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科研素养培育实践

2020-09-10 07:22:44李邦玉张丽
农产品加工·下 2020年1期
关键词:实践高职

李邦玉 张丽

摘要:高职学生的科研素养培养应该引起重视,以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为例,思想上重视学生科研教育,专业建设上做好顶层设计,加强研究性模块建设,教师和学生密切配合,共同打造培养学生科研的平台,获得较好效果。

关键词:高职;科研素养;食品营养与检测;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doi:10.16693/j.cnki.1671-9646(X).2020.01.067

Abstract:The cultiv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literacy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Taking the food nutrition and testing profession as an example,the ideological emphasis on student scientific research education,the top-level design of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the strengthening of research module construction,the close cooperation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together to create a platform for training students,and received good results.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scientific research literacy;food nutrition and testing;practice

提高高职学生的科研素养,早已不是一个新话题。美国很早就将科研训练引入本科大学生教育教学改革,如今也引入2年制的社区学院。高众等人[1]考查了纽约市立大学7所社区学院为代表的社区学院在构建独具特色的学生科研训练模式的做法,其特点包括育人为本、因材施教、多方参与、协同育人、扎根社区和服务地方等。研究表明,在社区学院开展学生科研训练,可以显著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科研自我效能感,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社区学院学生的毕业率,以及转学至四年制院校继续攻读学士学位的可能性,满足社会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有助于教师职业生涯发展。

高军林,赵文华等人[2-3]借鉴我国本科高校实施的本科生、研究生导师制,开展了高职学生导师制的试验。从2010届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学生开始推行导师制探索,从2年级学生中,采取双向选择的方法,以学生个体化培养为核心,以科研性项目为主要载体,每个导师带3~5名学生,基本上一个班上有1/3学生进入专业导师制。模式实现了高职教育的通识教育、重基础的前期培养和后期专业及一技之长培养的有机结合,发挥了高职优秀学生示范和引领作用,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和个性化培养的要求。

蒋玉香等人[4]推行所谓“科研式教育”,采用“准备阶段-组织与培训,实验阶段-调控与分析,总结阶段-激励与评价”的模式,组织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工作,在科研项目实验过程中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实验能力,使学生在夯实专业知识、熟练运用实验技术的同时,学会在短时间内接受和运用新的相关知识;培养在今后工作中所必备的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团队意识和分工协作完成任务的能力。

于文哲等人[5]从“终身教育”理念出发,认为具备初步的科研能力是终身教育的基础,科研能力的发展推动终身教育的开展,具备科研能力能够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对于高职院校来说,除了要教会学生各种专业技能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首要的就是加强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从举办第一届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开始,就重视科研素养对学生的重要性。总结兄弟院校的经验教训,以毕业论文为抓手,制定方案,逐步实施,通过几届的努力,提高学生研究问题素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   指导思想上统一教师的思想认识

尽管培养对象是专科学生,高考分数较低,但是不一定不适合搞科研。要树立信心,相信学生,天生学生必有用。对不同的学生提出差别化的要求,即对有潜质、有兴趣的学生提高要求,增加难度。对基础差的学生要诲人不倦,启发引导,达到基本要求。

2   专业建设上做好顶层设计 加强研究性模块建设。

做好顶层设计,加强研究性模块建设,增加基础课程模块中的研究性元素,整合各种科研性平台,最后毕业论文阶段集大成,完成研究性模块建设。

科研模块组成示意图见图1。

课程建设上,改进基础课程模块,在其中渗入研究性内容,如课程小论文、专题调研报告、专题文献综述撰写和综合性实验设计。例如,“无机化学”及“有机化学”课程中指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从不同的角度论述化学与食品的关系小論文,从化学角度解读食品、药品、化妆品等检测标准。如解读“GB/T 5009.1—2003 食品卫生检验方法 理化部分 总则”,包括学会检索标准并下载,对该标准的内容进行简洁概括,找出其中的化学物质,区分无机物和有机物并写出化学式,找出其中一种无机物的化学安全说明书,画出分析检测过程流程图,对检测过程中的单元操作进行解释、解读检测结果中的图表等。“食品营销学”上,指导学生分析XX食品营销案例并根据学习到的理论知识模仿撰写案例分析报告。“食品包装学”上,调研分析市场上产品包装设计并撰写调研报告,亲自为XX食品设计制作LOGO设计及包装样式设计,画出设计图纸并写出设计思路、理念。“专业英语与文献检索”课程上,就某种食品的某一方面内容进行文献检索练习,并写出综述性文章。同时,强调模仿专业科技文章的格式,在实训课程上设计综合性实验,写出综合性的详细实验报告等。

