评价,对比一系列主题活动后幼儿的档案,从而对活动的效果进行系统的评价。

参考文献:

[1]罗桂兰.论壮族民族服饰美学元素的核心诉求[J].人文天下,2016(18) :76-77.

[2]郑娇娜. 广西百色壮族服饰文化研究[D].天津:天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作者简介:

肖林(1986—),男,重庆大足人,讲师,百色学院教师,主要从事课程教学研究。

奚敏霞(1997—),女,广西玉林人,玉林市玉州区直属机关第一幼儿园。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本土资源有效融入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调查研究——以百色市右江区幼儿园为例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810609028)。

作者单位:百色学院 玉林市玉州区直属机关第一幼儿园

猜你喜欢
文化意蕴活化石需求
海底活化石
蓝血的活化石
云南南传上座部佛教壁画艺术及其文化意蕴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从不同需求层面分析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与贫困
我国少儿图书的供给与需求关系探究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关联性分析及阐述
言外之意话“红”色
法语俗语、 俚语的特点及文化意蕴
元杂剧爱情婚姻剧文化意蕴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