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佳佳
摘要:近现代经济发展与人类生活空间的扩张对地球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环境危机已严重阻碍了人类社会正常运转。为迎接环境危机带来的对人类现有生活方式的重大挑战,必须在高中生物教学体系中添加部分具备指导性的环保教育内容,鼓励青少年群体关爱自然环境、在生活中采取减少能源不必要浪费的节能化绿色生活措施,提高新一代年轻人环保意识,使高中学生有意识地平衡环保活动与经济发展建设事业的关系,以课上所学生物学知识为基础主动探究并分析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关系,构建以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为中心思想的生物学知识体系。本文分析了在高中阶段生物教育活动中渗透环保教育的必要性与关键要点,并提出了强化学生环保意识、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可行策略。
关键词:生物学;环保教育;高中教育
前言:高中生物教育应发挥自身公共教育职能,以系统性环保教育督促高中学生群体履行对社会、对自然的责任,以学生为中心构建有推广价值的校园环保文化与班级环境,促使高中学生改变自身行为习惯,以保护环境为课下活动的主要出发点。为达成以上教育目标,任课教师必须将不同类型教学内容与各行业实施的环保活动相联系,使学生意识到生物学理论与自然环境的内在关联,为高中学生群体展示党和政府领导的环境保护工作所取得的显著成效,以此培育高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国家认同感,树立坚定明确的公民责任意识,使之主动参与到志愿性环保工作中。
1.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内容的现实意义分析
人类为满足生活消费需求,提高自身生活质量,在近代以来开始无节制地开发自然资源,改变了很多地区的自然环境,给全球生态系统制造了大量的不稳定因素,近年来极端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就是人类破坏自然生态的结果。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制造了巨量的污染气体与工业废料,人类社会对这些污染物的处理并不及时,习惯于走西方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我国普通民众的环保意识不强,意识不到环保活动对保护人类未来的特殊意义,错误地认为过度重视环保会拉低基层民众的生活质量提升速度与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速度,不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程度。实施渗透环保理念的生物教学势在必行,没有价值观培育效果的生物学教育是无根之木,会造成高中学生对社会对自然的认识出现巨大偏差[1]。
任课教师必须有策略地在课上生物教学过程中添加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内容,避免主观性较强的价值观灌输活动引起处于叛逆期的高中学生的反感与抵触。将环保教育与生物教学进行密切融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与参加社会环保实践活动的积极性,高中学生群体可尽情发挥自身独特创意与行动力,改变现今的社会舆论环境,使之走向正确轨道[2]。环保事业是所有人都必须参与的社会集体活动,任课教师有能力也有条件在生物教学中为学生介绍环保事业的发展情况与无节制污染排放带来的恶劣影响,使学生了解到保护自然生态的急迫性与必要性,高中学生得以重新认识保护自然环境的意义与社会价值。高中生物课程中所教授的知识能够为环保意识培育工作提供理论层面的可信科学理论依据,而以培育环境保护意识为主要目标的时生物学教育能够重塑学生的价值观与思考自然現象的途径,使高中学生主动思考社会发展的真实意义以及现有发展模式所取得的经济进步的自然效益大小,将环保教育引入生物课堂教学体系中显著提高了生物教育的思辨价值[3]。
2.在高中生物教学活动中渗透环保教育的可行方法研究
2.1以实际考查活动印证保护环境的必要性
环保事业与社会中的每个个体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任课教师必须基于这一联系为学生设计全新的社会实践项目,保证高中学生群体的个人体验感与活动参与度。任课教师可根据教学大纲中的生物学知识体系改进现有教学计划,设计具备针对性与环保思想倾向性的体验活动,借助此类活动在高中生物教育过程中为高中学生群体展现社会现实。例如在处于大气污染较严重地区的生物课堂教学中,任课教师可为学生布置有清晰目标的课后任务,如在下雨天气使用工具收集雨水、使用注射器或塑料袋采集空气样本等,学生应在课上将采集到的样本交付给任课教师进行检验,任课教师应将空气或雨水注入封闭实验器皿内,再放入鱼虾或小白鼠,教师可设置无污染条件下的实验对照组,并全程指导高中学生进行对比观察,分析并记录在污染水体或气体环境下动物或植物的生长速度变化与存活时间,高中学生群体通过教师指引找出污染物对动植物生存的影响方式,并参考借鉴这一课堂活动中使用的分析技巧与实验流程自行设计更多的环境污染实验活动,利用课下时间开展有价值的环保实验,借助任课教师的力量找出排放污染物的源头,并评估污染物渗入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危害。
2.2结合环保思想理念讲解生物学理论
任课教师在讲解生物学理论知识时必须列举具备环保教育价值的事例或知识点,在潜移默化中培育高中学生的环保意识,环保教育应突出技巧性与间接性,不应直接采用灌输式教学。任课教师应选取有教育意义和心理震撼力的事例及相关教育素材,营造积极热烈的课堂学习氛围,使学生主动记忆并分析事例中隐含的环保理念。例如任课教师在讲解与《生物圈》有关的食物链知识时,可为学生列举不可降解的人工塑料制品对处于食物链较高位置的生物的危害,教师可使用多媒体放映设备为高中学生群体在课上展示因误食难以消化的塑料制品而死去的海鸥与鲸鱼的图像或视频,并在调动起学生的情绪后为学生讲解污染物对地球生态圈的危害,鼓励高中学生在课下主动反思人类在食物链中的地位,并思考利用生物学知识推动环保事业发展的方法与策略。
3.结论
生物学作为高中阶段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应在新时代具备相应的环保教育效果,通过培育学生群体的环保意识间接提高其学科核心素养。任课教师应精心选择有宣教意义的教学素材与案例,激发高中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布置具备较强实践性的课后任务,为学生讲解维护自然生态平衡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1]薛治水.高中生物教学中环保教育的渗透途径[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3):66.
[2]李淑云.浅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融入环境教育[J].黑龙江环境通报,2019,43(01):69-70.
[3]张志超,常晓军.浅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J].中学生物教学,2017(08):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