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梦妍
摘要:劳动争议是每一个企业都难免会遇到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运行环境发生了变化,企业劳动用工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劳动者对工作环境以及待遇等各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各個主体之间利益冲突更为凸显,这使得我国企业劳动争议的数量不断提升。如何对劳动争议进行预防和处理是每一个企业所关注的重要问题,得到了众多企业领导的重视。本文就围绕这方面内容进行了分析与探究,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一系列预防劳动争议的途径。
关键词:劳动争议;预防和处理;用工制度;途径
职工是企业运行的基础,任何企业离开职工就无法获得发展,因此做好职工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劳动争议成为了多数企业领导关注的问题。笔者通过对大型企业的跟踪和了解发现,这些企业不仅在信誉、效益以及业绩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功,而且在内部人事管理、运行制度等方面也具有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往往越成功的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纠纷就越少。我国企业应当积极学习这些企业的用工管理经验,对自身的职工进行科学化管理,以降低劳动争议。
一、劳动争议的概述
(一)含义
劳动争议指的是劳动关系双方在执行劳动法规、法律或者履行劳动合同的过程中而发生的纠纷,也就是劳动者与自身所在单位由于劳动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而发生的纠纷。具体来看,劳动争议的产生原因不外乎如下几种:
第一,由于确认劳动关系而产生的纠纷和争议;第二,由于解除、履行、订立、终止或者变更劳动合同而产生的纠纷和争议;第三,由于辞职、辞退、除名或者离职而产生的纠纷和争议;第四,由于工作培训、休息休假、福利、保障等而产生的纠纷和争议;第五,由于经济补偿、工伤医疗费、劳动报酬、赔偿金等而产生的纠纷和争议;第六,法律规范规定的其它类型的劳动纠纷和争议。
劳动争议的存在,不仅会导致正常劳动关系无法得到科学维护,而且还会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影响企业的信誉和名声,不利于社会的长远持续稳定发展。所以,企业应当对劳动争议进行积极处理,把握劳动争议的特点,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劳动争议的发生。
(二)特征
第一,劳动争议是劳动双方当事人之间的争议。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如果争议没有发生在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那么即便是争议内容与劳动问题相关,也无法构成劳动争议。如劳动者之间在具体的劳动中产生的争议、用人单位之间由于劳动力交流而产生的争议、用人单位或者劳动者与劳动行政管理部门发生的争议等,这些都不能构成劳动纠纷。
第二,劳动纠纷涉及劳动义务和劳动权利,是为了达到劳动关系目标而发生的争议。劳动关系指的是劳动权利与义务关系,假设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所产生的争议并不是为了实现劳动义务和权利,那么这一争议就不能被叫作劳动纠纷争议。从整体来看,劳动权利和义务的内容是较广的,如民主管理、劳动保险、工时、工资以及就业等。
第三,劳动纠纷的表现形式可能是对抗性矛盾纠纷,也可能是非对抗性矛盾纠纷,在某种条件下这双方是能够转化的。
二、当前我国企业劳动争议增加的原因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劳动争议发生的数量也出现了增加的现象,这不仅与劳动者和企业有关,同时也与我国的劳动制度有关,可以将其原因详细总结为如下几个:
(一)劳动者维权意识不断提升
我国是法治国家,任何行业的发展都需要遵循相关的法律规范。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大了法律政策的完善和宜传,人们对法律的认识也更为深刻,法制意识不断提升,在企业中越来越多的员工开始采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权益,这也对企业合法运行以及合理分配劳动权利和义务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劳动者维权意识的不断提升,很多劳动者在发现自身利益无法得到保障时会对企业领导提出要求,而企业领导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很多时候并不能满足劳动者需求,因此双方之间的争议开始涌现,这也为我国劳动争议增加带来了契机。
