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珍珍
【摘 要】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相比,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有了较大的提升,不少初入中学的学生还不能够较好地接受数学教师的教学,如何让学生快速融入教学课堂是当前初中数学教师积极探讨的问题。本文将结合笔者实际的初中数学教学经验来对数学课堂教学导入这一问题进行论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导入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3.031
教学环节一般包括以下四个部分:导入环节、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巩固练习。由于初中数学本身较为抽象、枯燥,教学效果一般不是很好。通过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分析,笔者发现,处理好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导入环节,对整节课的顺利进行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设计导入之前,教师要注意,导入的设计必须有以下几个特点。
要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一个好的教学导入,能够在课程开始的5到10分钟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了,学习状态自然也就有了。
能让学生自主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仅仅作为整个教学的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激发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积极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来,则能够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在设计教学导入部分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通过导入部分融入到今天所学的知识中,更能通过导入部分的内容来教会学生如何分析问题、处理问题。
可见,导入在教学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好的教学导入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带动整个课堂的教学气氛。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笔者得到以下几种提高初中数学教学导入效果的措施。
一、直接导入课程
直接导入课程,就是在教学开始时,向学生“开门见山”地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通过这种方法,学生能够把注意力快速地转移到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上来,而本节课的重难点也被清楚地介绍给学生了。如在讲解“圆的基本性质”这一章节时,笔者就直接向学生介绍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要掌握圆的周长、圆的面积是如何计算的。”通过直接导入,学生抓住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在听课的过程中会注意认真听有关圆的周长、圆的面积方面的知识。
二、通过多媒体导入课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逐渐被应用到教学中来,而多媒体包含的动画、音乐等,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果通过多媒体导入课程,则会很好地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效率。
三、通过故事来导入课程
初中生刚刚离开小学,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不成熟,对周围的事物还存在好奇心,所以,在教学导入部分,如果能通过与本节课知识点相关的故事来导入课程,则不仅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知识的兴趣,更能活跃课堂气氛,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在讲解“三视图”这一章節时,笔者就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五个盲人,从来没有见过大象,不知道大象长什么样,他们就决定去摸摸大象。第一个人摸到了鼻子,他说:“大象像一条弯弯的管子。”第二个人摸到了尾巴,他说:“大象像个细细的棍子。”第三个人摸到了身体,他说:“大象像一堵墙。”第四个人摸到了腿,他说:“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通过这个故事,学生懂得了在看待事情时要全面,不能分割开来,在不同的角度事情看起来是不同的。从而引入今天的知识点,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了。
四、通过设置悬念来导入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针对学生的好奇心来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则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讲解“整式与分式”时,笔者问了学生一个问题:妈妈在洗衣服时,分别取相同量的水来漂洗衣服,请同学们来帮妈妈想一下,是用全部的水一次性来漂洗衣服还是分3次来漂洗衣服,衣服会洗得更干净些呢?通过设置悬念,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会认真地听老师讲每一个知识点,力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妈妈解决这个问题。但在设置悬念时,教师应注意,悬念不能太难,以防学生不能解决这个问题,而丧失解决问题的信心,也不能过于简单,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通过对上节课的复习来导入课程
通过对上节课的复习来导入本节课,也是传统初中数学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方法,其具体做法是在对上节课的知识点加以回顾的基础上导入本节课的知识点。通过这种导入方式,学生不仅能够了解本节课知识的重难点,更能对上节课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如在讲解“圆的基本性质”时,笔者就在课程开始时,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1)半径为5cm的圆,其周长是多少?(2)周长为31.4cm的圆,其半径是多少?其面积又是多少呢?通过这两个问题,学生复习了上节课的知识点,并对本节课所学的“圆的面积”有所了解。
六、通过实物来导入课程
通过实物来导入课程,这样的课程导入方式在进行初中数学几何部分的教学时较为常用。教师可以准备一个几何图形带到课堂上,让学生自己观察与思考。通过实物的展示,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几何图形的基本特点,如有几条边、几个角等等,在学习过程中较好地把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并为学生今后的立体思维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初中数学教学的导入可以选择很多方式,但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不同心理发展状况选择不同的导入方式,通过适当的导入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热情,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为接下来讲授新课环节奠定基础。相信通过良好的导入环节,我们的初中数学教学一定会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王光明,王迎.高效与低效数学课堂导入的案例比较[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1,000(001):49-51.
[2]史龙.高中数学课堂导入方法及案例分析[J].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2014,000(01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