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丽丽
摘要:特殊教育学校是专门一些有智力残疾、身体残疾的特殊儿童所设立的教育机构,目的是让这部分弱势群体也能学习基本的文化课知识与重要的生活技能,使其能够在未来成长过程中能够独立生活,甚至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之路。其中,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科目,所以特殊教育学校要针对特殊儿童的认知特点来组织相应的数学教学活动。本文将从借助生活资源,降低数学概念难度;坚持因材施教,实现异步教学;坚持送教指导,拓展教育范围三个角度来分析特殊教育学校的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如何组织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育、落实策略
现在的社会开放度越来越高,教育事业备受关注,尤其是学校教育机构作为培养新时代所需人才的基本平台,更应该组织丰富的学科教学,有效训练学生的学科能力。在这一环境下,残障学生的学习权益受到了广泛关注,我国教育部也十分重视这些特殊学生的合理受教育机会,并针对培智教育专门编写了学科教材、设立了教育机构。因此,特殊教育学校的小学数学教师要利用这一开放的教育环境来组织数学教育活动,让特殊儿童也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知识。
一、借助生活资源,降低数学概念难度
普遍来说,特殊教育学校的生源比较特殊,且认知能力普遍低于正常学生,无法理解超出生活认知的抽象知识,且接受陌生知识、陌生事物的周期较长。对此,在组织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开发生活资源,比如利用特殊儿童熟悉的生活问题、生活工具来促使他们思考现实事物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与具象描述来降低数学概念的难度水平,丰富特殊儿童的感性认识,由此顺利推进数学教育活动。
就如在“认识元”一课教学中,笔者就准备了人民币,包括一元、五元、十元、五十元、一百元等不同面值的人民幣,引导学生观察了这些人民币的外部结构。由于孩子们已经初步学习了简单的数字认读知识,所以他们可以直接通过这些实物来识读人民币,还可回想起这些实物的作用,即用来买东西、付钱。如此,本班学生则可准确掌握“元”这个金额概念。再者,笔者还在课堂上创设了购物情境,利用一些学习文具引导学生参加了情境模拟活动,使其切实将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结合起来,由此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实践证明,在生活实物的支持下,本班学生切实实现了有效学习,准确掌握了数学概念。
二、坚持因材施教,实现异步教学
客观来说,特殊教育学校的生源情况比较复杂,每个学生的身体情况、智力情况与心理健康情况都不同,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内化效率也并不统一。而且,特殊学生本身已经形成了较为单一的认知特点,而一旦超出了心理舒适区,他们便会自我封闭,排斥陌生信息。因此,特殊教育学校的小学数学教师要坚持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针对不同特质的特殊儿童来确定具体的教学策略,以差异性的数学指导活动来培养特殊儿童的数学思维能力。
比如,本班有一个学生十分好动,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在数学课上经常会随意走动, 扰乱课堂教学秩序。对此,笔者要求这个学生担任本班的纪律委员,负责在课堂上观察其他同学是否出现了违纪行为,所以学生可以在特定时机在教室内走动,但是如果不是巡视环节,那么学生就要安静坐在座位上认真听讲,尝试克制自己的行为活动。再者,本班还有一些学生比较自闭,不喜与他人交流。对此,为了了解学情需求,笔者便鼓励这部分学生通过画画、写字的方式来阐述自己的数学认知疑问,或者是阐述解题思路,由此保障学生的主体学习权益。除此之外,针对一些患有听力障碍的学生,笔者也会积极学习手语知识,通过语言讲解与手语表达顺利组织数学教育。
三、坚持送教指导,拓展教育范围
即便我国已经设立了特殊教育学校,且在近些年来提出了融合教育理念,致力于保障特殊儿童的学习机会,使其能够顺利参与学校生活,但是却依然有部分特殊儿童无法顺利到学校就读。对此,特殊教育学校的小学数学教师要主动参与送教上门活动,每周都要到特殊学生家中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为了让更多的特殊儿童接受完善的数学教育,笔者在校领导的支持下了解了一些无法到学校接受集体教育的生源情况,由此确定了每周的送教上门工作计划,即每周一次,帮助特定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时长约为一个小时。同时,利用送教上门活动,笔者也会反复对学生家长沟通,希望他们可以摒除一切困难让自己的孩子正常到学校接受集体教育,一方面是为了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训练特殊儿童的社交能力、集体生活能力。
总而言之,在特殊教育学校组织丰富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可以有效开发特殊儿童的智力潜能,使其形成理性思维,切实掌握丰富的生活技能。因此,特殊教育学校的小学数学教师要全面分析特殊儿童的认知特点,由此调整并创新数学教学策略,为发展特殊儿童的数学素养做好充足准备。
参考文献
[1]顾争艳.特殊教育学校小学阶段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
[2]郁强.特殊教育学校“实用数学”教学模式及策略分析[J].成才之路,2017(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