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佳
【摘 要】在当前素质教育教学体制下,学校教育工作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策略,从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角度出发,形成系统的思维和能力培养体系。本文中我们就以高职教育为例,谈谈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美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
【关键词】高职教育 美育 人文教育 融合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5.101
众所周知,新时期素质教育教学体制明确提出教育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从各阶段的教学实践来看,这一教学目标实际上蕴含着表里两层含义:从政策的直观层面来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指的是这五个方面在学校教育中具备同等的地位,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都要各自树立目标并且伴随着教学达到既定的结果。而从本质层面来看,素质教育强调的全面发展还指整个教学过程中各部分的相辅相成、相互渗透。因为从现代教育教学体制的制定来看,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才,“人才”不仅仅是未来服务于特定行业的工作者,更是在日常社会生活乃至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中起到基石作用的建设者、创造者。由此看来,各阶段教学过程中各部分工作的开展并不是“各自为政”的状态,而是要相辅相成,综合发力,尤其强调融合和创新。
本文中我所探究的是高职教育中美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先从高职教育这一教育类型来看,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存在一定区别,而高职又属于高等专业教育层级,所以,相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普通学生来说,高职学生未来毕业后很大一部分会直接踏入社会,并且根据所学专业进入一线专业技术领域或者管理领域,真正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增砖添瓦。而新时期行业的飞速发展带来的也是人才需求的不断提升。尤其是近年来,各行业在人才筛选过程中更看重毕业生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学历。因此,相对于塑造知识素养,道德素养和美德素养的培养也就更加凸显出其必要性和重要性。而从当前高职教育的现状来看,不带有任何偏见地进行客观分析,高职学生相对于普通高校的学生来说,在未来就业方面的确存在更多劣势。一方面,高职生源的选择权往往排在普通高校之后,因此学生质量相对较低;另一方面,高职素质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较晚,所以在美育、德育等体系构建和教学实践的创新上相对较弱。综上,现阶段的高职教育更需要创新,实现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尤为重要。所以本文中,我就针对高职美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效融合展开具体探究。
一、美育和人文教育融合的教学内涵分析
美育和人文教育在工作展开的过程中需要扣住两个关键字“美”“人”,即真善美的教育,培养人的素养为本的教育。在素质教育体制下,教学活动格外重视教师和学生的双边互动,尤其教师角色从“教”到“导”的改变,更是进一步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针对高职教育中的美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教师要对美育和人文教育的内涵有一个准确的了解。
(一)美育
美育中最直观的目标就是通过学校教育中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塑造学生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所以也称之为审美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尤其是人格和素养的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对于高职美育来说,更多侧重于培养学生心灵和行为上的美德,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塑造学生良好的情操,结合学生的专业素养共同构成未来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就业过程中的个人独特气质。
(二)人文教育
严格来说,人文教育属于德育的范畴,同时也呈现出部分美育的特性,其更侧重于人对涵养的构建,重在理想人格的打造,是一种人性的教育。而在当前社会大环境下,浮躁、功利成为大多数社会人的常态心理,而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未来大多服务于技术岗位,不论是技术实践还是技术研究都需要“净心”,还要具备“匠心”。所以通过人文教育,以中华文化底蕴为地基,以三观、道德教育为框架,给予学生心灵真善美的陶冶和影响,从而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成为思想强大的人,而不仅仅是徒有其表的“花架子”。
二、高职美育和人文教育融合策略探究
美育和人文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给学生的思想带来积极向上的影响,所以我们在实际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结合高职学生的心理发展特性从氛围营造、模式创新等方面实现教学探索。
(一)构建审美性、人文性氛围
美育和人文教育在教学实践中很难以专项教学的形式展开,并且也不可能制定具体的教学标准,所以高职美育和人文教育都需要体现在日常教学中的方方面面,尤其是依赖于校园文化环境展开熏陶。所以从学校整体氛围营造来看,我们要注重美和人文特性的体现,比如学校日常文化装饰,如宣传栏、黑板报、教室内景布置等,都可以以文字或者图片为媒介营造整体的文化和艺术美的氛围,从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精神上的陶冶和教化。
(二)创新教学形式,实现生活化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美育和人文教育的目的都是要影响学生的日常行为,所以实际教学工作的开展不能只依赖环境,更不能“纸上谈兵”。素质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塑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已成年,具备一定的自主判断和选择能力,所以在美育和人文教育方面,我们可以给予学生更多实践机会,实现生活化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如在美育方面开展社會公益实践活动,结合环保、关爱等主题展开;在人文教育方面可以开展读书分享活动、社会现实热点问题辩论活动等,从学生身边的事情入手,培养学生发现美、感知美的能力,同时在美育中呈现人性教育,引导学生接触社会,并践行人文关怀理念。
(三)打造优质师资团队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互动活动,而高职面对的大部分是成年学生群体,所以对美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开展来说,教学更注重言传身教,这也就对教师的素养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就要着重打造优质师资团队,对内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对外加强教学研讨和交流,实现内部和外部优化的同时,做到教学上的与时俱进,集众家之所长,形成教学的良性循环。
总之,对于高职院校的美育和人文教育,我们要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形成大局观,学会用整体的眼光看待教学,形成科学的、综合的规划,实现学科之间的教学借力和联动,同时构建整体的校园文化,做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两手抓。
参考文献
[1]彭军林.浅谈高职人文教育中如何渗透美育[J].学园,2013(012):21-22.
[2]罗显克.关于美育与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5(21):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