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行“礼”,以“境”促“仪”

2020-09-10 06:15潘洁
新教育论坛 2020年4期
关键词:组织形式策略

潘洁

摘要:当前,幼儿礼仪教育相对缺失,常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交往,在幼儿阶段开展礼仪教育变得尤为重要。但幼儿园阶段的幼儿不适合简单粗暴的说教,故尝试开展“情境式礼仪活动”,情境式礼仪活动在一日活动中的组织形式与策略可渗透在社会实践、传统节日、互动游戏、集体活动和仪式活动中。

关键词:情境式礼仪活动;组织形式;策略

“礼仪”是指礼节和仪表,它是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一种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既是一种外显行为,也具有知识性。中国的礼仪文化博大精深,“懂礼识义”也是中华名族的美德之一,《论语·学而》中提出的“礼之用,和为贵”便是华夏文化与民族精魂的价值导向。而现在的孩子在礼仪教育方面相对缺失,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礼仪常识,不懂得温和谦让,不善于与周围的人交往,讲究个人自由,忽视文明礼仪的重要性,缺乏良好的礼仪习惯。《3-6岁儿童发展指南》中的社会领域目标中指出:“幼儿应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可见,在幼儿园阶段推行礼仪教育就好比在他的人生起点道路上注入一片春光,让孩子终身受益。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年纪小,理解能力还不完善,枯燥的说教往往会让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将一种新的礼仪活动形式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情境式礼仪活动。顾名思义,这是一种教师根据礼仪活动的特点和幼儿的已有经验、兴趣和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情境、创设典型场景,吸引幼儿积极主动参与礼仪活动的形式。

⒈“礼仪”渗透在社会实践中

在“四礼八仪”中提出了“行走之礼”“仪表之礼”“游览之礼”“观赏之礼”等,而幼儿年龄段的孩子想要更进一步践行礼仪,就要从实际的活动中去体验和感受。

在幼儿园开展的“微社区活动”中,我们鼓励幼儿和家长自愿报名参加,并组织了一系列的礼仪互动活动,引导幼儿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大胆互动和交往,不断提升自身的礼仪行为。如在“超市”体验活动中,通过扮演超市售货员,让幼儿穿上合适的服装,尝试用礼貌用语为顾客服务,进一步感受在生活中与他人交往的方法;在“教师节蛋糕店体验”研学活动中,通过做蛋糕、做饼干等活动,激发幼儿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同时也了解到了餐饮礼仪的注意点;在幼儿园的“一路一带”小导游活动中,大班部分幼儿戴上绶带,拿好导游牌,在门口为小班新生家长引导和指路,在这一过程中,幼儿愿意更大方地与人交往,同时,通过小导游活动进一步感受帮助他人的快乐,也懂得了如何用更为端庄的仪态去迎接每个人,做幼儿园的“小主人”。

⒉“礼仪”渗透在传统节日中

中国传统节日较多,但当前社会对传统节日的重视度却比较低,很多幼儿与家长对传统节日本身及其风俗都不了解。而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在传统节日的习俗中,也有很多与礼仪相关联的内容,因此,我们着重挖掘传统节日的礼仪教育内涵,引导幼儿和家长共同重视传统节日中的礼仪教育。

如在重阳节活动中,邀请爷爷奶奶们来到幼儿园,请一名奶奶教授大家制作重阳糕,并在活动后,请幼儿将重阳糕送给爷爷奶奶,向爷爷奶奶说一句感恩的话,懂得敬老之欢;在中秋节活动中,邀请家长和幼儿一起制作宫灯、猜灯谜,品尝月饼,共同了解中秋团圆的意义,感受亲情之美;在端午节活动中,和孩子们一起制作香包,系五彩丝线,将小制作和同伴交换、互赠,在传统节日中,感受互相尊重的交往之乐……另外,还有腊八节、元宵节等,都有各种活动,让幼儿在感受节日氛围的同时,懂得中国人独有的“互敬互爱”的礼仪情感与美德。

