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

2020-09-10 07:22李昊
南北桥 2020年3期
关键词:学科思维培养探究素质教育

李昊

【摘    要】学科思维是当前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素养和能力,也是素质教育教学改革针对的重点目标。本文中我想从小学阶段的教学入手,以小学数学这门学科的教学为参照,具体探究应当如何从教学一开始做好学生学科思维的培养工作。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科思维  培养探究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3.133

近些年实行素质教育教学体制以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最大的工作感受就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求更为明确,学习教育所涉及的内容更加广泛,尤其是相对以往的应试教育教学体制来说,近些年来各阶段各学科的教学虽然还是将培养学生的考试能力放在较为重要的位置上,但在保证学生学科学习成绩提高的基础上,我们的注意力更多的分给了学生能力成长这方面。因为素质教育教学体制下,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最基本的教学目标和原则,在当前行业发展更为多样化,行业内部发展向着纵深方向前进,科技成为经济发展第一推动力的前提下,国家建设所需要的人才,不仅仅是专业方面,更多的是综合方面,所以学校人才的培养也就向着一专多能转变。所以素质教育教学体制下,与之相对应的就是,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就更加强调知识教学为本,能力、思维培养兼顾的方式,从而构建学生在每一门学科知识学习过程中的能力和思维体系,为学生进一步接受专业学科知识教育,甚至是未来向着某一专业领域进发奠定基础。

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小学教育是我们目前所公认的系统性教育的开端,虽然伴随着素质教育改革,我国开始对幼儿教育重视程度不断加深,但受到当前发展条件的限制,以及受教育幼儿本身身心发育的限制,目前的幼儿教育尚且达不到我们所默认的系统性教育层面,而小学阶段学生则是从语数外这三大基本科目入手,开始系统性的接触对应的学科知识,并尝试着在学习知识过程中构建起最初的思维体系和思考能力。因此,毋庸置疑,小学阶段就是整个人才培养的基石,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最重要的是基础的稳固与坚实,小学阶段的学科教育就承担着打地基的作用。因此在当前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前提下,我们更要从教育的初始阶段入手,做到学生基础的构建,包括思维的塑造和能力的培养等。本文中将以我所教授的小学数学这门学科为参照,谈谈如何做好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工作,从而为知识体系的构建,进一步的深度学习奠定基础。

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力的来源往往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本身的无意注意,另一种则是来自于教师的引导,前者一定程度上是由学生的天赋所决定,也就是说学生与生俱来对于这门学科感兴趣。就以数学这门学科来说,有的学生由于基因或者成长环境的影响,天生对于数字敏感,进而在学习中就具有更强的学习欲望,这种当前仅仅占学生群体的很小一部分;而后者是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绝大多数的学生群体所呈现的特征,即本身对于数学不排斥也不喜欢,需要通过教师人为的努力去体现学科价值和魅力,进而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或者随意后注意,总之,要想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思维,我们要先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入手。

首先,对于小学数学来说,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狠抓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往往来自于挑战,但更多的来自于成就感,如果学习太难,反而容易打击学生的上进心。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教学经验,站在学生立场深入剖析课本知识点,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知识输出的“傻瓜化”,让学生先听明白,了解透彻,进而获得足够的信心和成就感,自然而然也就形成继续学习的信心。

其次,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要做到教学过程中的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刺激策略。例如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在课堂互动问问题过程中首选有难度的题目,让学生感受到挑战性,进而主动求知;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弱,基础较差的学生,则尽量选择直观性、简单性的问题,从而降低学生的思考难度,让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得到积极的心理暗示,进而有勇气继续探究。

二、塑造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学生学好一门课的关键还在于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养成。而小学阶段,一切学习刚刚开始,所以也恰好是塑造学生方法和习惯的最佳时机。

首先,在教学一开始我们可以采取教師主动、学生被动的教学模式,毕竟小学生不论是从能力还是智力发育等方面来看,都还有不少的欠缺,尤其是数学本身还是一门严谨性突出,难度较大的学科,所以更加需要教师的引导,如何熟练地运用公式、如何变形、如何思考等,通过教师主动的教学进行方法和习惯的示范,从整体上给予学生思维构建方向的指导。

其次,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结合教学实际恰当的转变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主动被动关系。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在教师教授方法的基础上,主动地思考,主动探索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如如何预习、如何记笔记等等,从而形成高效的学习模式,提高学习效率,科学构建学科思维。

三、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能力

之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就着手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最终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未来学习过程中逐步达到,不依赖教师就能自己“站立”的目的,所以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能力至关重要。

首先,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形成良好的课堂互动关系,尤其是新课讲解过程中,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不断地带领学生实现思维的发散,针对同一或不同的问题,结合所学公式定理等进行多方位解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其次,小学数学课堂上,我们还可以给予学生独立的自由,如选择难度适中的练习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或者独立思考的方式实现自主探究,并形成自己的想法和结果。而课堂分享或者后续的讨论中,我们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拓展、补充,针对学生进行表扬、纠错等,从而塑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对于小学数学学科思维的构建来说,我们必须本着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从学生需要和发展出发,制定正确的教学策略,结合素质教育所提的新的理论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打造新的小学数学课堂,从而让学生有兴趣的学、有方法的学、有效率的学,最终达到较好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郭俊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6,23(23):19-20.

[2]刘玉玲.数学思维和数学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J].科教文汇,2009(15):146-146.

猜你喜欢
学科思维培养探究素质教育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语文教学应培养怎样的学科思维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