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

2020-09-10 08:44高丽梅
新教育论坛 2020年16期
关键词:发现解决问题意识

高丽梅

摘要:数学活动需要重视对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本文主要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个方面阐述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而使学生在实际解题中将数学知识灵活应用。

关键词:问题意识;发现;提出;分析;解决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多角度、多侧面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探索问题,帮助每一个学生成长。教师还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有意识地捕捉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对他们进行肯定和称赞,让他们在评价中产生学习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把学生从小培养成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人。

一、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数学问题的发现者。

1.营造和谐氛围,鼓励学生敢于发现问题

只有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才能真正表现自己,创造性的发挥潜能。教师在教学中不能过多指责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要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

2.引导学生从自学中发现问题

在教学新课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看书自学,从以下几方面提问题:从与旧知识的比较、联系上发现问题;从新知识的意义、性质、定律、特征和公式上发现问题;从算理、解法或关键词:词上发现问题,从自己不明白、不理解、认识不清楚的地方发现问题。

3.引导学生在尝试中发现问题

数学教学过程是學生对旧知识的巩固和对新知的探究过程,在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新知识的尝试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教师在课堂中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尝试操作,当尝试中发现新知识与原有的认知结构发生冲突时,或者对同一问题产生不同的见解时,教师必须启发学生发现问题。

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数学是问题构成的世界,提出问题是数学教学不可少的环节。

1.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技巧

教师要教给学生提问题的方法,当学生无法提出问题时,教师还要做出示范,要站在学生角度去提问题。教学中教给并训练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

2.鼓励学生敢于提问

现在许多学生不要说在课堂上提出问题了,就是课后也不敢提问。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过一次成功的喜悦,就会激起多次追求成功的欲望。所以,教师应树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对学生的每一个提问,每一种回答,教师要用语言、眼神、微笑、手势等加以肯定,给学生以赏识。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给予不同的评价,使他们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从心灵深处打动学生,极大调动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3.培养学生善于提出数学问题的好习惯。

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敢想敢问的好习惯,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适当优化引导,培养学生善于提问的习惯。例如:低年级的数学,图画信息比较多,十分具体形象,可以让学生充分观察图,也可以让学生摆一摆,画一画,启发他们在观察和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1.引导学生感知题目

数学题目是由已知条件和问题组成的。在我们解决问题之前,需要对已知的信息进行感知,对题目提供的语言信息进行准确的理解,这样就必须认真阅读,在让学生接触题目时,需要引导学生感知问题中的文字描述与图形符号信息,了解已知条件对解决问题的作用,然后弄清楚知道了什么,要解决什么,怎样解决,养成能够概括与归纳信息的习惯。

2.教给学生审题方法,提高学生分析灵活题的能力。

有些题目的表达与平时的表达有所不同,学生就不容易理解,如“图书室借出故事书45本,还有15本没有借,原来图书室有多少本故事书?”学生很难理解这样的题目。要让学生理解这样的题目,教师可以用教具、课件演示,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直观化,学生就容易理解了。

3.抓住问题的关键分析问题

有些问题具有迷惑性与障碍性,小学生抽象思维较弱,因此很容易在分析问题中迷惑。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需要教学生抓住问题的关键,做出进一步透彻的分析,找出问题的解决办法。对小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往往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直觉化与思考多样化的能力,也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数学理论知识与沉着稳健的心理。因此我们在实际教学中,需要运用多元化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让学生学会复述题目,把文字描述转化为直观易懂的形象。

解决问题在语言表述时,一般多是简单易懂的,而且大部分题目是学生生活中的现象,在教学时,要让学生认真读题,把题目中的描述想象出来,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把题目的意思复述出来,这样,学生就能很容易理解题目表达的意思,是解决问题更加形象,为正确解题打下基础。

2.引导学生操作,模拟解决问题的情景,逐步培养学生能够独立理解题意。

有些题目除老师演示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模拟。如“老师给7个小朋友分桔子,平均每人分2个,一共多少个桔子?”这题看上去像除法,有“平均分”、“每人”,可是最后又问“一共”,又像乘法,学生不容易想出来,就画图:2、2、2、2、2、2、2、,一看就是7个2,2×7=14(个)。

3.掌握解决问题中的关键词,为解决问题寻找关键点。

解决问题中经常出现关键词:语,如“提高、降低、增加、减少”等。可以通过提问的方法,让学生理解。通过找出关键词:,学生很快能确定解题的方法。

4.让学生明确解题的步骤和要求,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要求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第一要把题目读准确,读通顺;二要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三要思考该怎样计算;四要正确地列出算式;五要答题。教师长期训练,相信学生能都能逐渐地养成解题五步骤的良好习惯。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收到成效,必须通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探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师》[J].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6

[2]《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板桥镇孟官明德小学)

猜你喜欢
发现解决问题意识
当代网络音乐的困境与突破
怎样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我国银行业风险简述及对策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