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龙 袁晏宸
摘要:对“食品标准与法规”教学体系进行研究,针对该课程内容广泛、教学内容滞后、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设,以期为培养食品标准与法规的专业人才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食品标准与法规;教学体系;课程内容;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doi:10.16693/j.cnki.1671-9646(X).2020.01.062
2. Meat Processing Key Laboratory of Sichuan Province,Chengdu University,Chengdu,Sichuan 610106,China)
Abstract:The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system of Food Standards and Regulations found that the course has a wide range of subjects,involving multiple subjects,and the teaching content was lagging behind. Students have low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the assessment method was single. The author put forward my own opinions and hope to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the training of professionals in food standards and regulations.
Key words:Food Standards and Regulations;teaching system;course content;assessment method
0 引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于1995年頒布,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食品的卫生问题,但是食品安全事件仍屡有发生[1]。吃是人们每天必须要面对的事情,因此食品安全问题出不得半点差错[2]。在此背景下,《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诞生了,由此标志着我国食品标准愈加完善,食品法规愈加严格,要用最大的力度保证食品的安全。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人们对食品安全方面的高标准、高要求,全国许多院校为了培养熟知食品标准、质量体系,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综合应用型人才都开始设置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而“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则是该专业重点学习课程之一[3]。但是该课程覆盖面极广,涉及了多个学科的相关知识,再加上时代发展速度快,课程内容需要不断更新,增加了课程教学的难度,同时会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差等问题。针对这些现状,如何转变目前传统的教学方式,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笔者提出了自己的探究思路。
1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教学现状
1.1 课程内容广泛
“食品标准与法规”是研究食品从农田到餐桌整个过程中所必须遵守的相关标准、行为准则和法律法规的一门学科。该课程涉及了多个学科的基础知识[4-5],内容枯燥、冗长,并且要求学生熟知国内外各类食品标准、食品法规,这些内容往往比较晦涩难懂,有些甚至有些拗口,所以将冗杂的内容进行系统划分是该课程教学的关键一步。
1.2 课程内容更新慢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于2009年开始实施,2015年进行修订,截至2017年,国家卫计委累计清理整合了约5 000项食品标准,新发布了492项国家标准,优化了11 260多项基础标准,使得我国食品标准走在国际前列[6]。而教材的修订、编纂耗时较长,等教材出版后发放到学生手上时,已经远远晚于标准的实际变动时期,令学生无法真正把握标准的真实动态。
1.3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当代大学生普遍学习积极性不高,再加上“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内容主要介绍了很多食品生产流程中的标准和法律法规的知识。这些知识往往语言严谨,无实际案例,学生通常只能强行记忆,只知道理论,不知道如何应用。长此以往,学生就越来越不愿意上课,不愿意去了解相关的知识。因此,该课程的成效如何,要看怎样才能吸引学生,使其主动去了解学习标准设定的意义。
1.4 课程考核方式单一
目前,该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是由2个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期末考试成绩,一部分是平时成绩,其中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占30%。这种考核方式下学生只需要按时出现在课堂上,并在考前进行突击即可取得理想的成绩,这样一来,学生完全没有达到在课堂上学习的目的[7]。
2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究
2.1 分块总结课程内容
针对该课程内容广泛、覆盖面广的问题,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将整本书的内容进行分块处理,把相关联的知识点整理成一个版块,进行系统的梳理,这样既可以把知识串联起来,更有层次感,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又便于学生能更好地跟着教学思路。而且将不同学科的相同之处结合起来讲,并非传统的按顺序将书本上的文字灌输给学生,也会让学生觉得课程既重要又有趣,学习起来也会轻松很多。
2.2 关注课程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食品的要求会越来越高,相应的食品标准与食品法规也会随时更新,如果只按照书本上的标准与法规来备课,可能会将一些已经过时的信息传递给学生。所以,教师需要利用网络优势,分享一些与食品标准与法规相关的网站或者是微信公众号,让学生知道如何查找最新的相关资料,同时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能了解该领域的最新发展状况。
2.3 改善课程教学模式
如果教师只是一本正经地讲解教材上的内容,学生上课一定不会对该课程产生兴趣,更有甚者会滋生严重的厌学情绪。因此,教师应根据实际需要,改善课程的教学模式,最好能列举一些实际的案例,以视频或者新闻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再将其中的知识点罗列出来,这样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有主动了解的欲望[8]。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组,让他们自己搜索案例,查阅相关资料,最后以PPT的形式讲一讲自己的看法,并与教师和同学进行讨论,这种方式能有效锻炼学生查找资料、归纳总结、语言表达等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这种轻松的环境下,学生更能将所学的知识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4 优化课程考核方式
目前,大多数教师的考核方式为期末考试卷面成绩(70%)+ 平时成绩(30%),这种方式会导致学生只需平时去课堂点名,期末提前突击复习即可通过考试,不利于培养食品标准与法规的专业人才。因此,可以在每一版块结束时,进行随堂测试,将测试结果计入期末总成绩,同时将分组PPT的讨论进行评分,一并纳入期末总成绩,即将过去传统的考核方式转变为期末成绩(50%)+ 随堂测试成绩(20%)+ PPT成绩(15%)+ 出勤成绩(15%)。这种多种考核方式结合的方法既避免了学生期末突击复习,同时也考核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3 结语
食品是人们每天必不可少的东西,只有健全食品标准与法规才能保证食品的安全。为了满足人们在食品方面的需要,食品标准与法规必须越来越规范、越来越严谨,要保持走在世界的前列。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内容复杂、更新速度快,对于任课教师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针对目前存在的問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以期能为食品标准与法规的专业人才培养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胡修榕. 试论我国《食品安全法》的出台——基于多源流理论的分析[J]. 中国集体经济,2010(35):37-40.
王光强,夏永军,艾连中.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中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J]. 食品工业,2018,39(7):279-281.
向世琼,王兆丹,杜慧慧.《食品法律法规与标准》教学中讨论式教学法的探索应用[J]. 科学咨询,2018(12):101-102.
苑园园. 地方本科应用型院校《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 现代农村科技,2019(4):67-69.
付丽,党美珠,郝修振,等.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的建设与应用[J]. 农产品加工,2018(13):72-74.
张平平,蔚晓庆,司懿敏,等. 食品标准与法规案例教学的建设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8(32):183-185.
王晓宇,李敏,张继星,等. ISEC项目下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J]. 安徽农业科学,2019, 47(8):281-282.
甄少波,袁伟. 高校跨学科协同教学模式探讨[J]. 农产品加工,2018(22):94-95,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