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绘本教学活动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策略研究

2020-09-10 07:22李伟
南北桥 2020年8期
关键词:绘本教学情感教育渗透

【摘    要】幼儿的情感教育非常重要,将情感教育渗透到绘本教学活动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本文通过分析绘本在幼儿情感教育中的作用,以及幼儿绘本教育中情感教育缺失的原因,提出情感教育有效渗透在幼儿绘本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性策略。

【关键词】绘本教学  情感教育  渗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8.199

幼儿的智育对幼儿的发展十分重要,但不可忽视的是,情商的发展对幼儿同样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幼儿教师应该将培养幼儿丰富而健康的情感作为教学工作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性和形象性的特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也有一定的限制,因此,在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时传统的说教法很难达到教育效果。而结合生活经验的绘本十分生动形象,让众多幼儿爱不释手,因此,将绘本作为一种载体,将幼儿的情感教育渗透到绘本教学活动中,定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绘本在幼儿情感教育中的作用

(一)是幼儿社会品质形成的重要途径

人們常说, “三岁看大,六岁看老”,幼儿期是个体社会品质形成的敏感时期。在这一时期如果幼儿能够形成良好的社会品质,这将受益终生。而在这一时期出现的不良行为,如果不及时矫正则会成为个体个性品质中稳定的因素将很难改变。中国自古就有关于“从小偷针,长大偷金”的寓言故事,其中暗含的道理也指明了幼儿期的社会品质教育的重要性。作为幼儿教育内容载体的绘本,有大量的内容是围绕培养幼儿的社会品质这一教育目标编制的。例如《小熊宝宝绘本》系列中的《大声回答“哎”》,显然是为了培养幼儿的礼貌行为,而《排好队一个接一个》则是为了培养幼儿的规则感。幼儿通过阅读绘本,潜移默化地接受和学习了良好的社会品质。

(二)促进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

幼儿的情绪情感的典型特点是易冲动、缺乏稳定性,年龄越小的孩子情绪的冲动性越强,想要的东西无法得到满足就大哭大闹,很难安抚下来。有经验的家长或者老师,往往采用注意转移法或者冷却法来帮助孩子稳定情绪,但是仔细分析,注意转移法不利于幼儿控制和调节情绪的发展,而冷却法行之不当则会伤害幼儿的心灵。幼儿自己领悟的道理会更为深刻。以《小熊宝宝绘本》系列为例,其中有一本名为《谁哭了》的绘本,讲述了几个小动物因为摔跤、东西掉了、争抢玩具而哭,但它们马上停止了哭闹,小宝宝才可以哭,它们已经不是小宝宝了,只有小小熊可以哭因为他是小宝宝。幼儿在阅读这本绘本时,马上也会联想到自己也不是小宝宝了,所以不应该哭。

(三)增加幼儿之间的情感发展

观察发现,幼儿在阅读绘本时会出现更多的亲社会行为,如与其他幼儿一起阅读,相互讲述绘本中的内容,分享绘本等。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发现与自己有共同兴趣的同伴并增强了相互之间的情感。在对绘本故事的理解有不同意见的争执中,幼儿开始了换位思考,学会了移情。而对绘本故事的看法一致,在情感共鸣的过程中,幼儿之间又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

二、幼儿绘本教育中情感教育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幼儿教师对幼儿情感教育的重视不够

我国的升学机制在很大程度上让家长和老师们的教育方向偏离了全面发展的正确方向,重智育而忽略了孩子的情感教育。纵观人类发展,我们发现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能成为有利于社会和人类发展的真正的人才,有才无德往往会危害社会。因此,幼儿教师应该将培养幼儿的情感教育作为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二)幼儿教师对绘本中的情感因素挖掘不够

绘本一般蕴含着比较丰富的教育意义,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字面意思。这些教育意义尤其是绘本中的情感因素,需要教师不断努力,将其挖掘出来并通过一定方式使幼儿获得情感教育。比如《过生日》这本绘本中,按照表面意思描述的是小熊过生日,小动物们都给它准备了礼物并一起庆祝了生日。但是通过挖掘,我们可以知道,这本绘本是关于友情的教育的。但部分幼儿教师在阅读过程中,浅尝辄止,不对内容进行引申和挖掘,或者因为无法转换角色,理解绘本故事中传达的情感,这样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这种情况幼儿教师也很难将绘本中情感传达给幼儿。

