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法律素养

2020-09-10 11:53任云梅
新教育论坛 2020年10期
关键词:法律素养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任云梅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初中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品德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础之石,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法律是社会运行的基础之石和根本保障,是道德的底线,需要每个人有意识的了解法律,从而才能懂法、守法。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学生们青春活泼而热情洋溢。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加强学生法律素养的教育,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信,切实助力学生们的未来发展。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法律素养;教学策略

引言

道德品质,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初中学生需要打好道德品质和法律知识基础,在此基础上学习知识、技能,方才能够做到德才兼备,知法守法,才能更全面的发展。道德能使人内心充实,使人发现美好的事物,使人充满同情、怜悯之心。法律能使人拥有畏惧之心,使人对个人行为怀有一份敬畏。拥有良好的德行,才能受到人们的尊重、赞赏,内心平和、充实。而拥有良好的法律意识,才能把握个人行为的底线所在,懂得社会最为基本的原则。

1、问题驱动求知

在教学过程中,设置问题载体,以问题勾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从而围绕问题可有效展开互动式教学。对于初中学生而言,由于认知水平有限,因而学生们只有在面对具体问题时,才能客观的加以分析,开动脑筋,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接触问题、思考问题、判断问题。在课堂互动的过程中,借鉴老师及同学的长处,补充自我的不足之处,或从他人的观点中受到启发,以点及面,举一反三,最终找寻到解决问题的最佳答案。比如说,笔者在教学“法律在我们身边”相关知识时,笔者以案例的形式,向学生们介绍了“地铁打人事件”:2017年3月,在北京的地铁10号线内,一男子对两个自主创业推广扫码的女孩破口大骂,起因是两女孩多次要求男子扫码。骂人的过程中,因女孩不堪忍受说要报警,男子粗暴的抢夺了对方的手机。在地铁关门的一瞬间,将一名女孩推出了地铁。笔者问学生:“对于这件事,同学们有什么看法吗?”有学生A反应很快,起身回答到:“男子在地铁内辱骂他人,伤害了对方,同时影响了社会秩序。抢夺他人手机,十分不应该,甚至存有抢劫的嫌疑。最后,将女孩推下地铁,如果发生意外而导致女孩伤残,就不仅是道德层面的问题了,是故意伤害他人。”学生A发言后,笔者问到:“其他同学有不同的看法吗?”紧接着,学生B回答道:“事情应客观的看待。两个女孩多次要求男子扫码,男子拒绝了几次后爆发。男子的行为很不应该,但我们是否在注重过程、结果的同时,也要思考事情发生的缘由呢?假如女孩在男子第一次拒绝后就停止,或许事态的发展就不会这样。因此,女孩的行为也应当负有一定的责任。”学生们们你来我往,七嘴八舌的开始讨论起来,课堂氛围十分活跃。

2、案例延伸思考

在初中阶段强化学生对道德与法制的学习十分必要。初中学生在校园内的学习与生活,其实质可看似简单的小型的“社会运行”。在校园内,学生们需要遵守校规和班集体的规章制度,也只有大家相互遵守,才能确保校园处于平稳且有序的运行状态。人们常说,孩子是上帝牵着手带到人间的天使,孩子就想一张白纸一样。事实上,笔者并不同意这样的观点,因为初中阶段的儿童,其内心已然具备基本的自我意识,已经具有一定的辨别和判断是非的能力。初中学生在不具备法律意识的情况,极有可能作出令人震惊的破坏行为,而这样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有发生。比如说,2012年,广西一名不足13岁的少女,因不满意和嫉妒同班一名女同学比自己漂亮,因而残忍的将其用刀杀害。同年4月,湖南衡阳的一名12岁少年,手持水果刀杀害了姑姑一家三口。13年,重庆一名10岁的女孩,在电梯内殴打一名一周岁左右的婴儿,最终导致婴儿从25楼跌落,万幸婴儿没有出事。14年,贵阳市一名8岁的孩子,在八楼的家中观看动画片《喜羊羊》时,因不满外面嘈杂的施工噪音,于是使用一把十公分左右的小刀,隔断了外面工作人员的安全绳。而悬在25米高空空中的工作人员“上下无路”,好在消防人员及时赶来,最终避免了一场惨剧的发生。笔者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当前的初中学生相对以往的孩子更能轻松获取到外界信息,因而也变得更加的早熟。青少年研究专家也做过相应的统计研究,结果显示:平均年龄12.2周岁的孩子已然具备判断是非的意识和能力。

3、实践强化认知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在教学中融入实践元素,组织学生积极的开展实践活动。理论与实践双向并举,知行合一,才能真正学有所得,学以致用。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可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比如说,在教学“网络改变世界”相关知识点时,笔者以小组为单位组织了“网络利与弊”的辩论活动。划分学习小组是辩论活动得以高效开展的重要一环。为了确保活动的深入,笔者按照组间相似、组内相异的原则划分学习小组。在辩论活动开始之前,笔者给予学生们充足的时间,每个小组的组员可详细的进行讨论、分工,如有的学生负责上网查询资料,有的学生负责问卷调查,有的学生负责论据整理等等。在辩论活动开始后,学生们就“网络的利与弊”阐述各自的观点。有的小组认为,网络造福于人类社会,利大于弊;有的小组认为,网络的危害性不可忽视,尤其是对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危害巨大,因而弊大于利。学生们你来我往,希望以己方观点战胜对方,活动过程十分热烈。笔者以教学参与者的身份,和部分学生作为裁判,对各个小组的观点进行点评、打分。活动结束后,学生们意犹未尽,而准备充分的小组,因观点充足,论据客观、详实而获得最终的胜利。通过实践活动,强化了学生们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教学效果十分理想。

4、结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德育为先。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的发展,离不开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手段。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和学生做朋友,融洽师生关系,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良好教学状态。

参考文献:

[1]李伟如.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分析[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12(1):57-58.

[2]張金辉.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 当代家庭教育, 2019, 2(6):87-87.

猜你喜欢
法律素养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大学生法律素养现状及改善策略初探
高职院校学生法律素养养成探析
浅议如何提升人民监督员监督质效
法治中国视域下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育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