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英
摘要:音乐,它是人类生活组成的重要部分,也是学前儿童生活、学习和成长所不可缺少的元素。音乐教育不仅能培养和提高人们自身的音乐能力,增强人们对音乐美的欣赏力而且更是人们身心得以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一种重要手段,其主要特点体现在通过音乐作品给人以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音乐审美感可以使人们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主观能动地感知音乐的艺术美,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同样,音乐教育也可以用来开阔幼儿的眼界,丰富幼儿的音乐经验,发展幼儿的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本文从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特点着手,采用文献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重点分析了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的意义,并就如何对幼儿进行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问题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音乐教育;学前儿童;发展
引言: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像如丝般的春风细雨,其温暖点点滴滴地渗透到幼儿的内心深处,并起着熏陶、感染的教育作用。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中,教育者要积极地、努力地创造一种愉悦的学习情景,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尽可能音乐欣赏使活动具有更多的趣味性、创造性、启发性,以审美感知、回归生活为出发点,以情感教育为动力,使幼儿在轻松、活泼、快乐的音乐气氛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促进其身心和谐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的意义
1、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与幼儿身心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
那么,针对幼儿而言,作为实施美育主要途径之一的艺术教育——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它对幼儿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通过其自身独特的艺术形象直接地影响着幼儿身心发展。
(1)、学前音乐教育与幼儿的身体发展
①有效促进幼儿的大脑发育
②有利于增进幼儿的身体健康
(2)、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与幼儿的认知发展
①促进幼儿感知能力的发展
②促进幼儿记忆力的发展
③促进幼儿想象、联想、思维能力的发展
(3)、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与幼儿的情感和意志发展
①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
②促进幼儿意志的发展
(4)、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与幼儿的个性发展
成熟的自我意识体现为:能意识到自己的身体、身体特征和生理、心理状况;能认识并体验到自己在社会和集体的地位和作用。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者应该把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目标来看待。众所周知:幼儿在学前音乐教育的集体音乐活动中可以获得来自教师、同伴的各种评价,而这些评价都会在幼儿个人的自信心、自尊心、自我评价能力、自我态度的形成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幼儿进行学前儿童音乐发展的相关建议
①、遵循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培养倾听音乐的兴趣,激发热爱音乐的兴趣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情感教育,一个人只有在情感方面发展是健全而丰富的,其智力、体力和品德才能协调一致地发展。
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教授、南京师范学院院长陈鹤琴认为:“幼稚园应该有音乐的环境,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发展他们的欣赏能力和音乐技能。需引导儿童在艺术的环境中,有兴趣的与环境发生互动,充分激发其主动性、积极性才能更好的培养和提高儿童对音乐的感受、理解、体验和表现能力。”
兴趣是幼儿学习入门的导向,但是幼儿的音乐兴趣会受到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因此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只有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心理特点,采取正确的方法才能达到培养和发展幼儿音乐兴趣的目的。
其实,幼儿本身其实都是热爱音乐的,只要给予幼儿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每天都接触音乐、倾听音乐,如每天进园、午餐前、午睡前、起床时、离园等时间播放优美的音乐,让幼儿时时生活在音乐的环境中,让音乐充满着幼儿的生活,从中诱发幼儿倾听音乐的兴趣,当听到各种美妙的旋律、优美的歌曲时,就会情绪安定,心情始终保持愉快。
②、激发幼儿主动的参与活动,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客体有两个:一是学前儿童——幼儿,二是音乐本身。作为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主体的教师,应当尊重幼儿,充分重视并发挥他们的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动作用。
在以往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中,形式很死板,教师只是一味地一句一句的教唱,在这个过程中,喜欢音乐的幼儿跟着学,不喜欢的幼儿根本不学,教师本身都没有意识到:要让每个幼儿都有自信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在一节课快结束时,只是让学得好的幼儿到前面来表演,这样一来,那些没有被重视的幼儿就越来越不主动参与游戏活动了。
所以,现在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提倡启迪式的教育方法,首先让幼儿感受音乐,然后通过讲故事或设置问题等方式,让幼儿从被动的学习者转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幼儿在学的过程中能有丰富的感受,从而产生相应的形象思维,更容易地理解歌词。除此之外学前儿童教育者需要在发声、咬字、口形等方面给以幼儿辅导、示范,让幼儿能更流畅、清晰地表达音乐。这一過程既满足了幼儿情绪需求,又使幼儿在情绪、个性、智力等方面获得协调发展。
③、把音乐活动渗透到生活中,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
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曾说过:“生活即教育”。
美存在于生活之中,生活是艺术教育取之不尽的源泉。这就要求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要使教育回归生活;要将教育与幼儿特有的,热爱生活的方式结合起来;把音乐活动渗透到生活中,加强生活体验,让音乐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
3、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现实思考
①、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中不能对幼儿的要求过高、过严。避免并杜绝急于求成,忽冷忽热。
②、注重人文关怀、注重对幼儿的情感教育,关注幼儿个性和全面发展,尊重幼儿在创造过程中的个体差异,每一位幼儿都是生动鲜活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需要的是关怀、尊重与爱。
二、总结
近十几年来国内外有关研究表明,学前教育是人的社会性行为、情绪情感、性格和认知等方面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人的一生中发展速度最快、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如果在这一时期儿童没有得到科学的、适宜的、良好的学前教育,以后再来弥补,家庭和社会将付出极大的代价。
学前教育是个体社会化过程的第一阶段。在这一时期,婴幼儿在认识环境、与周围的人接触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着最初级也是最基本的对人、事、物的情感、态度,奠定行为、性格和人格的基础,初步了解并开始接受社会规范,形成最初的自我调节能力。学前教育期还是人脑和认知发展最迅速、最重要的奠基时期,学前教育期也是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创造性等重要的非智力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学前教育期的生理、心理特点只是为人的日后成长提供了可能性,要把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就需要社会和周围的人给儿童创造适合其发展的环境,尤其是良好的教育环境。
学前阶段和学前教育既然如此重要,我们在考虑和研究义务教育中的素质教育时,就不能不把学前教育纳入我们的视野,真正把学前教育当作基础教育乃至终身教育中素质培养的重要基础来认真对待。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简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版。
[2]庞丽娟:《新〈纲要〉与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