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林娟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抚触护理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94例我院收治的黄疸新生儿,按照随机选择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患儿例数均为47。对照组患儿行常规黄疸相关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抚触护理。对比两组患儿黄疸消失时间、排便时间与血清内胆红素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黄疸消失时间与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血清内胆红素平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以上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抚触护理可以有效缓解黄疸患儿的临床表现,从而提高治疗的整体有效率。
【关键词】抚触护理;新生儿;黄疸;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0)16-0-02
黄疸是新生儿当中较为常见的症状和体征,其主要是由于患儿体内胆红素代谢病变引起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引起。该病症会将患儿巩膜、黏膜、皮肤及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出现黄疸的患儿容易引发皮肤病、消化道疾病等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儿的成长。本院开展了一项研究,着重分析抚触护理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实验的過程与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94例我院于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黄疸新生儿,纳入标准:①所有患儿均为剖宫产生育;②纳入患儿均为出生28天以内新生儿;③纳入患儿体重均在2.5~4.0kg之间;④纳入患儿无其他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疾病等;⑤所有患儿家长均知晓并愿配合院方开展本次研究。按照随机选择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患儿47例,男孩25例,女孩22例;研究组患儿47例,男孩23例,女孩24例。以上患儿的一般资料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两组患儿进行黄疸指数分析,即血液中胆红素浓度来表示,通常生理性黄疸新生儿黄疸指数小于12mg/dL(205.2μmol/L),病理性黄疸患儿黄疸指数大于15mg/dL(256.5μmol/L);并对所有患儿采取蓝光照射治疗,治疗方法为将患儿遮眼置入蓝光暖箱中,视患儿黄疸严重程度,进行6~72h的光疗照射,观察患儿出现明显的退黄后,检测其胆红素,若下降至10~15mg/dL时,可停止蓝光照射。(1)对照组患儿在蓝光治疗期间行黄疸相关的常规护理,其护理方式为:做好患儿的保暖工作,分析患儿的病情发展情况,若患儿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时,需及时为其补充适量的维生素或其它营养物质,多吃多排,保证水分营养的供应;若患儿出现酸中毒的情况需及时采用含碱性物质的药物纠酸,必要时还需使用酶诱导剂进行治疗。(2)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抚触护理,该护理的具体步骤为:在患儿分娩完后的24h内就需要进行早期的抚触护理,将患儿带入专门的抚触室进行护理,将抚触是温度调节至常温(25℃),并关好门窗,以保证患儿感到舒适,每次护理30min/次,2次/d,抚触护理的持续时间为4d。护理人员在进行抚触护理前将双手用清水洗净,手上涂抹适量的婴儿润肤精油,反复摩擦双手直至掌心变暖。首先抚触患儿的面部,将双手放置在新生儿后脑部位,轻微向上托举,使用两根大拇指从患儿的眉毛中间向两侧进行轻抚,视患儿情况反复进行4~6次,并使用相同抚触方法对于患儿的眉骨进行抚触。完成面部抚触后继续抚触其头部,,从患儿的头部进行抚触,在此过程中可以从患儿的后脑沿着其颅骨向后进行轻抚,同时在百会穴的位置进行轻揉。后抚触其胸部,将患儿的胸部露出,轻轻的将患儿两肋向上提直到腋窝位置。最后抚触患儿腹部,将其食指、中指并拢,从右下腹位置向左下腹进行轻轻抚触,顺时针抚触4~6次,并在抚触的过程中,注意尽量避免与患儿的脐部进行摩擦。
1.3疗效标准 护理完成后对比两组患儿黄疸消失时间、排便时间与血清内胆红素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7.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_x±s)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护理后发现,研究组患儿黄疸消失时间与排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血清内胆红素平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以上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1。
3 讨论
黄疸是一种常见的小儿科临床症状,其成因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患儿体内胆红素代谢障碍而引起的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发病时间集中在患儿分娩后2~3天出现。该病症会直接将患儿的巩膜、黏膜、皮肤及其他组织染成黄色。黄疸对患儿最严重的影响在于该症状会引发诸如消化道、皮肤疾病等并发症,严重时损害中枢神经,引起患儿出现智力障碍,甚至是死亡。
有关黄疸患儿的常规护理主要是对症下药,即在保证患儿体温的情况下分析其病情,如对缺乏维生素支持的患儿给予适量的维生素,多吃多排,保证水分的供应;对出现酸中毒的患儿则给予药物进行酸碱中和等。该护理方案虽能缓解患儿的临床表现,但治疗周期往往较长,且不能有效降解患者体内的血清内胆红素,在护理期间患儿有可能并发更为严重的病症,整体表现可以用治标不治本来概括,致使最后的护理效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1-2]。
抚触护理是近年来在治疗黄疸患儿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的护理手段,该护理方式是建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护理人员应用抚触的方式,从面部开始,从上至下一直到患儿的腹部,帮助患儿改善其血液流动和各个器官组织的功能,使患儿的器官能够正常并灵活地发育,并加强患儿的排便系统,这能够有效降低其肠道和肝脏血液循环,明显减少体内胆红素的大量吸收,使得残留在患儿体内的胆红素能够及时有效的随大便排出[3-4]。达到降低患儿血清内胆红素的目的,加快黄疸临床表现消失的速度,进而提高整体护理的效果。同时抚触护理还能刺激患儿的中枢神经,防止因中枢神经被破坏而出现的智力障碍,同时该护理方案还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安全性,几乎不存在对患儿的皮肤造成伤害,但考虑到患儿的皮肤较嫩细嫩,且容易受到感染,每次护理人员在进行抚触护理时都应当对自己的双手进行消毒,并尽量减少对其皮肤的摩擦次数,用相当轻柔的手法对其进行抚触[5]。
综上所述,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抚触护理可以有效缓解黄疸患儿的临床表现,从而提高治疗的整体有效率。经证实该方案确实可行,值得向广大儿科科室推广。
参考文献
[1] 谷瑶瑶, 马秋艳. 抚触护理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 5(98): 118-119.
[2] 杨静. 抚触护理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J].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8, 5(32): 166-66.
[3] 曹慧. 抚触护理用于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效果[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 4(18): 149, 156.
[4] 高莹. 抚触护理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8, 25(2): 91-91.
[5] 陈丽. 新生儿黄疸护理中抚触护理的应用效果分析[J]. 医学美学美容, 2019, 28(9): 118-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