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专业认证视角下英语师范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

2020-09-10 03:54:27郭晓云
南北桥 2020年10期
关键词:英语学科培养路径核心素养

郭晓云

【摘    要】为了提升教师教育类人才的培养质量,2017年10月26日,我國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正式启动师范认证工作,这项举措为当前高等院校师范专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基于师范专业认证的要求,该研究旨在探讨英语专业师范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以期对当前高校英语师范专业的认证提供建设思路。

【关键词】师范专业认证  英语学科  核心素养  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0.087

一、师范专业认证的背景

教育开创未来,教育强则国家强。建设教育强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盼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教育实践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2018年6月,在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长陈宝生做了“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教育”的重要讲话,此次会议明确了本科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根基地位。在“建设教育强国”的时代背景下,国家对本科教育的投入和重视愈加明显,其中最为重要的举措之一便是师范专业认证的实行。

为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全面保障和提升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推进教师教育保障体系建设,2017年10月26日,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由此拉开了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师范专业认证工作的序幕,开辟了师范类专业发展的新格局[1]。《办法》确定师范类专业开始实施“专业认证三级监测体系”,自此,专业认证成为高师院校以及高校师范类专业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关键点所在。师范认证这项举措对规范和引导师范专业建设、改革师范人才的培养理念、建立和完善师范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师范专业认证

1997年,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首次提出核心素养的概念,之后,世界各国纷纷在教育领域建立起学生核心素养模型,为21世纪的教育变革拉开了序幕。为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我国教育部于2014年正式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概念。近年来,“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界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它是教育部在当今国际化大背景下对21世纪未来教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是当前课程改革的新方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2]。

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3]。从全球范围来看,世界各国提出的学生核心素养框架不尽相同,但在对创新与创造力、信息素养、国际视野、社会参与及自我规划等方面的追求却也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性,这种相同点也恰好反应了21世纪全球化经济时代与信息科技发展的最新要求。《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里的中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二级)对师范生的毕业要求做出了规定,即“师范生应该具备所教学科的核心素养,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此外,三级认证标准更是对师范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大学四年的师范专业培养,毕业生能否获得学科核心素养已是当前各高校师范专业通过认证的一个重要考量标准之一。由此可见,培养高校师范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不仅是未来教育的必然要求,更是大势所趋。

三、高校英语师范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现状

2016年2月,中国教育学会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提出,将“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学会学习、身心健康、实践创新”作为中国学生应具备的9大素养。为了培养学生的这些素养,为了让学生满足21世纪的人才需求,教育势必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载体。随着国际社会和国内相继提出核心素养的概念和框架,我国的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也结合各学科特性研制了学科核心素养。在新修订的《2017年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当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被定义为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4]。由此可见,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一个颇具整合性的概念,它包括了21世纪学生必须具备的多项技能,更契合未来教育对于人才的高端需求。

然而就目前高校英语师范专业而言,其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的诸多弊端无法保证学生在大学四年有效习得学科核心素养,尤其是在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两个层面。试想,为人师者尚不具备学科核心素养,将来他们踏上讲台,又该如何培养自己的学生?高校英语师范专业的授课形式依然停留于表层化、模式化,相应的,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是以老旧过时的被动接受式为主。学生无法在上课的过程中将思维整合、进而完成对英语这门学科的深度学习。如此一来,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便也只成了一句空谈。

四、高校英语师范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鉴于目前21世纪对英语人才的需求,我国教育应从中小学阶段开始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对于将来踏上讲台的英语师范生而言,只有在大学阶段深刻了解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与内涵,并将其内化吸收,他们才能够在未来的教学生涯当中关注和发展自己所教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推动学生的深度学习,实现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

