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净
【摘 要】语文一直是初中教学的核心科目之一,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也一直是重要的一环。为了更好地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本文将以情感教育为核心,从学生观、教师素养和教学心理出发,阐述关于进行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的一点见解。
【关键词】初中语文 情感教育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5.037
语文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和一劳永逸的方法,每个教师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上都有着自己的特色,但不管对于哪种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都应将情感教育很好地注入其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感,情感是个人对事物的一种肯定和否定的态度,积极的情感能够产生积极的行为,而消极的情感则会导致消极和抵制的行为。因此,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情感需要,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沟通,建立并维持和学生之间良好的情感机制,加强和深化情感教育,将有效的情感教育真正地贯彻到语文教学过程中来。本文就如何将情感教育有效地贯彻到课堂教学中来谈谈个人的一些体会和看法。
一、教师应具有正确的学生观,积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情感教育需要在一定的氛围下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效,紧张压抑的氛围不利于情感教育功能的发挥和实施,因此,要想有效实施情感教育,就必须要有轻松愉快的氛围和教学环境。这需要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要想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师生观念,明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切实树立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并且做到对学生充满信心。相信每个学生都是有着自己的才能和潜力的,做到帮助并鼓励他们积极挖掘自身潜质。在课堂上,教师应公平地对待每位学生,对他们给予一定的关注。很多时候,关注本身就是一种情感,是一种良好的情感教育方式。同时,教师还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能够有效防止学生由于过度紧张而造成的内心自我压抑。学生的内心自我压抑不利于师生之间的彼此交流,更不利于有效的情感教育。为此,教师应一改以往过于严厉的形象。很多学生普遍对教师有一定的畏惧感,认为教师过于严肃,不敢也不愿和教师敞开心扉,交流思想。这些都是情感教育的障碍,教师应当是和蔼可亲的人生导师,应当既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思想的引导者。这就要求教师应该面带微笑地走进课堂,在授课过程中注意言语的语调和情感的发挥,注重和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从内心机制上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交流平台,做到既要考虑到学生的情感需要,又要不失时机地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只有这样才能为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贯彻情感教育创造良好的氛围和空间。
二、教师应具有扎实渊博的专业知识、生动丰富的教学语言
语文教师必须要具有扎实渊博的专业知识。只有具有扎实渊博的专业知识才能从根本上赢得学生的尊重。每一名语文教师都希望切实上好每一节课,但要想真正上好每一节课就必须要以自身扎实渊博的知识作为基础。语文教师要有广泛的知识面,能夠在课堂上旁征博引,能够从多方面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这样既能很好地激发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又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赢得学生良好的情感投入。此外,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要想有效地贯彻情感教育的理念,还必须要具有丰富生动的语言作为载体。不善言辞,不会表达的教师是上不好语文课的。语言是我们进行情感交流和传递的最直接和有效的方式,同样的意思经由不同的语言表达会有着不一样的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丰富自己的语言,避免千篇一律的重复和语言的单调,这样才能将自己的知识充分地体现出来,才能更好地将课本知识生动地讲解出来。与此同时,教师语言的丰富生动还体现在语调的变化上。中国的语言文化博大精深,因此通过语调的变化能够更为形象深刻地揭示文章的含义。同时教师还要注意语言的诙谐幽默,以便引起学生的兴趣,要结合一定的肢体语言,将课本知识生动地展现出来。
三、教师应具有同理心,懂得换位思考
教学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它要求学生和教师之间要有一定的默契和良好的合作意识。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也往往会产生一定的分歧和矛盾,这是不可避免的现象。那么,究竟如何解决这种不和谐的局面呢?这就需要教师要具有同理心,懂得换位思考。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语文这门学科的特殊性,所以它并非像数理化那样有着一定的精确性,而是往往在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上教师和学生之间会产生一定的分歧,这时就要求教师能够体会和照顾学生的情感立场,懂得换位思考,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做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思考成果,照顾学生的情感需要。每个人都有渴望得到别人积极肯定的动机和需求,教师不能因学生与自己存在差异和分歧就一概地否定学生的学习成果,而应用同理心去理解学生,对于学生的积极思考成果给予恰当合理的评价,肯定他们的学习成果,即便是对于一些难以取得共识的学习成果也要深入讨论并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和学生良好的情感交流与互动,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会让学生对教师产生由衷的敬佩感,学生也才愿意和教师进行情感交流,教师也才能更好地将情感教育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是教师搞好语文教学的一大利好条件。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贯彻情感教育,无论是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改进师生关系,还是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都有着积极的意义。然而,要想真正有效地实施情感教育并非一句空话和一个理念就能够完成,而是需要教师能够积极地认识到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和意义,懂得怎样营造良好的氛围,懂得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自身具备扎实渊博的专业知识和生动丰富的语言技巧,懂得在教学实践中要具有同理心,懂得换位思考,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和支持学生。同时也要求学生能够端正学习态度,认识到学习不仅仅是脑力和体力的结合,更是情感的全身心投入,能够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敞开自己的心扉,注重和教师的交流与情感培养,能够明确自身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积极、主动、独立地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够以更加积极、更加健康的心态去迎合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所渗透的情感教育。
参考文献
[1]许庆军.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方法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7,592(10):45-46.
[2]万青.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J].中学英语之友: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8(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