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广宾
摘要:小学数学的逻辑性非常强,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小学生的知识有限,学生活经验也缺乏,理解数学知识比较困难。信息技术具有诸多优势,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深层次理解数学,进而能够消化数学知识。老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课堂教育中要把信息技术重视起来,在课堂中积极推广,并和数学课堂结合起来,进行课堂创新。目前的信息技术教学还存在不足之处,影响信息技术运用的优势。本文从数学课堂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出发,分析小学数学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数学知识;小学数学;信息技术;课堂运用
引言:如今,信息技术席卷了各大行业,它给小学教育带来了一次革命。在数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克服传统教学中的难点,老师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组织作用,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给学生创设相应的情景,提高课堂质量。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习气氛也融洽了,不仅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还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分享其他学校的资源,提高教育质量,最终,体现素质教育。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老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老师利用信息技术锻炼学生的数学能力,发挥学生们的想象力,进而实现教学手段的转化,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途径。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意义
(一)转变教学方法
在小学数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实现教学方式根本性的转变。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老师在课堂中把学生的考试分数看作是教育的根本,在课堂上重视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但是,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没有知识运用的能力。教育的本质便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老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也丰富多彩了。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相关工具,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让学生们理解数学的概念和逻辑。这样,加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老旧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得激情澎湃,学生在下面听得唯唯喏喏,学生缺乏积极、主动性。但是运用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自己探索数学知识,自主学习,实现了学生探索知识的愿望。多媒体形式可以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把课堂教材内容延伸到网络上,让学生们随时随地学习,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让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探索中发现知识,培养学生们的智慧。
(二)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不管是哪一個领域,都运用了信息技术,小学生正是学习的基础阶段,需要建立信息技术的分辨能力,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如今,网络上信息资源很多,其质量参差不齐,学生在选择这些信息技术过程中很难分辨出信息的真假,很容易被不良信息诱惑。老师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培养学生信息资源的辨别能力,学生学会了判断信息的真假,并掌握了如何获得信息技术、何时获取信息技术的能力。学生们可以结合自己的需要,在网络上面收集自己需要的信息,进而为自主学习打好基础。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学生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进一步丰富,这对学生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学生的学习和网络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在数学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运用新科技的潜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运用的现状
(一)老师课件准备不充分
信息技术运用需要老师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才能在课堂中有效展开。不过,部分老师在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老师为了方便省事,运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脱落了实际,没有结合教材,也没有结合本班级的实际情况,随意在网络上下载资源,没有经过修改、整理,直接运用到课堂中来;部分老师下载的课件和教材的版本不一样,材料和课程的进度直接无关联,也有老师在课程设计方面,直接复制网络上的课件,甚至连课件中的具体问题也直接粘贴,这种做法引起了社会的担忧,信息技术运用效果并不理想。
(二)课堂中没有掌握好节奏
信息技术运用在数学课堂中,其最根本的目标便是为教学服务,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知识,但是部分老师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把信息技术放在了课堂的重点环节,忽略了教材的重点。具体表现为:节奏过快,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们展现大量的信息,学生短时间内无法消化;操作不熟练,部分老师对信息技术运用不足,在课堂上乱操作,耽误了教学时间,电子白板、电脑卡壳现象严重;重形式,轻内容,老师把课件提前做好,在课堂上演示即可,不管教学的内容,统统运用信息技术。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具体措施
(一)重视课件内容设计
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和吸收知识。在运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老师要注意课件内容的设计,内容要有趣味性,吸引学生们的眼光。在材料的选取方面,要尽量选择一些和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内容,在学生们的周边选择材料,引入一些学生们感兴趣的事物,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小学数学内容比较枯燥,学生在长期的学习中,其积极性被磨灭了;同时,社会又普遍重视学生的成绩,父母、老师会根据学生的成绩判断学生,这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思维习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给学生们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
信息技术发展迅猛,老师在教学中,要结合课程需要,把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中,使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内容,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比如,小学几何图形是教学中的难点,小学生还没有较强的空间想象感,而多媒体教学可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它利用图片、视频给学生们展示图片,让学生全方位了解几何图形。老师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信息技术给学生们创设了学习情境,提供了愉悦的环境,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了。
(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信息技术的特点就是资源非常丰富,网络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在网络的发展下,对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老师在教学中要把握机会,教学内容要突破限制,不能局限在教材上,而是要利用信息技术积累知识。老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们根据学习的内容,上网搜集资料,在课堂上结合课本,主动在网络上补充知识,突破疑点,有效解决难点。同时,老师要和学生做好互动,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
比如,在学习“圆”内容时,老师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们先预习,学生对圆的面积计算掌握起来比较困难,如果让学生死记硬背公式,部分学生无法理解。因此,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视频,对圆进行不断划分,再利用所划分的小图形组成长方形,让学生理解圆面积的计算,这样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圆面积的转化过程,进而轻松掌握圆的公式;接下来,老师可以给学生留足时间进行消化,让学生自己通过网络查资料,了解我国在探索圆面积的历史,加深学生对圆的理解。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数学知识以动态的形式展现在了学生面前,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眼界,还把抽象的数学直观化了。
(三)培养学生探索创新意识
小学生正是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学生对未知的事物充满着好奇,而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创新意识。老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情况,给学生们创设合适的情境,让学生主动探索。
首先,老师在教学中要做好教学切入,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思考,比如,在学习统计知识时,老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们呈现出生活中关于统计知识的情形,如生活中的水费、电费等问题;接着老师进一步提问:我们学校在什么情况下会用到统计知识?学生们发现学校学生的年龄、人数都可以利用到统计的知识;最后老师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动手统计这些问题。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培养了,动手能力也增强了。
其次,老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在信息技术课堂模式下,很多问题依靠学生单独是解决不了的。老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养成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比如,老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数学问题鼓励其积极发言,让学生之间形成竞争模式。信息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老师在教学中要把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出来。当然,信息技术教学只是一种手段,老师在教学中要防止过度使用情况,注意信息技术的运用尺度。只有合理运用信息技术,结合教材,把握教材中的重点知识,才能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效率。
四、结束语
信息技术给传统的课堂带来了很大的机遇,它具有丰富的资源,给老旧的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作为小学老师,要抓住机会,课前做好设计,结合教材优化课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拓学生们的视野,激发学生们的兴趣;注意培养学生的創新和合作意识,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融入学生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
参考文献:
[1]曾淑华.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教育信息技术, 2018, 000(009):37-38,39.
[2]张红.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 2017(1).
[3]杨红伟.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 2019, 000(006):168.
[4]李万仁. 新时期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C]// 教师教育论坛(第五辑).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