(二)劳动关系双方利益差异更为凸显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化的基础上,传统的劳动关系逐渐被打破,形成了利益多元化、主体明晰的新型劳动关系。企业也逐渐开始成为科学管理、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的独立法人主体,其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需求,并且职工也成为了被集体合同、劳动合同约束的独立利益主体。尤其是部分国有企业在发展中,劳动关系开始呈现出契约化、市场化特征,主体利益倾向更为明显,这种变化导致劳动关系双方面临更大的冲突。从市场经济的角度而言,职工和企业都是“经济利益主体”,一方面企业领导会为了自身利益考虑而大量减轻成本,忽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而从另一方面来看,劳动者的目的就是为了追求最大化利益,很多职工会更注重自身的利益,而不注重考虑企业的承受能力和长远发展。由此可知,企业和职工双方是存在利益差别的,而这些差别在发展到某种程度之后,就会以劳动争议的方式体现出来,从而加剧劳动争议的发生率。
(三)我国劳动法律规范不健全,以及企业对这些规范的理解不透彻
当前我国在劳动领域方面的立法并不多,且这些法律规范通常较为滞后,与当前快速发展的时代需求己经不相符,这加剧了我国劳动争议的发生率,迫切需要政府对这些法律规范进行健全和完善。同时,当前我国很多企业领导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对我国劳动法律规范进行全面理解,在用工的时候并没有着重考虑是否存在用工缺陷、不遵守法律规范的行为等,仅仅是依据自身的需求来安排职工工作,这导致很多工作的安排不合理,不利于职工利益的维护,也造成了劳动争议的增加。
三、企业预防劳动争议的有效途径
(一)进一步完善我国劳动法律规范
劳动法律规范的完善是减少劳动争议的基础,也是前提。从我国现有的法律规范来看,涉及到劳动关系的规范是较少的,主要是地方规章和法规,以及劳动部门的规章等,且因为不同地区的立法水平并不相同,立法的时间也不同,因此会导致这些规章制度存在较大的差异,且一些地方的劳动法律规范制度与劳动部的规范制度存在冲突、抵触的现象,这为企业适应劳动法律规范带来了诸多不便。再加之我国劳动法律规范存在较强的滞后性,缺乏操作性等,更迫切要求政府要对这方面的内容进行完善和健全。劳动争议不管是在解决阶段还是在预防阶段,都离不开法律规范的适用,只有从法律规范上进行严格要求,才能够从根本上降低劳动争议的发生。所以我国政府必须要对这方面的法律规范进行健全。比如,可以对现有的劳动法律规范进行完善,加入一些详细的内容,也可以针对于劳动关系构建专门的立法等,更明确地体现出企业与职工的权利与义务,推动企业更科学用工。
(二)企业加强劳动政策法规的学习
第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門应当积极学习劳动政策法规内容,他们只有对我国这方面的法律规范较为精通,才能够依据其合理为劳动者安排工作,确保用工符合规范,这样才能够减少劳动争议。第二,企业应当对劳动者进行法律规范的培训,使劳动者更全面地掌握劳动关系内容,这样劳动者才能够明白企业用工安排的合理性,从而减少争议。第三,企业应当构建劳动争议的预防制度,比如员工抱怨与申诉制度、信息收集与反馈制度、劳动合同管理制度、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等。
(三)企业构建快速反应的信息反馈与收集制度
企业要想更好地预防劳动争议,就应当加强自身与劳动者的沟通与交流,了解职工的真实想法和内心需求,深入分析职工对工作的期望和意见,以及在工作中的不满和困难。通过沟通和交流,企业领导更能够发现自身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管理工作进行改革,从而能够减轻职工的不满情绪,有效将纠纷和争议消除在萌芽中,创造一种良好的工作氛围,保持员工的忠诚度。这就要求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运行情况构建沟通机制,对各种信息进行搜集和处理,及时记录职工的需求和期望等。
(四)劳动部门加强监管
当前很多企业会为了自身利益而不按照规定来用工,导致职工的利益受到了损害,因此劳动部门应当加强监管,对企业的这些行为进行管控,如此才能够降低劳动争议。要对违法企业进行教育和惩罚,使其深入明白自身的不足,并积极进行改正,吸取教训,避免出现类似情况。同时,针对于那些违法严重的企业要加大惩罚力度,使其付出沉重的代价,对其它企业形成威慑,避免其它企业效仿,这样可以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推动企业更科学用工,降低劳动争议的发生率。
四、结语
劳动争议的存在不仅对企业的稳定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导致企业的声誉以及利益受到影响,而且还会对劳动者带来沉重的打击,甚至会影响社会的运行,因此做好劳动争议的解决和预防十分重要。本文总结了我国劳动争议增加的原因,即劳动者维权意识增强、利益冲突以及法律规范不健全等,并根据具体情况提出了一些预防劳动争议的途径,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黄建红.浅析如何预防企业劳动争议[J].杭氧科技,2017.
[2]徐祝钢.浅谈如何做好企业劳动争议的预防及处理工作[J].经营管理者,2011.
[3]刘祖梅.浅析企业预防劳动纠纷之对策[J].技术与市场,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