利用并整合资源,加强研究性模块建设。①充分利用学校对学生开放的研究平台训练学生。每年都申请校研究性课程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江苏省教育厅和全国食品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技能大赛。利用该成熟成型平台,可以有预见性地一批接一批地开展,积累经验,开展工作越来越顺。该平台的成果进入学校考评体系,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保护和鼓励,可以做到持续、稳定、高效开展训练工作,这项工作已经常态化、传统化,收效显著。如2013级食品营养与检测学生臧海竹、刘帆、李梦和成玲等开展的校研究性课程“彩色功能型酸奶的研制及活性成分检测”项目,通过答辩获得校优秀研究性课程。周莹、陈柳、杨琴、于世翔和陈荫等学生主持的江苏省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从绿茶的下脚料中提取分离纯化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圆满结题,并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项(专利号:ZL 2014   1 0103960.0),并署名在北大核心期刊《食品工业科技》上发表论文1篇“绿茶下脚料中EGCG 的分离与体外抗氧化性能研究”。技能大赛上每年都有收获,获得省教育厅二等或三等奖,行业金银铜奖。让这些专业基础好、兴趣高、综合素质突出的20%~ 30%学生获得应有的发展,体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个性化教育的宗旨。②协助教师科研。每个专业教师都有自己的科研项目,主动动员有兴趣的學生参与自己的科研活动,从头教授学生科研方法,让学生力所能及地做一些科研项目,如做一些调研、配制溶液、样品前处理、维护大型仪器等。潜移默化地学会基本科研技能,增强科研意识,增进师生感情。同时提供机会让学生开展毕业论文工作,收效明显。2009级毕业生张雷在教师科研平台上完成的毕业论文《碧螺春特一级茶叶中茶多酚类化合物HPLC指纹图谱研究》荣获校优秀毕业论文一等奖,江苏省省本专科优秀毕业论文二等奖。③推进学生科技社团活动。例如,学生自发组织烘焙社团的业余活动,每年举办大型食品营养节,全员出动,准备  1周,活动1 d,每年选择一个主题,持续办下来产生了很好的影响。参与学院和学校的创新创业大赛。④指导好顶岗实习,重点抓好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综合科研能力的试金石。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是从2006年开始招生的,2009年开始做毕业论文,碰到的问题较大也很普遍,学生不知毕业论文如何下手,教师也不知如何指导,10篇有8~9篇是食品、营养素的综述,内容更像是普通的科普文章,剩下1~2篇写实习内容,更像是一份工作过程流水账。这样的学生到工作单位怎么写工作报告,怎么发表论文晋升工程师,部分转本和读研究生的学生有什么潜力呢!上述的多管齐下,从课程建设抓起,积极做好研究性模块,为毕业论文打下较扎实的基础。具体操作上,抓住毕业论文的选题关,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通过双向选择确定主题。少部分学生可以在平时科研(研究性课程、大学生创新训练、参与教师科研等)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并拓展,完成毕业论文。大部分学生都要结合专业顶岗实训,在生产一线撰写毕业论文。实习岗位是个宝库,里面蕴藏着无穷的宝藏,为学生研究工作提供了无尽的可能。与学生的企业导师(师傅)相互配合,共同指导学生如何结合自己的实习岗位,寻找问题和契入点,进行项目研究、收集资料、归纳整理、规范成文。多年来,毕业论文进行得很顺利,几乎不需要考虑30%的查重问题,因为都是自己亲自实践的内容,不同的学生从事不同的工作,都是写自己的东西。论文各有特色,内容丰富,有实际应用价值,工作量大,学生有成就感,水平一直很高,每年都有学生毕业论文获奖,或者被署名发表期刊论文。

2006年专业举办以来科研平台及其成果一览表见表1。

3   教师和学生密切配合

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同教师专业方向不同,可以发挥自己专业科研优势,为学生提供多方向、多样化的训练项目,囊括专业建设的各个方面,如食品药品消费品检测、质量控制、食品饮料加工、营养咨询与配餐等,符合专业设置目标,满足不同兴趣学生需要。不同教师指导方法不同,如有教师引入思维导图工具,要求学生使用思维导图梳理章节内容,复习迎考,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论文写作。许多教师像慈祥的父母一样耐心细心专心指导,放心、放手、放政策与学生。总之,指导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放手学生进行研究活动,少干预,不设置具体目标,学生设法自己解决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如实验中出现预料之外的结果,不要责怪学生,建议多次重复实验,或者改变条件,优化方案,无心插柳柳成荫也是经常的事,鼓励学生不要轻易怀疑自己,否定自己。参与项目的学生要主动、积极、勤奋、苦干,善始善终,最好一个项目有2个年级的学生参与,形成梯队,防止因毕业而影响项目完成。顶岗实习的学生要虚心请教企业导师,因为许多专业知识学校指导教师也不专业,一定要得到企业师傅(导师)的全力配合。在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时,就规定企业有义务指导实习学生的毕业论文(实践报告),保障学生毕业论文期间的研究工作。

4   结语

科研工作是一项复杂、创新、细微的工作,具有很强的探究性、未知性、逻辑性和严密性。因此,学生的科研素养培养,不是简单的课堂教学、实验和实习实训,有其自身的培养规律,是常规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高职学生学制短、实验时间少,学生基础比较薄弱,难以胜任较复杂的实验和任务,影响课题进展和研究深度。教师的教学任务比较重,科研能力有限。一般高职学校实验科研条件比较差,可以开展的科研项目受到限制。科研在高职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和地位,高职的研究内容和形式没有和本科之类严格区分,没有明显的高职特色。继续探索适应高职学生科研培养方式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高众,刘继安. 美国社区学院学生科研训练模式探析[J]. 中国高校科技,2018(2):43-46.

高军林,朱务标. 高职教育中的因材施教与高职专业导师责任制的实施与思考[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4):51-53.

赵文华,高军林,王俊. 基于科研导师制下高职院校个性化教育的实践探索[J].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7, 26(4):65-68.

蒋玉香,曹淑红,狄文伟. 高职专业“科研式教育”实践探析[J]. 辽宁高职学报,2013,15(8):9-11.

于文哲,刘建梅. 终身教育视野下高职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J]. 学理论,2011(26):129-130. ◇

猜你喜欢
实践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8:24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35:30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59:08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4:30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50:54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1:19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4:06
高职大学生孝文化教育浅探
学习月刊(2015年8期)2015-07-09 03:55:40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海峡影艺(2012年1期)2012-11-30 08:1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