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兰兰
【摘要】目的:研究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执行手术室护理干预在预防术后切口感染中的效果。方法:在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中择取68例,时间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随机分组,34例观察组患者予以手术室护理,34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切口感染情况、愈合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及手术室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切口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达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79.41%,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经手术室护理干预后,护理满意度明显提升,且术后切口感染率显著降低,值得推广。
【关键词】人工关节置换术;手术室护理;切口感染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0)14-0-02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人工关节置换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老年骨关节疾病的治疗中,是重建关节功能的重要手段。但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极易发生切口感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切口愈合,若不及时处理,会对患者的生活及工作产生影响[1]。手术室护理是一种人性化护理模式,临床实践表明,对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手术室护理,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感染的风险,且有利于预后。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68例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及手术室护理,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研究开始时间为2018年4月,结束时间为2020年4月,共有样本68例,随机分组,每组34例。观察组中,男性共有16例,女性共有18例,平均年龄28~73岁,年龄均值(59.31±5.18)岁;对照组中,男性共有19例,女性共有15例,平均年龄30~74岁,年龄均值(60.67±5.96)岁。68例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均知情同意,并且符合人工关节置换术临床治疗指征,伴有心功能不全或精神类疾病家族史者排除。比较两组关节置换术患者临床资料,P>0.05。
1.2护理方式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术前辅助患者进行各项检查、术前局部皮肤准备、术前饮食指导;术中辅助医生治疗;术后观察患者生命指标,并结合患者病情给予止痛药物。
观察组给予手术室护理,方法如下:(1)术前护理干预:术前护理人员要进行病房巡视,掌握患者基本情况,对于伴有感染患者及时进行处理,辅助患者进行术前相关检查[2]。此外,患者面对手术多伴有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要掌握患者心理变化,告知疾病相关知识,并讲解手术必要性,列举成功案例帮助患者消除不良心理,提升其治疗依从性,促使患者以最佳身心状态配合手术。(2)术前环境护理:护理人员在术前要对手术室、手术台及各项手术设备进行清洁消毒,术前1h开启手术室内空气净化系统,并调解室内温度及湿度。(3)术前器械准备:所有手术器械均应送往消毒中心进行灭菌,避免手术器械内残留蛋白质[3]。(4)术中护理干预:手术期间,要对手术室进行全面消毒杀菌,进入手术室戴无菌手套及口罩,穿好防护服方可进入,手术进行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原则,保证损伤肢体与假体间独立性。此外,患肢切口部位要贴有保护膜,避免分泌物污染切口,同时运用清洗液清洁创面,预防切口感染。(5)术后护理干预:严格遵循医嘱进行各项基础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固定引流管保证引流畅通,若存在残留积血或坏死组织,要及时处理。此外,要密切观察切口愈合情况,一旦出现红肿或疼痛症状,要及时与主治医生沟通,及时进行处理。术后需定期帮助患者变换体位,避免出现压疮。
1.3观察指标 运用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量表》评判两组护理满意度,本量表包含满意、基本满意与不满意3个等级;结合切口状态评判感染率,若切口处出现红、热、肿、痛等症状可判为感染;伤口愈合标准可分为甲乙丙三级,若切口愈合良好且未见不良反应判为甲级、切口愈合愈合较好但并发肿胀或破损等不良反应判为乙级、切口出现化脓反应需切开引流判为丙级。
1.4统计学研究 经SPSS33.0软件计算本文中所有临床数据。计数资料均采用%描述,并运用χ2检查,而计量资料均采用(_x±s)描述,并运用t检验。P<0.05,两组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临床数据比较有差异。
2 结果
2.1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达97.06%高于对照组79.41%,P<0.05。数据结果如表1。
2.2对比感染率及愈合率 给予两组患者不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感染率低于对照组,且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数据结果如表2。
3 讨论
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增加的大背景下,骨关节疾病患者逐渐增加,对于此类患者,临床上常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但术后极易并发切口感染,且一旦发生切口感染就会加重骨关节损伤,影响手术效果,病情严重者甚至截肢治疗[4]。因此,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切口感染成为了临床医学重点研究内容。近年来,人们对护理服务需求及护理质量要求均显著提升,因此以患者为中心实施护理干预,进行预防性护理对于降低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极其重要。在预防及降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切口感染方面,手术室护理的应用价值已被证实,术前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做好术前相关准备、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可促使患者以最佳身心状态面对手术;术中辅助医生进行手术操作、管理切口,可有效预防感染;术后遵循医嘱做好基础护理工作,可保证引流通畅、避免压疮[5]。此外,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可有效避免术后并发症,提升临床效果,改善预后。结合本次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采取手术室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达97.06%高于对照组79.41%,且观察组愈合率高于对照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进一步表明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经手术室护理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采取手术室护理干预,护理满意度明显提升,术后切口感染率明显降低,表明手术室护理可促进切口愈合,值得推广。
参考文獻
[1] 徐景贤, 刘晓帆, 徐火荣, 等. 手术室护理路径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观察[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 32(12): 1942-1944.
[2] 李佳, 胡海洋, 朱敏秋, 等. 针对性手术室护理配合应用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研究[J]. 中国现代医生, 2019, 57(17): 145-147.
[3] 李广梅, 董梦婷, 周翠萍, 等.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溯源预控式手术室护理应用效果观察[J]. 临床护理杂志, 2019, 18(03): 67-69.
[4] 杨艳, 蔡晶, 郭志娟. 基于FTS理念的手术室护理干预在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透析与人工器官, 2020, 31(01): 94-96.
[5] 夏道草. 对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术的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手术室优质护理的效果探究[J]. 当代医药论丛, 2019, 17(08): 228-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