(一)加强教师队伍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

高校对英语师范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够重视,最明显的一个体现就是部分教师完全不了解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他们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不能将其有效融入自己的课堂教学,这就导致英语师范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无法在大学阶段得到有效培养。因此,为了确保下一代中小学英语学习者核心素养的获得,高校必须培养师范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这就要求,高校英语教师、尤其是师范专业的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并能够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中合理地将其融入,从而让师范生满足21世纪对未来教育人才的各项技能需求,提升其就业竞争力。

(二)构建融合核心素养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就目前英语师范专业现行的课程体系而言,各高校多是参照2000年由高等院校外语专业教学委员会出台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制定,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包括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英美文学、写作、翻译等常规性课程,绝大多数英语师范专业仅开设了英语教学法、微格教学两门教师教育课程。因此,就大学四年的培养而言,相较于其他非师范专业,所谓的师范专业并未凸显明显师范特色,这也就导致了英语师范专业的学生在未来教育领域的竞争中不具备明显优势[5]。因此,完善师范专业现行的课程体系成为提升师范生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除语言能力外,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还强调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思维品质以及学习能力,为了满足多种需求,除《英语教学法》《微格教学》等常规性教师教育类课程外,高校英语师范专业可以考虑将《中国语言文化》《中外文化对比》《现代教育技术》《职业生涯规划》等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从而让高校英语师范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得到全方位提升。

(三)融合英语核心素养,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当前英语课程改革要求,英语教学应改变以往教学模式碎片化、表层化的弊端,朝着深度挖掘教学文本、优化整合教学内容的方向发展[6]。英语新课改的方向无论是对中小学英语教学还是高校英语师范专业的人才培养而言,均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目前,在高校英语专业课堂上,教师的教法选择依然是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这就导致学生总是被动接受语言知识,无法完成创新迁移。此外,就教学内容的选择而言,大多数教师还是以教材为纲,甚至存在部分教师照搬照念教材内容的现象,限制了师范类学生国际视野的培养和学习渠道的拓宽。如此一来,高校师范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得不到升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就无法实现。为克服这一弊端,高校英语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混合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翻转课堂、BOPPPS教学模式等),拓宽教学内容的选择渠道(如:中国大学慕课MOOC,智慧树教学平台、网易云课堂等)。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融入学科核心素养,切实提升英语师范生的培养质量。

(四)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提升师范生信息素养

为了契合21世纪信息化时代的人才培养需求,世界各国在构建自己国家学生的核心素养框架时,均对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出了要求。而英语学科作为学生探索外部世界的窗口、与世界对话的工具,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永远只局限于传统课堂与教材,学生便没有办法让英语真正为自己所用。如果能将语言的学习和现代教育技术有效结合,那学生的创新型思维品质培养便也可以落到实处。因此,综合应用多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加强高校英语课堂应用先进科学技术的步伐、实现传统课堂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學习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这对21世纪教师教育类人才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五、结语

师范认证对高校师范专业的发展提出了全新要求,而学科核心素养则为高校师范专业的建设带来了新的启发。为了进一步提升未来英语教师人才的培养质量,把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融入教学实践已是大势所趋。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高校的政策制定者还是教师,亦或是学生自身,他们均应承担起自己相应的责任,为最终实现“教育兴国”的目标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Z].教师〔2017〕13号.2017-10-2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Z].基础教育改革动态,2014(11).

[3]程晓堂,赵思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2016(5):79-86.

[4]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1-3.

[5]刘河燕.基于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教师教育课程内容改革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19(04):26-27.

[6]王蔷.从综合语言能力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新挑战[J].英语教师,2015(16):07.

猜你喜欢
英语学科培养路径核心素养
新课程下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
未来英才(2016年1期)2016-12-26 18:13:18
英语学科实现课前有效预习方式方法的探索
人间(2016年31期)2016-12-17 21:38:28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探究
考试周刊(2016年92期)2016-12-08 01:31:36
高职院校营销专业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科技资讯(2016年19期)2016-11-15 10:28:40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式如何与时俱进
人民论坛(2016年27期)2016-10-14 13:32:11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今日教育(2016年7期)2016-10-08 09:44:23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