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常用教学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混合学习逐渐成为人们的学习方式。笔者在《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课程中将传统教学中的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与混合学习有机结合,建构了基于混合学习的“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教学实践证明,该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能力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混合学习;项目导学;任务驱动
一、问题的提出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是师范专科学校小学教育专业的公共课,是培养职前教师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能力的基础课程。《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中要求,中小学教师不仅要具备“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还要具备“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即在网络或移动教学环境下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来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所应具备的能力。这是对中小学教师的要求,也是对在校师范生的要求。因此,《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公共课应该按照该要求开展教学,实现培养目标。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单一的面对面教学已经不能满足该培养目标的要求,特别是在“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上已经起到阻碍作用,开展混合式教学势在必行,但如何将混合式学习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真正提高教学效率是我们探讨的问题。
基于以上问题,我们在《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课程中开展“基于混合学习的‘项目+任务’驱动教学”的探讨研究,将传统教学与网络学习有机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基于混合学习的“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内涵
基于混合学习的“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以混合学习方式为前提,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形成了“项目导学,任务驱动,混合学习”的教学模式。包含三个重要因素:
(一)项目导学
项目教学法是指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着项目组织和展开教学,使学生直接参與项目全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1]。该研究中的项目导学主要是教师针对具体内容结合学生实际设计教学项目,把课程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项目。教学中强调学生对真实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强调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实践创新。
(二)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教师根据教学要求提出有实际意义的、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任务”,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或者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任务,从而掌握隐含在任务之中的知识和技能[2]。该研究中的“任务”是由项目分解出来的若干任务,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任务从而完成整个项目的学习。
(三)混合学习
混合式学习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同时也是认知学习理论、教育技术理论等多种学习理论的融合和升华。2004年何克抗教授指出:所谓Blended 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只有将这二者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3]。该研究中,既让学生充分利用在线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又要发挥教师的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以学习优化效果和提升学习效率为目的,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协同学习能力。
三、基于混合式学习的“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建构
(一)确定混合学习的项目与任务
项目、任务的设计是实施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的前提也是关键环节,我们在《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中选取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结合小学教育工作实际,确定了九个教学项目,每个项目又包含了数量不等任务,每个任务由具体的任务目标、任务要求、任务成果。具体教学项目和任务如表1:
(二)设计混合学习的教学活动过程
基于混合式学习的“项目+任务”驱动的教学活动过程分为3个环节:课前在线自主学习、课中师生面对面学习和课后在线巩固提升学习。各阶段学习活动如图1所示。
(三)制作混合学习资源
混合式教学的教学资源应该包括线上学习资源和线下学习资源,线上学习资源是指学生通过网络移动设备进行自主学习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包括,学习任务单、学习课件、微课视频、在线测试、在线讨论等;线下学习资源是指教师课堂面对面教学所用资源,如教师的演示、板书、教材、参考书等。
(四)搭建混合学习教学环境
混合式教学环境的设计分为课堂教学环境和网络学习环境。课堂教学环境是在多媒体教室或者网络机房,教师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学习交流;网络学习环境测需要借助于网络教学平台搭建在线学习环境,我校使用的是优慕课在线教育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的“THEOL网络教学综合平台”,教师在该平台搭建网络课程学习环境,包括课程目录、每堂课的学习栏目,每堂课的学习栏目下有按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子栏目,分别上传相应的学习资源。学生在手机上下载安装优慕课手机客户端,登陆网络教学平台,利用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实现随时随地的课外移动学习。同时在交互环境中教师能进行发布课前预习、在线测试、发起讨论、进行答疑、批改作业等活动,学生能进行在线留言、异步讨论、提交作业、资源分享等活动。
