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芳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动,小学生的道德素质的培养越来越重要。教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快速适应社会的发展。学生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不仅仅可以提高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同时还能够增强自身的道德素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寻找科学的教学方式,以此帮助学生高效学习,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教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方式
引言: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内容设计过程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基于小学生的日常道德水平以及对生活中的法律方面的认知程度,开展相关的核心素养教学设计。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点,同时还能够增强自身的核心素养。笔者将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分析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方法。
一、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的价值
2016年,对于小学思想政治學科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首先核心素养培养的概念正被正式提出,其次该学科的名称也改变为《道德与法治》。该学科的教学内容也不断得到丰富,不再是空谈说教,而是更加贴近青少年的实际生活。教材的内容也多了许多实际教学案例,使教师更加明白教学的目标,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提高了学习效率。道德与法治学科构建即是为了学生更好的掌握法治的相关知识,养成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行为习惯。青少年理解和掌握好必要的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点,能够对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时,能够增强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程度,同时也能够历练自己的学习能力。学生具备了必要的核心素养,能够在未来的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中发挥出重要的能力和必要的道德品质。由此可见,教师应该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加强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促使学生将学习到的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转化为自身的道德素质,以此来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这样的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掌握了更多的知识点。
二、现阶段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一)教学内容偏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
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过程中,缺乏对学生实际生活的考虑,并且没有将学生的实际生活融入到教学内容中,这样将难以吸引学生的上课注意力,也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果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偏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这样死板的教学模式,也不利于学生吸收道德与法治知识。由于教师缺乏对学生实际生活的了解,难以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与课堂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展开教学活动。由此可见,教师有必要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把学生感兴趣的热点话题与道德与法治课堂结合起来展开教学。
(二)教师缺乏专业技能,难以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我国优良的教学方式,教师如果能够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小学教师缺乏专业教学技能的培训,难以为学生提供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小学教师更多的是采用“一刀切”的传统教学模式,缺乏必要的灵活性。由于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接受能力,统一化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能够充分的掌握知识点。
(三)在课堂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师生互动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教学互动是阻碍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部分教师只是为了完成必要的教学任务,圈画出相关的知识考点要求学生对其进行死记硬背,这样的教学模式严重偏离了教学的本义。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如果只是将知识点简单的传授给学生,不主动关心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接受程度,抱着敷衍了事的工作态度完成教学任务。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点,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反感该学科的现象发生。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科学创设教学情境,积极渗透核心素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科学的创设教学情境,积极渗透核心素养,能够大大的增强学生对课堂的投入感。教师在设计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相关教学情境时需要突出教育性,让学生意识到道德与法治课堂的重要性。教师积极采用教学情境法展开教学活动,有效的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增添了课堂的活跃气氛。
例如,小学四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下册人教版《当冲突发生》一课,教师合理的构建教学情境,让学生尝试解决朋友之间发生冲突的情况。学生尝试解决冲突问题之后,教师再做出合理的点评,并且运用正确的处理方式,促使学生能够以诚信友善的态度重新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
(二)家校合作,让学生更好的发展核心素养
家长是孩子人生当中的重要领导者,家长发挥必要的榜样作用,能够帮助孩子以更高的道德规范来要求自己。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和家长都需要共同努力。教师在与家长合作过程中,应该尊重彼此的想法,求同存异,积极沟通,定时联系。从而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促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发展核心素养。
例如,小学四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下册人教版《我们的衣食之源》一课,家长应该引导小孩合理的节约粮食资源,在日常饮食过程中避免出现浪费粮食现象。家长如果能够严格规范自己,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起到很大的帮助。
(三)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知识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过程中,也会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深刻的明白了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重要性,以及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必要性。
例如,小学四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下册人教版《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一课,在必要条件得到满足的前提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积极参加制作民间艺术品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增强与人交往的能力,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
(四)善于利用多媒体工具展开教学活动
随着科技力量的不断增强,教师应该提高对多媒体技术的熟悉程度,并且积极借助多媒体工具展开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网络教育模式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同时也有助于将教学内容从抽象化转化为具体化。由此可见,教师有必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技能,促使学生能够在信息技术大时代下掌握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教师如果将多媒体工具的积极作用发挥出来,可以帮助学生更加集中上课的注意力,同时也可以有效的缓解课堂的枯燥气氛。
例如,小学四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下册人教版《合理消费》一课,教师在课堂讲解过程中,应该积极借助多媒体工具展开实际教学活动。教师通过播放有关于合理消费的教学视频,让学生意识到合理消费的重要性,以及充分认识到不良消费带来的恶果。教师合理的采用多媒体工具,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
结束语:
《道德与法治》对小学生而言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教师只有不断增强教学的效率,才能促使学生更好的发展核心素养。学生具备了必要的核心素养,可以树立正确的三观,以及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在核心素养培养大背景下,教师应该不断创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策略,挖掘高效教学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冯字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聊城大学,2019.
[2]黄挺高.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科书插图的设计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9.
[3]王慧.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19,0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