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2020-09-10 07:22:44牟世应
南北桥 2020年12期
关键词:有效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牟世应

【摘    要】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认识上,从不懂到懂、从不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佳的数学课堂教学效果,这是作者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2.157

课堂是实施教学的主阵地,教师不仅要通过课堂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通过课堂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优化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应让他们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鼓励学生应用所学到的课本知识去进行实践,从中培养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结意识。目前,素质教育需要学生掌握更多的书本知识,传授知识的时间在缩短,而要求学生接受的内容在增加,唯一的途径就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

1.通过做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游戏引入课堂,寓教学于游戏中,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自学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如在教学生记大月、小月时,可让学生拍手朗读儿歌“七个大月心中装,七前单数七后双。二月是个特殊月,其他各月是小月。”

2.设疑问难,激发兴趣。新课教学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况,新颖的教学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恰当的教学手段。教师系统、准确、抑扬顿挫的讲解等都能引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直接兴趣。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设置适宜的障碍,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望,对疑难问题产生强烈的探索意向,引起学生学习与探索的兴趣。

3.成功体验,稳定兴趣。“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得成功的努力。”在教学中,教师先要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层次不同的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滋味。如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解决基本的问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发现并肯定学生的成功,如学生完整、准确、精练地回答问题时,发表新颖独特的见解时,提出有价值的质疑时,教师都要及时地给予鼓励,并让其他学生一同分享成功的欢乐。

4.巧设练习,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课堂练习设计得好,不仅可以巩固新知识,发展学生思维,促进智能转化,而且可以增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设计练习题要分层练习,形式多样,讲求实效。

5.利用直观教学启迪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实物、模型、挂图以及参观、操作等手段进行教学,称为直观教学。直观教学有助于学生获得感性认识,通过实物或实践,外界事物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而在学生大脑中产生感觉、知觉和表象。直观具有生动性、具体性和直接性的特点。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要接触并必须掌握的数学知识却是抽象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具体与抽象之间架起一个桥梁。而观正是解决从具体到抽象这个矛盾的有效手段。

二、注重课堂动态生成,着眼学生发展

学生学习数学就要进行思考,启迪思维、发展智能一直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滚滚而来的改革浪潮中,数学课该坚守的是什么?应该是学生的数学思考。教师不仅要使每个学生在数学课上积极地参与活动,更要关注他们通过观察、分类、抽象、概括、推理与交流等思维环节实现“外显”与“内隐”的结合。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共同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发展过程,具有许多的不确定性。因此,教学既要有一定的组织性和计划性,同时又要密切关注课堂中的“生成性”。比如:“认识几时几分”一课要求学生学会看钟面上的数字。我在教完新课内容时,本以为大功告成,却没想一个学生在小组活动完成练习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那如果分针不指在数字上,它指在两个数字中间了怎么办?”多么好的问题呀!这就是课堂上的“生成”,那么这时,教师该怎么做?是告诉学生“你们只要会看分针指在数字上的就行了吗?”不!教师应该把它作为一项宝贵的教学资源来接受,要求学生:“结合日常生活,老师相信你们能自己解决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继续玩钟面模型,学生时而探索,时而合作交流,终于明白了:不管分针是否刚好指在数字上,只要看分针从12起走了多少个小格就是几分。这样学生又一次体验到了提正确的问题与成功解决问题的快乐,积极性与创造性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与鼓励。

三、注重课堂反思,让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

许多数学家的成长历程告诉我们,一个人取得成功,不仅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更需要一种自我意识和反思能力,这种自我意识和反思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长期积淀的结果。教师设计教学不能局限于引领学生经历知识探究发现的过程,更要注重设计组织学生对探究过程的反思。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主动对探究方法进行调整、评价和反思,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如在学习“平行线的知识”时,教师提出“根据学习垂线的过程,你打算怎样研究平行线呢?”学生提出“从身边找实例、在纸上画一画、用小棍摆一摆”等方法。在后面的学习中,学生就通过在纸上画一画、用小棍摆一摆展示出自己初步认识的平行线。又通过在长方体上摆小棍,突破了“在同一平面上”这一难点,自主地完成了对平行线的认识过程。

通过研究发现,反思学习过程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效果,同时可以发展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反思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与反思能力,不断增强学生主动评价、调整自己的能力,最终促进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

总之,教师要树立现代学习观和学生观,相信学生的能力,充分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做到“以学定教”。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策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學生爱学;要善于创设条件,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发挥学习主动性,使学生能学;要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使学生会学,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晓华.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实效性[J].课改研究,2015(7).

[2]曹秀丽.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9).

[3]黄建荣.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1(07).

猜你喜欢
有效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28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56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2:10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8:41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50:54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12:56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4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