(五)制定混合学习多元动态评价
“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科学的教学评价方法要准确把握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度,更好地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和反馈调控功能。学习评价要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课堂面对面学习采用课堂参与度、任务完成、出勤率等评价方式,在线学习评价主要是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观察和后台记录学生在线的学习活动情况,包括各专题学习的访问次数、微课视频学习时长、讨论区参与情况、上传作业的情况等。每个项目有一个评价成绩,期末进行汇总纳入学生的总评成绩。
四、基于混合式学习的“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应用
笔者以“项目四加工图像资源“中的”任务3合成教学图片”为例阐述一节课的教学实施,学习过程、资源利用和学习评价。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要求,设计的具体任务是“制作新学期开学欢迎海报”,提供的素材合成海报,学习过程与学习评价如图2所示,充分体现了“任务驱动、资源助学、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以评促学”的教学思想。
(一)课前自主学习:明确任务目标,初步掌握任务相关的基础知识
课前,学生在教学平台上借助老师上传的学习资源开展自主性的在线学习。本节课课前学习资源包括“任务设计单”、“微课视频”、“在线测试”三部分。任务设计单包括任务目标、任务相关基础知识介绍、任务效果样本,通过任务设计单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了解所需知识,预知任务结果,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微课视频三个:图像的选区操作、选区的羽化操作和图像的复制粘贴及调整,每个视频5-8分钟,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初步掌握任务所需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在线测试共6道选择题均来自微课视频中涉及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用于检测学生自主学习结果。
(二)课中面对面学习:答疑解惑,完成任务,内化知识
课中学习即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学习,教学过程包括:教师答疑——分析任务——完成任务——评价任务四个环节。教师答疑是对课前学习中疑难问题的讲授及演示;完成任务是根据教师发布的任务单按要求完成任务,任务单即海报制作的具体要求,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讨论海报设计、素材应用、素材处理、整体合成等,然后分工合作完成海报的制作;最后进行小组作品的展示与分享,并按照教师设计好的任务评价量表进行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提出改进措施。
(三)课后拓展,巩固提升
课后学习主要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知识的巩固、拓展和提升。包括作业提交和交流讨论。本节课的拓展任务是:根据老师提供素材合成制作“咏鹅”教学课件的封面图片,学生完成后提交到平台,教师批阅和反馈。交流讨论是教师根据课堂知识内容开设问题讨论区,设计一些讨论话题开展在线讨论,本节课的讨论话题有“图像抠图有哪些技巧?”、“在图像合成中你有哪些经验或困惑?”。师生共同参与,教师可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让学生感觉到课堂无处不在,可随时得到课程相关信息。
(四)本节课的学习评价
本节课学习评价贯穿课前、课中、课后学习的全过程。在线学习情况老师通过平台显示和后台记录结果评分;课中完成任务评价,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要参照任务评价量表;课后作业,教师在线批改作业评价并反馈(具体分值分配见图3)。这种多元动态评价一方面跟踪评价了学生运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应用效果
该教学模式我们在2018级小学教育专业进行了一学期的教学实验,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效进行数据分析和问卷调查。
(一)学习过程数据分析
从平台后台数据显示,学生网络学习的参与度100%。每次课的课前学生在线学习时长平均30分钟——1小时,在线测试完成率98%;课上学生表现:认真探究、乐于讨论,小组迅速分工认真完成操作任务的操作,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在小组讨论问题的深度上有所提升,如在“是什么”“怎么做”的基础上延伸到“如何做的更好”“有无其他快捷方法”等。课后的讨论交流参与度78.6%,略有欠缺。
(二)学习效果数据分析
对混合学习的评价问卷中,96.4%的学生认为线上学习带来了极大方便,可以随时随地學习;92.5%的学生认为通过混合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知识掌握更扎实;90.3%的学生获得了良好的网络学习体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86.2%的学生对开展混合学习表示满意;说明我们网络学习环境、学习资源等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此外,也有30%的学生在课堂上感到更加焦虑,有学习紧迫感。在学生提交的作品中表现出制作水平明显提高。
总之,在采用混合学习的基础上实施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能供更大程度地发挥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势,同时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帮助学生高效、快捷地获取学习资源,从而较好的完成项目任务。通过线上线下的学习与交流能够提高学生应用信息化手段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交流的能力、协作互助的能力等。
参考文献:
[1]徐芳李红丽,基于信息技术的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绘图》课程的应用[J]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9(12): 60-62
[2]曾祥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翻转课堂实践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7):130-132
[3]何克抗,从Blended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 电化教育研究2004,(3):1-6
作者简介:
张雪萍(1970—),女,硕士,山东梁山人,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主要从事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与研究。
基金项目:
山东省教育厅2017年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一般资助项目“小学教育专业信息技术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编号:201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