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明清园林山水画

2020-09-10 06:44金珈宇
新教育论坛 2020年4期
关键词:明清时期

摘要:中国的古典园林反应着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当时文人们的审美情趣,而园林题材的山水画也是一直贯穿着中国的绘画史,它的表现形式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姿态。本文以明清园林的山水画为视角,分析文人们寄情与山水的审美情趣,和明清时期园林山水画所表现出来的意境。理解古代文人在园林山水画中所隐含的文人隐居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文人建立自我文化价值在图像上的表现。

关键词:明清时期;园林山水画;文人情趣

中国古典园林和园林山水画是相互影响的“姐妹艺术”。自古以来文人墨客们常常把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自己的所理解的风景描绘到园林山水画中,不少文人画家以画论代园论设计园林的景物。另一方面,文人画家又将绘画角度从自然山水转到园林景色,形成了“园林山水画”这一门类。魏晋南北朝直至隋唐时期,许多文人对于当时社会环境的不满选择了隐居的生活,他们寄情于山水之间。伴随着这种现象的出现自然山水成为了文人画家的描摹对象,同时园林也开始作为一种题材出现在绘画作品中。到了宋代,园林从数量上,还是规模质量上,都可以说达到了一个新的台阶,这一时期的文人画家更注重抓住园林的特色来描绘山水花木。特别是明清时期江南文人画派的文人园林园林盛行,促使园林山水画到达了一个鼎盛的时期,园林题材的绘画作品大量出现。

园林山水画家大多描绘的都是文人园林,不仅是文人所有的园林,还有那些受到文人喜爱的“文人化”园林,它们不仅在造园手法上表现了园林与诗画的相同之处,更是在造园思想上融入了当时文人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特别是明清时期文人园林的盛行,带来了园林山水画的盛行,甚至在一般的山水画中,也带有浓厚的园林化倾向。园林成为了文人渴望隐居的情感和身在城市心在山林的意趣。

笔墨是园林山水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文画中园林山水画传统的延续和传承。而画中的笔法多来自于书法,黄宾虹曾提出“平、留、圆、重、变”作为用笔的美学要求墨法则是通过墨的干、湿、浓、淡的组合,使之产生变幻多端的效果。元代是由书斋山水画转为园林山水画的发端时期,绘画中提倡书法入画,典型的例子就是赵孟頫的那首著名的题画诗“石如飞白木如糟,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书斋题材的绘画中已不是拘泥于客观对一象的真实,而在于笔墨意趣的提炼,与宋代绘画中强调物“理”,以及院画中斤斤于形似如界画的传统大异其趣。强调绘画中书法用笔的书写性,以及视笔墨即内容,追求笔墨的独立审美价值从此一发而不可收,这种对笔墨自身審美价值的重视开了明清笔墨独立的开端。谢赫的六法中的骨法用笔的理论总结了中国画以线造型的特点以来,使用笔一直处于绘画的中心地位。明清文人画这种对笔墨自身审美价值的极端重视,是数千年美术发展、演化的必然结果。从谢赫“骨法用笔”到张彦远对书画同体的探讨从顾恺之创立游丝描到“逸笔草草,不求形似”,历经宋元,笔墨的表现力不断加强,到明清文人园林山水画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终于使笔墨在明清时期形成强大的艺术思潮。

山水画和古典园林之间有着互动关系,两者在千百年的发展中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古典园林深受山水画的影响,同时,它也向山水画传递园林的文化内涵。两者之间的关系经过不断的发展而形成了“以画入园,因画成景”的传统。文人士大夫寄情于自然山水之间,且很多文人士大夫精通书画,强调艺术趣味,他们自然而然地将园林中的美景通过绘画转移到纸上,将自我融入在园林的享乐追求中,借以表现隐逸遁世或游乐闲适的生活态度。

随着明代园林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园林绘画得到传承,代表画家有文徵明、仇英等。文徵明的《真赏斋图》图卷是为好友无锡著名鉴藏家华夏而作,华夏在无锡隐居时,曾在太湖边修建了真赏斋。图中表现的就是桐荫下文征明和华夏对坐斋中,共同切磋精鉴之道。仇英版《清明上河图卷》的结构大体按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景物顺序布局,描绘了明代中期苏州热闹的市井生活和民俗风情,天平山、运河、古城墙等当时苏州地区标志性建筑皆清晰可辨,整个画卷充满山清水绿之明快。唐代王维隐居蓝田的诗意,实际是以明代的园林生活为粉本。图中十景各自独立成章,但又联贯为整体的大画面,随着画卷徐徐展开,移步易景,引人入胜,令人目不暇接。

清代的园林山水创作,较之明代更多了对景写生之作,例如《康熙南巡图》,图中描绘了大量的江南园林,山川形势、人情景物皆写生观察而成。清代众多鸿篇巨制的园林绘画与处于鼎盛时期的造园活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以园林为题材,创作园林山水画的文人们,更是在园林山水画中去找寻内心的依托,寻求心灵的安稳和自由。同时园林山画的题材不断拓展表达了新的审美精神,也反映精神的突破和对当时社会生活理念的变革。文人士大夫从最初的重视对精神世界追求,鄙视物质享受,到明清时期文人士大夫开始把这两者结合起来,不再消极地抗拒物质文化的享用,而是用“朴素”来对抗“繁华”,发展出一种“闲雅”的生活模式,在物质享受的同时,寻求精神的享受,创造出一种以消闲谴性、修身养性为目的的闲隐生活方式。

作者简介:金珈宇(1995.04-),女,汉族,籍贯:辽宁抚顺人,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17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研究方向:美术理论。

猜你喜欢
明清时期
扬州明清人文聚落分布概况
明清室内陈设艺术
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在牙人牙行兴盛中的作用
明清时期徽州民居建筑风格研究
论明清时期广西少数民族户口的调查统计与入籍问题
浅析明清时期处萌芽状态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缓慢的原因
从两方高阳碑志拓片看明清两代的学规禁例
明清之际外销瓷的西洋化及其历史内涵
明清时期徽州书院的资金来源
山海关区文物管理所藏铜造像选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