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训练在中长跑训练中的运用探讨

2020-09-10 07:22李海涛
体育时空 2020年14期
关键词:运用措施心理训练中长跑

李海涛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0)07-121-02

摘  要  本文通过介绍心理训练在中长跑训练中运用的重要意义,结合训练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情况,对当前的心理训练在体育中长跑训练的运用展开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   心理训练   中长跑   运用措施

中长跑能够有效改善人们的呼吸系统与循环系统,有效激活人们的耐力素质,培养人们的不怕艰苦、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力。在中长跑的学习与训练过程中,将心理训练有效融合到其训练活动中,能够有效增强训练者的专业技能水平,提升训练者与中长跑训练战术的掌握技巧,不仅有效激发了训练者的学习兴趣与自主参与积极性,还能够通过多样化的心理训练模式有效丰富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不断改善训练者对中长跑训练与学习的恐惧症,进而增强体育教学过程中长跑训练的最终效果。

一、心理训练在中长跑训练中运用的重要意义

(一)有效确保训练者的身心能够保持在一个相对平稳的状态

中长跑运动作为一项比拼耐力与毅力的体育运动形式,不仅需要训练者具有强健的身体素养,还需要训练者具备顽强不屈的意志品质。因此,心理训练在中长跑的学习与训练中也起着尤为关键的积极作用,并且心理素质的强弱会对中长跑的成绩产生关键性的影响。所谓心理训练,就是对训练者进行全面、系统的心理能力与心理素质的整体训练,让训练者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保持身心与肢体的平衡,时刻保持着最佳的运动状态。

(二)能够有效提升训练者的肢体敏感度

由于心理与身体之间的关系处于一种内在与外在的关系,而且能够通过这种内在、外在的关系有效反馈出真实的运动状况[1]。所以,要想有效协调运动员的肢体协调性,增强运动员身体的敏感度,提升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的临场反应,就需要对训练者进行综合的心理训练。在中长跑的训练过程中,其训练方式与训练模式较为单一,主要是以耐力训练与力量训练两种主要的教学形式,长此久往,这种单一、枯燥的训练方式很容易让学生产生不耐烦的反感情绪。而且本身心理训练的核心内容就是强化训练者的心理素质,所以,对训练者的心理训练,能够让他们更好地发挥自身的运动优势,在比赛中赢得胜利。

(三)有助于训练者良好运动习惯的养成

在中长跑的训练过程中增加对运动员的心理训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训练的有效途径,不断激发与强化运动员的训练意识,让运动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中长跑的运动训练当中,为运动员的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训练平台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因此,对运动员进行心理素质训练能够有效强化训练者良好运动习惯的养成,在具体的中长跑训练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探索对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的多元化教学模式,有效提升运动员的自主学习能动性,增强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为运动员的综合性素质能力的提升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心理训练在中长跑训练中运用的深入探究

(一)适当情况下给予提醒,有效帮助学生摆脱学习恐惧感

要想让运动员在体育中长跑的训练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潜能,就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心理训练[2]。在具体的心理素质训练过程中,教练应该依据运动员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身体构造进行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的设置,以提升运动员的本身心理素质为基准,让运动员能够发展成为身体强健、心理忍耐力超强、心理素质超强的兼并型运动员,以达到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始终以平稳的心态与积极的运动状态参与比赛。比如,在中长跑的训练过程中,学生极易出现疲劳或者腹痛等生理状态,针对这种现象,教练应该积极地做出详细的分析与解说,让训练者能够清楚、正确地认识到在中长跑的训练过程中出现这种生理反应是正常现象。通常情况下,在中长跑的训练中出现腹痛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在跑步的过程中运动员没有正确的掌握呼吸频率与步调的协调统一性,或者没有做好跑步前的准备活动,所以才会造成在跑步过程中呼吸节奏发生异常变化的现象。教练通过在适当的时机给予运动员解释与分析,让运动员正视自身发生的身体不良身体反应,从而有效降低运动员的抵触继续运动心理,最大程度地减少与消除运动员的紧张心理。在此过程中,运动员通过慢慢的自我调整呼吸与步调,逐渐进入正常的中长跑训练模式中。另外,通过这种形式,还能够有效锻炼运动员自我摸索呼吸频率、提升训练方法的技能,有效摆脱训练心理障碍,增强运动员学习的自信心与成就感[3]。最后,如果运动员的不良身体反应过于严重,教练就需要让训练者试着选择深呼吸,借助于拳头的力量使劲捶击腹部疼痛的位置,让腹部的凉气迅速排出来,有效减少腹痛感。

