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

2020-09-10 07:22杨再富
南北桥 2020年8期
关键词:任务驱动型作文

杨再富

【摘    要】任務驱动型作文,不是一种独立于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而只是在材料的基础上,增加了任务驱动的指令,明确了写作任务,写作任务并非有意增加作文难度,刁难学生,而是有目的地引导考生去思考,去总结、阐释自己的观点。总的来说,任务驱动型作文考题考査的重点是考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任务驱动型作文  写作要求  全面理解材料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8.195

任务驱动型作文,不是一种独立于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而只是在材料的基础上,增加了任务驱动的指令,明确了写作任务,写作任务并非有意增加作文难度,刁难学生而是有目的地引导考生去思考,去总结,阐释自己的观点。总的来说,任务驱动型作文考题考查的重点是考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写好任务驱动型作文只需要做这两件事:一是深入地思考问题,二是清晰地表达观点。

一、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

任务驱动型作文有明显的特征——识别密语。从所给材料上看,明确增加了任务指令,即双给。

1.给写作材料。提供一个争议性大,具有真实性、对立性、现场感和层级发展的叙述性事件。如取材于新闻事件的全国新课标卷,由女儿小陈迫于无奈举报父亲老陈高速路上开车打电话,到警方查实并依法教育和处罚老陈,再到警方官方微博引发众多网友点赞和质疑,最后到媒体报道激起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事件一波三折,提供了极具现场感的真实语境下颇具争议性甚至是对立性的讨论空间。

2.给驱动任务。材料后面的写作要求,一般带“谁”、“为什么”等疑问词,常指向材料的内容及含意,是作文的范围,考生写作时不能离开此项要求,否则属离题。材料还明确给定了写作内容及有限的写作角度。任务驱动的内涵大致有以下四个方面。(1)体式驱动。对文体、格式的。(2)内容驱动。以小见大,问题的对立性。内容的指向性,情感的导向性,论说的思辨性,策略的操作性。如2015年甲卷的“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3)对象驱动。细节上的“个案分析”原则决定论述说理要有指向性,一是避免“空泛议论”,即架空分析——从材料理出一个话题或观点后,脱离材料纯议论题,二是避免面面俱到,即“广泛议论”。论点多,但没有一点说清理透,原因:缺少对象意识。解决办法:“专论一点。”(4)思维驱动。“思辨性”与“探究性”在真实情境下引发真实交流,往往以小见大,即从琐碎中烛照社会问题,由简单粗糙的认知到认知的深化。由问题的强争议性、复杂性決定应对单个事件的立场或态度——“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通过具体分析,引导考生关注和思考不同人物的精神境界。符合高考作文对于考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考察要求,高考作文不仅考察写作水平,同时考查考生的人文精神、社会责任与公民意识,更增强了对“思考、权衡、选择”等“思辨”能力的考查,呼应“探究性”——对思维能力的考查,呼应“探究性”——对思维能力的考查有了更高的期待。因此,明确并完成写作任务,是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第一要务!

二、全面理解材料

任务驱动型作文命题要求高,首先表现在命题材料的选取必须遵从“一点四面”,“一点”即立德树人,“四面”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的传统文化、依法治国和时代创新。

任务驱动型作文依然是新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所以遵偱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求——即在理解材料整体内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写作。

任务驱动型作文增加任务指令本身就是为了防止考生对材料抠话题和断章取义,所以,任务驱动型作文对材料理解和把握材料整体内涵的要求,其实更高。但是,对作文材料的选择同时要求接地气,故多立足日常生活中引起争议的事件,在矛盾分析与概念辨析中体现辨证思维。

社会热点事件类材料往往篇幅较长,考生如果将其当成哲理故事来读,抓住里面的几个话题点就开始立意,就容易出现偏题的问题。所以,思考从读懂材料开始。

猜你喜欢
任务驱动型作文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审题策略
高考材料作文历史演变及任务驱动型作文应对策略
高中语文任务驱动型作文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关注时事焦点 写好任务驱动型作文
提高高三学生议论文说理能力的实践研究
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指导
浅析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