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视域下小语种人才培养 质量提升路径研究

2020-09-10 07:22毛先勇
今古文创 2020年29期
关键词:小语种质量提升一带一路

【摘要】 “一带一路”战略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对小语种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路径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总结出小语种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四个关键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小語种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策略。最后借由典型案例,详细介绍和说明如何通过小语种双语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外语技能与专业技能兼通的高素质应用型小语种人才。

【关键词】 “一带一路”;小语种;双语培养;质量提升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29-0084-02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9年湖南省教育厅课题研究成果(编号19C1229)。

随着“一带一路”新时代经济战略部署的全面铺展,我国和沿线国家地区的贸易合作不断增加和深化。2019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创下31.54万亿元的新高,预计2020将继续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一带一路”战略同时带动了以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的新业态经济的发展,跨境电商迎来蓬勃发展。2019年中国跨境电商出口总额占出口贸易总额的50.7%,2020年中国跨境电商的市场交易规模预计达10.3万亿元。与世界各国日益密切的贸易往来,给小语种专业发展带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企业对小语种人才需求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小语种人才除了掌握扎实的语言基础,还需要具备基本的跨文化、外贸单证、跨境电商等知识。企业迫切需要的是外语技能与专业技能兼通的高素质技能型外语人才。

以应用德语专业为例,2019年教育部对全国 11 个省份(直辖市) 50 家企业展开调研,结果显示,企业最本质的需求是“德语+专业技能”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除了语言能力外,企业对综合职业能力和素养同样看重。例如德语跨境电商运营专员,要求学生能用德英双语进行电商平台店铺运营操作,同时具备团队合作和创造创新的能力。《中国跨境电商人才报告》显示,很多用人单位认为小语种毕业生普遍存的问题包括:语言知识不牢、双语素养不够、职业素养不高、团队精神和责任意识淡薄等。

二、小语种人才培养问题分析

“一带一路”发展新阶段下,小语种人才培养不紧扣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变化,及时做出优化、调整和改革,就会出现“培养”和“需求”不合拍等问题。

(一)培养目标不明确

培养目标不明确首先是是培养规格不清楚;以应用法语为例,毕业生主要的就业面向有翻译、外贸、跨境电商等。部分院校没有确定“培养怎样的人”,就设置五花八门的课程,“全面撒网”,导致毕业生的能力“不精不专”。其次是没有处理好“外”和“职”的关系,外语技能和职业技能教学割裂开来;过分偏重小语种教学,或一昧强调职业技能课程,两者不能有机融合,学生习得和岗位要求不合拍。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小语种人才培养目标模糊或混乱直接导致课程设置不合理。为了体现培养的多样全面,课程门类多而复杂,没有主次之分,没有梯度渐进性;课程安排的顺序不合理,核心课程比例不达标;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设置课程难度不当,教学效果不佳。

(三)教学方法不灵活

部分教师不能根据课型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甚至存在灌输式外语教育;互动式、启发式教学运用得不够;教学过程中只重输入,不重输出。教师知识体系和结构不能及时更新,对职业和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不了解,不能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信息化教学能力不够,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小语种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策略

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及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系列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对推进高校教学改革、提升小语种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国家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已经组织专家团队,对小语种专业教学标准进行了修订,对小语种专业人才培养提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实现三个“统一”,小语种教学与国家地区发展规划相统一;外语语言技能和职业核心素养相统一;校内学习的知识技能与岗位工作实践需求相统一。

针对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该采取何种策略解决?首先,要确定小语种人才培养目标。要做好专业调研,分析人才需求的现状和发展;进而要分析地区经济发展的定位和特色,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此外还需结合各学校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学校的总体发展和规划,师资队伍结构进行思考。

在课程体系设置上,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基础课、核心课和职业拓展课的门类和比例。要重视小语种基础课程,更要加大核心技能课程的比例,设置相应的技能实践课程和项目,充分培养和训练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另一方面,适当增加选修课的比例和类型。考虑部分小语种学生的职业发展以及不同的职业面向,课程中可加入部分横向拓展或者纵向延伸的专业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和学习。

教学方法上,根据学情和课程特点,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要进行转变。小语种教师要强调学习过程中“情景”、“协作”和“会话”的重要性,真正做课堂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监督者。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间。多采用项目教学,创设情景模拟,真正做到师生之间有交流,同学之间有配合,有研讨也有分享,有整理,也有创造。

小语种人才质量提升过程中,确定培养目标是根本,优化课程设置是关键,调整教学方法是重点,加强教学管理是保障。不同院校和专业更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和创新,研究和实践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管理机制。

四、小语种双语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小语种双语培养是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为了提高小语种人才的竞争力,满足市场对人才的品质需求,而进行的培养模式的创新。以湖南个别高校为例,小语种专业已经开始探索“德英”、“法英”等双语人才培养的模式,并在实践教学中,持续优化调整人才培养的模式。

在制定符合不同院校发展特色的双语人才培养模式时,第一步要双外语人才培养现状调查,确定双外语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过程中的核心知识、技能和素养主要内容;确定人才培养的验收标准。第二步,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构建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在此以湖南某高校采取“一二三四五”小语种双外语培养的模式进行讲解。

“一”是指一个目标,即以培养高素质双语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二”是指双元培养,学习和借鉴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培养模式,即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三”是指三维聚焦:即聚焦于学生的双语知识、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四”指的是育人过程中的四方驱动:学业导师,任课老师,企业导师,辅导员(班主任)共同参与到教学管理过程中,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五”是指教学过程中五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措施,即外教沉浸式教学、混合教学、项目教学、同伴教学和交际教学。具体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五、小结

小语种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除了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行创新和改革外,也要不断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打造教学能力强,科研水平高,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教师团队;其次,不断加强校企合作,建设好校企合作实训基地,与企业行业建立“五共同”合作关系:共同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进行课程建设、共同研发教材、共同引导学生就业;此外,搭建国际交流平台,拓宽学生国外进修和就业渠道,也是提升小语种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这对提升小语种院校的国际化办学水平也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王义桅.“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90-98.

[2]中国经济网.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进展、贡献与展望2019[EB/OL]http://intl.ce.cn/sjjj/qy/201904/22/t20190422_31914640.shtml,2019-04-22.

[3]張亚明.“一带一路”战略下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对策[J].才智(创新教育),2019,(5):134-136.

[4]陈婧,邓涛.德国“双元制”教育对我国应用型院校外语教学之启示[J].陕西教育,2019,(7):28-29.

[5]刘玉霜,高职外语院校“非通用语种+英语”双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9(2):106-107.

作者简介:

毛先勇,男,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西方语言学院副院长,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德语翻译,德语教学。

猜你喜欢
小语种质量提升一带一路
小语种就业现状调查与分析
普通高校田径教学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路径探究
全球化背景下小语种语言的发展
小语种对大学生(非小语种专业)就业竞争力影响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