⒊“礼仪”渗透在互动游戏中

以往的礼仪教育常常以说教为主,对幼儿来说过于枯燥乏味,如果方法不当,有可能还会引起幼儿的抵触心理。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最主要的游戏形式,在过程中体现了幼儿自主性。在游戏中,幼儿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选择、操作、探索和学习,从而在和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中,积累、修正和表达自己的经验与感受,从而获得游戏般快乐体验的同时,获得身体、情感、认知及社会性等各方面发展。[1]在游戏活动中渗透礼仪,就是要让幼儿更快乐地学礼仪,更自由地学礼仪,激发幼儿对礼仪学习的兴趣,并不断保持对礼仪学习的热情。

游戏活动中的礼仪学习,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个是在班级区域游戏中建立“礼仪小剧场”,让幼儿围绕礼仪主题,共同合作演一演礼仪小故事,唱一唱礼仪歌曲,让幼儿在更富童趣的轻松氛围中,感受礼仪文化。二是在班级范围内开展角色游戏,同时教师有意识地去观察幼儿的礼仪行为,肯定幼儿的积极交往行为,不断促进幼儿社会性行为的稳步发展。三是在中大班年龄段组织开展“混班”角色游戏,让幼儿原本局限在本班的礼仪学习和交往,逐步扩散到其他班级,让有趣的游戏中,让班与班之间产生联系和互动,同时增长与人交往的经验,用更为平和的心态和方式去面对日后人际交往中可能会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⒋“礼仪”渗透在集体活动中

礼仪的学习不应是零碎和片面的,还要充分利用好集体活动的机会,补充在其他礼仪学习活动中孩子们所不能接触及消化的内容,让幼儿更为系统地“知礼学礼”,同时结合本地的地域文化特点,创造出具有本园特色的礼仪教材体系[2]。为此,我们在每个年级组开展“礼仪周”活动,讨论、设计适合不同年龄段的集体活动,同时分析各班幼儿的礼仪学习现状,针对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梳理,并在主题活动开展后,对礼仪周的开展情况做好反思总结工作,最后形成富有班级特色的礼仪主题活动,构建园本礼仪文化网络。个别老师还展示了自己设计的礼仪活动,如大班社会活动《谢谢你》,帮助幼儿理解不同职业的辛苦,懂得“换位思考”;中班音乐活动《快乐的动物园》,引导幼儿从小动物的相处之道联想到自己的生活,建立“集体意识”;小班语言活动《请,对不起》,让孩子们走进了不同情境,了解礼貌用语的使用技巧。在不同领域的礼仪学习中,相信对孩子们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⒌“礼仪”渗透在仪式活动中

在中国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礼仪,其中有人生四大礼,主要是“入学礼”、“成人礼”、“婚礼”和“葬礼”。而现在也有人常常会说:“生活需要儀式感”,其实说到底,所谓仪式感,给人带来的是积极的体验和良好的互动,并慢慢适应,形成习惯。

为此,我们也重视仪式给幼儿带来的影响,先后组织开展了孝亲礼、入园礼、成长礼、毕业礼等活动。孝亲礼定于妇女节当天,邀请班级幼儿的妈妈和奶奶,一起做面条、玩游戏,激发幼儿对亲情的强烈渴望;入园礼是小班幼儿参与的活动,爸爸妈妈送上苹果、葱等物品,对幼儿寄予期望,老师为幼儿点上朱砂,盼望幼儿开启智慧,明目心亮;成长礼主要针对中班幼儿,让幼儿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击鼓明志并宣誓,家长则为孩子送上尺子,寓意“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楼”;毕业礼,顾名思义,则是大班幼儿离开幼儿园前,共同回顾三年学习时光的活动,拜别恩师,向更高更远的地方前进。

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有人说过:“孩子的心田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你播种一种思想,就会收获一种行为;你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你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品格;你播种一种品格,就会收获一种命运。”礼仪教育的深入和渗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当前所开展的情境式礼仪活动也需要我们教师继续投入精力去研究、去思考、去实践,相信从根本抓起,从一日生活抓起,幼儿的心中定会开出礼仪之花,继续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柳丽娜. 礼仪从身边做起—浅谈幼儿园生活礼仪的渗透[M].华夏教师.2018(03).

[2]丁丹.谈幼儿园礼仪教育的实施途径[M].名师在线.2019(10).

猜你喜欢
组织形式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电类实验课程的有效组织形式和方法讨论
浅谈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
旅游科普活动与旅游课堂教学相结合的研究初探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