(二)不断创新与变换训练形式,增强训练活动的趣味性与多样性

中长跑的训练运动主要侧重于运动员的耐力与毅力。在中长跑的运动训练中,教练需要将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与生理专状态有效结合,让运动员在跑步的过程中有效综合自身各方面素质,发挥自身具备的优势,取得良好的比赛效果。但是,由于训练运动的模式过于单一、枯燥,运动时长相对较长,而且变化性较小,所以,为了有效提升心理训练的积极作用,需要在训练过程中不断创新与变换训练形式,增强训练活动的趣味性与多样性,有效激發运动员的训练热情与自主参与积极性。比如,在中长跑的训练过程中,教练就可以利用表扬鼓励,为运动员加油打气,让运动员在相对枯燥、无聊的跑步训练中时刻提醒自己要加油,积极克服自己内心的心理障碍,有效增强运动员的训练自信心,进而增强运动员巽寮的实质效果。另外,教师也可以引导运动员进行自我心理暗示,在自己身体出现不适,及时地给予自己心理暗示,明确这种不适的生理反应属于正常的训练现象,使自己的训练的过程中能够始终保持在最佳的运动状态,有效缓解自身的恐惧感与反感心理。

(三)采用多元塑造法对训练者进行心理疏导与训练

在中长跑的训练过程中,教练应该在训练之前科学、合理地制定训练计划与训练目标,以运动员的个性化特点以及运动优势和不足等作为训练内容与训练形式的主要教学设计标准[4]。在对训练内容与训练形式的创设过程中,教练需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的新形势,借助于多元化的训练手段与途径对运动员进行心理疏导与心理训练,有效塑造体育中长跑的训练目标与内容。在具体的制定环节中,教练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将训练目标制定得更加详细化、周密化、多元化与可塑造化。首先,可以制定一个固定的训练周期,短期的固定训练周期一般以一周或者一个月为一个周期,由于训练周期的时间比较短暂,对于运动员来说能够有效利用这着训练模式增强与稳定自身运动心理状态,有效掌握中长跑运动的规律;长期的固定训练周期一般设置为三个月或者半年,由于训练周期相对较长,可以有效锻炼与增强运动员的运动与心理的忍耐力以及顽强毅力。但是,正是由于训练周期持续时间过长,所以很大程度上教练在训练的过程中很容易忽视对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的心理状态与身体状态。介于这种情况,教练应该积极制定与采用科学的训练目标方法,将短期固定的训练计划与长期固定的训练计划训练模式有效结合,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带动运动员逐步地完成训练内容。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的中长跑的训练模式较为单一化,且运动训练的负荷量较大、维持时间较长,在训练的过程中很容易造成运动员在心理上产生恐惧感和反感情绪,所以,将心理素质训练融入中长跑训练的各个环节中,准确把握运动员中长跑训练中各阶段的训练规律,为我国中长跑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霍岩.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引入拓展训练对大学生身体素质及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J].科技资讯,2019,17(34):251,253.

[2]高志荣.互动共生、协调并进 ——中学体育教学与心理训练协调发展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9,27(12):65-67.

[3]钟霖,张桂青.心理训练在高校公共体育课乒乓球教学中的作用研究[J].当代體育科技,2020,(19):83-85.

[4]韦光辉,冯国敏.民族体育竞技陀螺运动员心理训练及心理战术运用分析[J].体育科技,2020,41(1):33-34,36.

猜你喜欢
运用措施心理训练中长跑
中长跑运动员膝关节常见损伤及其致因
分层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措施
跆拳道心理训练方法探讨
柔道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初探
体校训练中撑竿跳高运动员的心理训练研究
试论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
乡土资源给力生动思品课堂
谈中长跑运动员的赛前训练
中长跑教学中怎样使学生跑起来
让萝卜白菜变成美味佳肴——我是这样上中长跑训练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