(三)幼儿教师不能对幼儿的情感进行引导和启发

要将情感教育渗透到绘本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不能采用直白的方式,将绘本的情感教育意义直接告诉幼儿,而应组织语言,组织教学方法,对幼儿进行引导和启发,循循善诱,让幼儿的主体作用体现出来。但部分教师由于语言组织方面的欠缺,或者不能灵活运用教学方法,难以达到初衷。

三、将情感教育有效渗透在幼儿绘本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性策略

(一)从教师入手

幼儿老师作为幼儿教育的主导者,是决定能否有效将情感教育渗透在幼儿绘本教学活动中的关键因素。首先,教师应该了解不同类型的绘本,在众多绘本中筛选出有情感教育价值的,例如关于描绘美感、道德感以及情绪表达方面等的内容的绘本作为教学内容。此外,教师还应充分备课,深入挖掘绘本中传达的情感内容。组织好教学活动也是重要的环节。课后的教学反思是极其重要的,幼儿教师需要不断调整,对教学效果进行优化。不定期的教师之间的交流以及教学观摩也是提高将情感教育渗透到绘本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性。

(二)从“环境”入手,创设共情阅读环境

好的环境能促进幼儿的绘本教学活动,而恶劣的环境则让会幼儿失去学习的兴趣。在物质环境方面幼儿教师应该为幼儿创造一个生动有助于提高幼儿阅读兴趣的环境布置,设置绘本阅读区并开设绘本专栏。让绘本教育的方式融于幼儿的环境之中,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熏陶。此外幼儿教师还应该为幼儿创造宽松舒适的精神环境,鼓励幼儿主动回答问题,积极促进师幼之间以及幼儿之间的交流,通过交流加深对绘本的理解。

(三)从“教学”入手,将情感教育落到实处

1.采用角色扮演,促进幼儿情感体验。

角色扮演法是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方法之一,其基本做法是采用让幼儿对故事进行全真模拟,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各种角色,进入角色互动情景,具有趣味性和形象性的特点。在绘本教学活动中实施角色扮演教学,以幼儿为中心,幼儿能化被动为主动,同时幼儿能够身临其境,充分体验绘本故事中的角色感受。例如,在上述《排好队一个接一个》的例子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游戏情境,滑滑梯、荡秋千等,让孩子亲自参与排队过程,产生规则感。

2.运用经验迁移,促进幼儿情感内化。

在绘本教学活动中实施经验迁移,是指将绘本中的内容迁移到幼儿的生活经验中,促进对绘本内容的理解,将绘本的情感教育价值内化为幼儿自身情感的一部分。幼儿对事物的理解也具有经验性的特点,理解事物倾向于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如一个幼儿往鱼缸中倒开水,认为小鱼感冒了应该多喝点开水。在绘本教学中,我们可以多引导幼儿联系自身经验来理解绘本故事表达的情绪情感,让幼儿与绘本故事中的主角产生情感的共鸣,达到促进幼儿情感发展的教育目的。例如,在《谁哭了》的绘本故事中,小老鼠摔跤所以哭了,小兔子的冰淇淋掉地上了所以哭了,小猫和小猪争抢玩具所以哭了,但是它们很快就不哭了,因为它们已经不是小宝宝了。教师可以向幼儿提出问题,你们上一次哭是什么原因呢?将绘本故事迁移到了幼儿的生活情境中,这时幼儿逐渐反思,我们也不能哭了,因为我们也不是小宝宝了,从而增强了情绪控制和调节能力。

3.视听结合法,突破情感重点。

多种感官的参与在幼儿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为了進一步提升绘本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效果,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多媒体和各种教具,让绘本教学活动有声有色,形象生动。例如要激发幼儿的美感,可以结合绘本的内容,通过多媒体向幼儿展示大自然中的各种美好事物;要激发幼儿的道德感,也可以根据绘本内容,播放宣导助人为乐、尊老爱幼等内容的公益短片,让幼儿感受社会的正能量。多媒体的特点是内容极其丰富甚至是海量,而形式又十分生动灵活。绘本教学活动结合多媒体的这种现代化教育的手段,让幼儿的教育不局限于书本,而是走向更为开阔的大自然和社会。

参考文献

[1]皮亚杰.儿童的发展心理[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2;28

[2] Hyson.learning through feeling:children’Sdevelopent,teachers’beliefs and rel at ionshi ps and classroom practice.Early Chidhood Research Ovarterly[J].1990

[3]李伟.巧用幼儿绘本实施情感教育[J].文学教育(中),2011,11:131-132.

[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绘本教学情感教育渗透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