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红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使得多样性的教学方式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也为教育提供了更多先进的教学资源,科技与教育的结合就诞生了信息技术教学的创新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应用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更加满足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要求,用网络资源的便捷多样丰富了教学内容,可以说是教育的革新所在。基于此,本文就以信息技术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了如何将其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推动教学结构的改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为相关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综合素质
在科技发展的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各行各业,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的使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为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课堂上应用信息技术,能用鲜艳的图画,声音,甚至动画等将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满足小学生爱好新奇的特性。如何正确利用信息技术对小学生施以数学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是本篇文章将要重点研究的问题,以下就对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进行详细论述。
一、激发学习兴趣
1.1营造良好氛围
如果说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的话,那么良好的课堂氛围则是兴趣营造的最大助力。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前,首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用趣味性的活动将小学生的注意力从课间玩耍转移到课堂学习中。例如:在教授学生认识图形时,就可以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小学生喜爱的动画片《小猪佩奇》中的人物形象,小学生看到自己喜欢的角色纷纷开始讨论,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课堂中去,此时就可以要求学生观察,看一看人物中包含哪些图形?有的学生说佩奇的眼睛是圆形,还有的学生说胳膊是长方形,甚至还有的学生说裙子是三角形的一部分。以此来用趣味性的图片为学生的学习创设轻松的环境,在娱乐中掌握了数学知识,认识了图形。
1.2化抽象为具体
数学逻辑性和抽象性的特点使得认知能力较差的小学生学习起来难度较大,他们不明白为什么大象那么大,一头大象要比三个兔子少,不明白正面看起来是“L”型的小方块在上面看就是长方形,于是小学生无法理解就只能死记硬背,最终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这种记忆方式还极易被时间所清洗。因此,教师就可以应用信息技术中的变换、移动功能,將逻辑性、抽象性的知识具现化,从视觉方面带给小学生清晰地学习感受。例如:学生对行程问题中“相向而行”“同向而行”“相对而行”的概念不理解,做题时容易出现混乱导致答案错误,此时就可以应用信息技术制作小朋友过桥的动画,两个小朋友站在桥中间分别向两端走是“相向而行”,站在一边一起走是“同向而行”,分别站在两端向中间走是“相对而行”,以动画形式播放出来,不仅符合小学生现阶段的理解能力,还能帮助学生直观的看到演示,强化对逻辑性概念的理解。又例如位置问题,小学生普遍存在方向感不强的问题,这就使得学生对位置的变换容易产生模糊感,此时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向学生播放位置转变的过程,让学生直观的看到图形的位置是如何转变的,提供给学生解题思路,将抽象的问题现实化,强化学生对抽象图形的理解。
二、培养协同意识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课堂唯一的主宰者,教师宅在讲台上讲,学生坐好听已经是教育的固化模式,虽然能有利于教师更好的管理学生,维护课堂秩序,但也忽视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的重要性,极易使教学讲话,学生对学习丧失兴趣。因此,教师就要重视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协同意识,这就需要从师生协同和生生协同两方面谈起。在师生协同方面,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强化师生之间的交流,使课堂更有温度,例如:教师可以制作全班学生名字循环滚动类似抽奖系统的动画,在挑选学生回答时采用抽奖的方式,学生喊停,教师按下暂停键,显示谁的名字这位同学就要回答问题,代替传统的点名方式,不仅有效避免了教师主观因素对学生的偏好,使提问更加公正,还有利于在趣味性的活动中强化学生对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师生之间的合作默契。生生协同方面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在习题课上采取抢答的方式让学生巩固知识,多媒体设备上展示问题,举手最快的一组在一分钟内可以与小组成员探讨,答对的积分,答错不扣分,最后统计分数多的获胜给予奖励,在活动中笔者发现,学生不仅踊跃的参与了抢答,而且自觉地在小组内部有了明确的职责分配,活泼的学生负责举手,基础好的负责提供判断题答案,思维能力强的负责提供选择题和应用题答案。如此一来,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利于强化生生之间的互动,在配合讨论中强化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协同精神。
三、提高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的逻辑性注定了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不自觉的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然而小学生年龄的限制使得思维能力的培养存在一定的阻碍,往往使得还未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就已经无法理解数学问题而陷入成绩降低的困境。因此,教师就要重视利用信息技术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新知,在亲身体验中深化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例如:在《找规律》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用多媒体播放规律性的图像,先由色彩规律的图片出发,让小学生说一说排列的规律,之后就可以增加数字规律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来填写数,最后实现找规律填数的教学目标。如此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能用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渐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用引导的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不仅仅是用丰富的图片色彩和动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能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现化,降低小学生数学学习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有利于教师开展趣味性活动强化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及协作意识。除此之外,还能用创新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林文艳.信息技术支持下转变小学数学学习方式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中),2018(3).
[2]王洪海.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J].发现,2018.
[3]刘利平.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J].内江科技(7期):138-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