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廷度
众所周知,职高生的文学素养是不高的,语言表达功底是很低的,自然,作文对他们来讲就是极度头疼的事!可要完成任务啊,于是唯一的办法就是抄袭(粗俗说法,文雅点的说法就是仿效(化用),全文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用词,望谅解),面对此状况,许多在职高里的语文老师已见多不怪,麻木不仁,听之任之了,但笔者不敢苟同。就笔者16年的教学经验来看,职高生并不是所有的都是弱智生,多数的智商及情商都很高,文学素养、语言表达功底也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低的,至少,如果我们引导得好,他们抄袭的水平是可能有很大改观的,完全达到“仿效(化用)”经典名句,语段,名篇的目的。
一、职高生作文抄袭的水平大体有以下现象
其一便是死抄硬搬,这样的学生是好逸恶劳,不想动脑出力,把别人的句子拿来用,毫不愧疚,这样连学习最基本的努力都不想付出,就成为了学习心灵的强盗及搬运工。其二是有所节选性的抄,即用别人的观点谈自己的看法,否则用别人的事例总结出自己的观点。但抄的水准不是很高,基本是去菁存芜,弃金留铁,把人家好好的文章白白糟蹋了。其三是改写性的抄,但是所抄袭的内容太过狭窄太过于偷盗,只改表面片语,只有敷衍了事,不认真对待,思想不打开只停留在抄袭的本事上,不会变通,所有的领悟所言也不超这一处一段一篇一句的血肉与灵魂,没有付出就只想吃现成的,思想只停留在不劳而获的状态。其四是能算计“抄”的成本效益,即有想要作文高分的打算,这样的学生虽然基本上也是东扯西抄,但多数是经典名言,且基本符合文题文意的要求。在此我们就借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语言劝勉这些不想付出只想得到回报的学生:写作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非常有限枯燥。
二、例举古今中外中仿效(化用)成功的典型实例
(一)大文豪也有仿效(化用)的经历
天下大多数的文人,或者大多数准备做文人者,他们的文章多少都是从别人手里牵取腾挪,或者说但凡一个成名的作者,其早期作品也多少会有模仿和因袭的影子。还有被喻為二十世纪《红楼梦》的《家、春、秋》,其实就是巴金在年轻时深受曹雪芹的《红楼梦》写作思路的影响。两部著作都是通过描写一个封建大家庭由盛到衰历史变化的经历,深刻批判了封建社会末期的腐朽和黑暗,而且里面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都具有许多雷同的地方。
(二)大诗人都是仿效(化用)的能手
传说大诗仙李白登了黄鹤楼,看了崔颢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只剩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就不再在此楼题词了,然后登了凤凰台,才仿效题了《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你看,两诗不论是思想表达,还是艺术手法,表现手段都那么的相似,可以说是仿效最成功的案例之一了。再看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仿效庾信的“落花与纸盖齐飞,春梅共杨柳一色”的效果如何?绝对是让我们钦佩得赞不绝口!
(三)化诗、词入曲
1,化诗、词入元曲。孔尚任[离亭宴歇拍煞]曲“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鸾鸟。”句是利用刘禹锡《乌衣巷》里的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深刻的表达出是江山易主,物是人非的乌衣巷凄凉景象特征,情深的抒发了忱挚的亡国之痛。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里的[二煞]也是化用秦观《苏幕遮》词“一去鱼雁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魇。”可见化诗、词入元曲是特别正常的表现。2、化诗、词入周杰伦曲,许多学生都爱听周杰伦的歌曲,但多数都认为意思深奥,其实就是为周杰伦写歌词的方文山爱化诗、词入曲,特别是词中用典(典故)太不一般了,使职高这些文学造诣浅薄的学生都只能听旋律,不懂歌词含义罢了。
(四)、伟人毛泽东也是仿效(化用)的高手
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在诗词中有提到:“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是从宋人石曼卿“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常圆”一句化来的,而石曼卿也是抄创于唐人李贺的“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句。好诗,就可以这样被成功地经过两次转手,二番创作且二者都不落俗套,自开生面,各有己意。
其实这也提醒了我们,对抄的看法及态度我们还是要看站在哪一角度上,如果著文只是娱己娱人,为了能够抒发作者的情感及情趣,那么大家很不介意文章是如何被抄,因此所谓的让善,当然也是抄者也能够厚道心胸矿阔,有起码的生活道德素质,这正是目的所在;但是我们如果要向现代文明为标准的话,用法律来维护个人权利及权益,反对不当得利的行为,文章关乎个人利害,抄者又不够厚道,据为己有,那么当然不能对其听之任之,我们要坚决反对这种行为的出现。在我们看来古人也同样是这样辩证看待抄的,并不是一味纵容,例如考场上抄袭之类,同样要严惩。对学生平时的练笔而言,我们可以随意放宽些,不过到重要的中考、高考时就不能放宽了,必须要按要求办事!
三、借毛主席的话说:“抄抄也好”职高生不妨也试试。
我认为写作如同书法,我们开始都要必须模仿别人的成功;初步学写作者,为了达到练笔的效果,绝大部分多要经历模仿的过程及不断改进自身的问题,即使也是死背硬抄,也要做到有益无害。古人们为何在初学阶段有《佩文韵府》、《龙文鞭影》之类?不也就是供初学写作者仿抄借鉴词藻和文句之用的吗?不过我们都要知道万事有度,如果从始至终,那么写了好几年了一门心思死抄将会阻止你的进步,最后我们可以看到长进甚微不说,还没准会死抄反把自己抄死。同一个年级四个班(我教两班,张老师任两班)我做过对比,刚开始我教的两班我是允许学生抄作文上交的,可一学期后抄的就减少一半,高二完基本没抄,而且抄抄写作水平还有大幅度的提高;可张老师教的那两班情况则与我的完全相反。刚开始张老师是坚决杜绝学生仿效行为的,可后来仿效抄袭却呈越演越烈之势。
四、提倡“作文抄抄”不会只是职高老师的“下三烂”手段吧?
“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这一俗语,虽然一直难登正规写作教程的“大雅之堂”,但却是我们职高语文老师在讨论写作学习之道时经常与其邂逅的事,笔者知道此现状就这个问题争论还蛮激烈的,部分老师总还是认为仿效(化用)就是与正统写作学习之道相背道而驰。可我也顾不了那么多了,因为职高学生写作水平低啊,那就只能因材施教了,再者有专家也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笔者认为作文教法也亦然,在不同的学校,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尝试不同的教法吧?于是乎就有了我的这篇浅文,不足是在所难免的,望同仁不吝赐教为谢!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8年5至6期.
[2]<<语文教学之友>>2018年第11期
(麻栗坡县民族职业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