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积极心理干预对医护人员的影响

2020-09-10 09:45:13李薇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年16期
关键词:医务总分工作者

李薇

【摘要】目的:调查新冠疫情期间一线工作医护人员心理压力现状及积极心理干预的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表(PSQI)汉密尔顿焦虑(HAMA)、抑郁量表(HAMD)对2019年12月~2020年2月间于绵阳市某医院丰谷病区抗疫一线的49位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随机分为两组行积极心理干预与常规干预,对比不同干预方式对医护人员心理健康影响。结果:经研究发现积极心理干预组前后SCL-90、PSQI、HAMA与HAMD评分均低于常规干预组(P<0.05)。结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一线医护人员心理健康有一定影响,医院管理者应为一线医护人员行积极心理干预以缓解焦慮及抑郁情绪,保障疫情期间一线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积极心理干预;新型冠状病毒;一线医护人员;SCL-90;PSQI;抑郁评分;焦虑评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0)16-0-02

自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疫情[1],又称严重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在中国蔓延,国家卫健委将这种由SARS-CoV-2感染的肺炎暂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三日后WHO正式更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2]。因该病传播速度极快且覆盖范围广泛,具有很强的传染性,目前并未研制出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带给人们极大的生命威胁,大大增加临床医疗、护理工作量,带给广大医务工作人员巨大挑战[3]。

疫情期间,一线医护人员除了直面疫情事件而产生相应的心理应激,还会因为在特殊形势下参与临床患者的救治而产生工作上的巨大压力。有些战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出现焦虑、抑郁、躯体化等心理应激反应,这会直接影响其临床医疗、护理工作的落实,更不利于自身的身、心健康。所以,有必要重视一线医务工作者在特殊环境下情绪的调节和释放,进行积极心理干预这种新型护理模式,通过多种措施缓解一线医护人员的负面心理。使其能在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下完成高强度的工作。本次参与者均为本院丰谷病区一线医护人员,工作周期30天,对其进行积极心理干预或常规护理,通过自评及他评量表评价一线参与抗疫前和结束工作时患者心理情况,现笔者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符合纳入标准的医务工作者一共49人,随机分为积极心理干预组和常规干预组两组,其中,积极心理干预组男10位,女15位;年龄范围是20~47岁,平均(30.25±0.19)岁。常规干预组男8位,女16位;年龄范围是22~45岁,平均(30.10±0.32)岁。其性别、年龄比较无差异(P>0.05)。

1.2分组方法 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自愿参加本课题的49名医护人员随机分为积极心理干预组25例及常规干预组24例,(1)积极心理干预组给予积极心理干预:①转变管理模式:以欣赏和鼓励的态度对待每位医护人员,进行心理疏导,传递积极心理学理念。通过引导方式培养其积极、乐观的思维方式,尊重个体差异,主动倾听其内心想法,统一制定管理模式。②提供充足的防护用具,为医护人员的安全提供坚实保障。③人性化管理:尽量满足医护人员的多方面需要,保障充足的休息时间,给予人文关怀。④合理安排轮休调休计划,保障医护人员有充足的休息时间。⑤定期组织健康自查工作:针对一线医护人员,医院定期为其做核酸检测及胸部CT检查,保障医护人员的健康。⑥做好医护家属的安抚工作,定期慰问家属,提供生活保障,为一线医护人员解决后顾之忧;(2)常规干预组,即定时与医护人员交流,了解其内心想法,给予个体化疏导。

1.3观察指标 (1)自评指标:①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一共包括了90个之多的自评项目,每一个项目的总分5分,评分越高,则表示一线抗疫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的水平越低。②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为自测性的调查问卷,用于评定被试最近1个月的睡眠质量。PSQI为七个成份总和,PSQI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2)专业询问测评:①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可对躯体性焦虑和精神性焦虑两部分进行评估。量表中各项目评分方法使用5分法,总分为各项评分值之和,评分与不良心理呈正相关,若分值低于7分、则表示并无焦虑心理。②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估抑郁程度,总分<7分:正常; 总分在7~17分:可能有抑郁症;总分在17~24分:肯定有抑郁症; 总分>24分:严重抑郁症。

1.4纳入及排除指标 纳入标准2019年12月~2020年2月间于本院丰谷病区抗疫一线的49位医护人员,愿意参加本课题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具有医师护士执业执照;工龄≥1年;临床一线在岗医护人员。排除标准:既往有心理疾病史;无医生护士执业执照;工龄<1年

1.5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选用SPSS21.0软件,将EpiData 3.0软件数据导入,计量数据表达是(_x±s),一般情况分析采用统计学描述、两独立样本比较用t检验,统计学意义的标准为P值<0.05。

2 结果

两组干预前相关评分无明显差异,在干预后SCL-90、PSQI个因子和均分、HAMA和HAMD评分均有一定下降,其中积极心理干预组中治疗后个因子人际敏感、抑郁、焦虑、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及总分与常规干预组比较均有显著下降(P<0.05),常规干预组干预前后分数有一定下降,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3 讨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严重、传染性强、预后不明,人们对其病原学、治疗措施等认识尚不十分清楚,存在恐惧心理,因此在疫情爆发之后,有些战斗在疫情前沿的医务工作者不可避免的、不同程度的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产生对人际关系敏感的心理應激,而这将会未来工作的有序展开产生很大影响。临床资料证实:如果能尽快、有效的对医务工作者实施心理危机干预,及时恢复其心理健康,是规避医务工作者可能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有力举措,同时更是保证其身、心健康的重要手段,更是提高临床工作质量的必要途径[4]。因此,在特殊的疫情站中,及时了解一线医务工作者其心理状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干预,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同时需重点突出人性关怀。

积极心理干预针对战斗在一线上的医务工作者其工作特点,从实际着手制定干预措施,有益于缓解其思想重担,提高工作积极性。将积极心理学与护理管理有效融合,可提高医护人员的自我调节能力,进而缓解焦虑及抑郁情绪[5]。总之,积极心理干预用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对战斗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能帮助其改善睡眠质量,缓解焦虑及抑郁情绪,保障一线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提高疫情防控及医疗救治能力。

参考文献

[1] HUANG C, WANG Y, LI X, et al. Clinical features of patients infected with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 Wuhan, China[J]. Lancet, 395(10223): 497-506.

[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响应机制流行病学组.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0, 56(02): 187-188.

[4] 陈健行, 史靖宇, 赵旭东.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开展有效心理援助的思考[J].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 41(03): 1-4.

[7] 李春山, 王文, 邓泽虎, 等. 医护人员综合性心理干预的效果及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研究[J].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7, 12(06): 751-753.

[8] 杨洋, 耿岩, 马涛.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人员隔离期不良情绪分析及心理护理[J]. 全科护理, 2020, 18(05): 555-556.

猜你喜欢
医务总分工作者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黄河之声(2021年2期)2021-03-29 01:20:20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人民调解(2019年1期)2019-03-15 09:27:44
誓 言
——医务工作者之歌
民族音乐(2018年6期)2019-01-21 09:42:36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中等数学(2018年8期)2018-12-01 00:48:55
医务社工的上海故事
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 02:53:26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 02:53:26
一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一)
处境尴尬的医务社工
中国卫生(2014年10期)2014-11-12 13: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