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洋 余敏敏
摘要:教育部明确指出,要在教育全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体育与健康教学需要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职能。初中阶段的学生,生理、心理发展速度较快,容易出现一些不稳定的心理因素,如果不能够及时疏导,将会对学生的健康发展造成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科学融入体育与健康教学,完善学生的品质素养。
关键词:初中;体育与健康;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心理健康教育受到了社会各界充分的关注和重视,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需要承担起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在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教师要紧密结合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和特点,贯彻全面发展原则,深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目的得到顺利实现。
1.初中学生容易出现的不良心理症状
根据相关调查表明,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目前部分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处于不良状态,甚至部分学生因心理健康状况不佳而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出现休学、缓考等现象。具体来讲,不良心理症状有以下几种。第一,人际关系敏感症状。这种心理症状主要体现于人际关系中,部分学生交际范围较为狭窄,与他人难以构建和谐关系。在交际过程中,经常会有退缩、回避、固执己见等问题出现,严重的话,甚至还会怀疑、憎恨他人。这些心理状态都是不正确的,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第二,忧郁症状。这种心理状态在初中学生中最为常见,且会直接危害到学生的心理健康。主要表现为学生缺乏理想和目标,对自我的信心不足,整天处于闷闷不乐的状态。在学习、生活中感受不到乐趣,很容易疲惫和厌倦,对前途缺乏正确的认识,经常产生失落感。第三,焦虑症状。烦恼、忧郁、不安全等心理状况容易出现,一旦有事情发生,学生就坐立不安,难以自我平静。遇到了较大的压力时,感觉到十分惊慌,无法随机应变。第四,偏执症状。这种症状主要表现为学生呈现出十分混乱和繁杂的思维方式,观念变化较大,对个人正常思维造成影响。在问题判断和推理过程中,无法以常态进行。自我认识较高,面对问题,坚持个人的意见,严重的话还会出现一些荒唐可笑的行为。
2.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会直接受到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活动的影响。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础,只有具备了健康的身体,才可以获得健康的心理。科学研究表明,各种不良心理问题的出现,与神经系统、大脑等有着直接的关系。而通过运动活动的实施,可以对学生的神经系统、大脑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进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且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十分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较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获得欢乐、兴奋、紧张等多样化的情感体验。团体性的体育活动,要求学生互相合作,则可以对学生的社会意识、责任感进行培养,自尊、自信心理得到增强。同时,竞争性也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一大特点,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进取意识,使其更加深刻地获得情感体验,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还可以有效控制和调节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进而促使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得到优化。
3.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
3.1科学规划教学内容
研究发现,目前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涵盖了十分丰富的教学内容,很多内容通过深入挖掘,都可以作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如在田径类教学活动中,可以对跨栏的高度适当提升,以便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挫折,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坚强、勇敢、积极进取等心理素质;球类活动需要学生互相合作方可以完成,因此,需要将集体主义意识培养作为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融入集体,为团队做出贡献。而在理论课程教学中,教师则需要将学生的实际情况纳入考虑范围,对教学内容合理选择,如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大型运动赛事,让学生切实感受体育运动的魅力及体育选手的体育精神[1],重点引导学生感悟我国体育健儿为国争光的优良品行,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此外,教师要紧密结合运动项目方法技巧教育和健康知识教学,将健康教育思想有效渗透于体育健康教学活动。教师要发挥言传身教作用,增强个人健康思想,以便给予学生感染和熏陶,帮助学生树立健康体育、终身体育的思想观念。教师还要将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丰富教学内容和活动形式,全面提升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整体成效。
3.2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传统体育与健康教学手段过于单一,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提升。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需要将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应用过来,以便有效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实践研究表,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实施,可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促使其主观能动性得到有效发挥,进而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首先,游戏教学法。初中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依然处于爱玩的年龄段内,可以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合理设计心理健康小游戏,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得到调动,学生的身心也可以缓解,有效调节学生的心理。其次,创设情景法。结合教学内容,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实物演示、语言引导等手段,创设真实的环境,进而促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有效疏通,养成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最后,小组合作法。结合教学活动类型與要求,可以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由小组之间互动交流、合作完成教学任务[2],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将和谐的人际关系构建起来,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此外,不同学生因为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必然会有不同的学习进度。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将学生骨干的作用发挥出来,实施传帮带活动,鼓励引导学习内容掌握较好的学生帮助技术不过关的学生,这样双方可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学生也能深刻认识到互帮互助的重要性。
3.3采取科学的评价策略
评价策略的选择和实施,也会对心理健康教育整体成效产生影响。因此,在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除了评价学生成绩外,还需要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求纳入考虑范围。首先,要选择更加全面的评价内容,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情绪表现、品质等一系列内容,以便系统性评价学生。其次,教师除了要评价学生的完成结果之外,还需要客观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以便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养成健康的心理素质。最后,要丰富教学评价方式,可以综合采用教师点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方式,增强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将评价的导向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目标得到实现。
结论:
简而言之,文章首先介绍了初中学生容易出现的不良心理症状,然后分析了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包括科学规划教学内容;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采取科学的评价策略。
参考文献:
[1]丁燕妮.浅析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应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6,3(10):123-125.
[2]王贵成.浅析体育锻炼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培训,2016,2(12):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