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京容
【摘要】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源远流长,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音乐风格和音乐形态。而满族传统音乐作为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经过了数千年的时间传承发展至今,对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但是随着科技与文化的飞速发展,传统音乐文化受到当代音乐文化元素的冲击较大,使得满族一些依靠口耳相传的音乐文化遗产正在迅速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而卡玛萨音乐作为传统满族音乐的全新形式,在作品的内容题材、表演形式以及乐器的功能形制上极大地颠覆了人们对于满族传统音乐的认识,通过与当代音乐元素的融合,使得满族传统音乐文化更容易被当代音乐文化市场所接受,使更多的人对满族音乐及满族传统文化有了深层次的了解,并且在创作中选择贴近人们日常生活以及反映当今社会主流问题的内容作为创作题材,更加容易与观众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受到人们的喜爱。本文希望通过研究,能够对卡玛萨音乐及满族传统音乐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让更多的人通过了解卡玛萨音乐并喜爱卡玛萨音乐,从而改变人们对传统满族音乐的审美标准,以此推动传统满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 传统文化;满族音乐;卡玛萨;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4-0070-02
基金项目:2018年度鞍山师范学院校级科研项目《传统音乐文化视角下的融合发展——以中国满族“卡马萨音乐”的保护与发展为例》,项目编号:18kyxm116。
一、满族音乐的起源与现状
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满族人口总数居第三位,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地区,以辽宁省为最多。满族是中国北方古老的渔猎民族,他们以狩猎为生,精于骑射,骁勇善战,是一个历史悠久、勤劳、勇敢的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他们善于学习,勇于创造,用自己的智慧、力量对祖国的发展和统一做出过重要的贡献。早在两千年前,满族先祖就在黑龙江、长白山之间等地区繁衍生息,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与社会劳动中,创造了本民族的音乐文化财富。满族人在先秦时期称为肃慎,两汉时期称为挹娄,南北朝时期称为勿吉,隋唐时期称为靺鞨,宋元时期改称女真。后来由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公元1635年其子皇太极继位,改为满洲,标志着一个新民族的诞生,并于1638年正式改国号为大清。然而满汉长期杂居共处, 在不断相互交流,不断融合的过程中,由于语言和习俗的变化,使得满族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音乐文化遗产濒临消亡。但是尽管如此,在东北地区, 仍有一部分满族居民使用满语,保持满族的传统习俗,满族音乐文化才能够以微弱的力量进行传承,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乐团组织正逐渐兴起,例如东北地区最有代表性的卡玛萨室内乐团 ,他们的出现,使满族音乐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中。
二、传统满族音乐的形式
满族音乐历史悠久,到清代,满族民间音乐已进入到非常辉煌的时期,满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不但音乐内容丰富多彩,并且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独特、鲜明的民族特色。它集满族人民劳动生活、风俗习惯和精神文明于一体,是满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整个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传统满族音乐的形式主要包括民间音乐、清代说唱音乐、萨满宗教音乐、清代宫廷音乐等。
民间音乐主要是指满族传统民歌,它是对人民历史生活、风俗习惯及宗教信仰的记录,反映了人们的思想感情和愿望,是世界上许多古老文化的出发点。满族说唱音乐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它来源于满族的民间小调、民间歌谣、戏曲音乐、礼俗音乐、器乐音乐、民间舞蹈音乐等,反映了满族音乐的民俗性、流行性、传承性、集体性,体现了满族人民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音乐文化背景。说唱音乐艺术是满族文化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满族上层统治者的喜爱和传播,常常在宫廷庆典、祭祀等重要场合进行表演。由满族八旗子弟创建的子弟书、八角鼓、热河五音大鼓等满族说唱艺术,推动了中国曲艺音乐的发展和传播。此外,满族的萨满宗教音乐早在旧石器时代中期就已产生了原始的宗教信仰。我们把祭神、祭祖、祭天等活动的司祭者称为萨满,为祭祀而举行的各种仪式,在民间称烧香或跳神。满族的萨满信仰,起源于氏族社会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伴随着萨满教而产生的萨满音乐,是满族音乐中流传最广,影响深远的古老的传统艺术。在满族的音乐中,清代时期的宫廷音乐种类相比前朝最为丰富多彩,形成这一局面的原因离不开当时的礼乐发展政策。在清代,宫廷音乐是为当时的政治制度服务的,因此在乐队规模、乐器种类以及乐器制作上都达到前所未有的难度和高度。例如在宫廷音乐中,中和韶乐的乐队规模最为庞大,参演人员多达二百人,极大地显示了典礼的隆重和皇帝的尊严,在满族音乐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很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三、卡玛萨音乐的产生
进入21世纪,满族传统的宫廷音乐及宗教萨满音乐已经失去了他们的受众群体,传统音乐受到西洋音乐的冲击较大,致使传统的满族音乐表演形式已經无法在当下的社会中生存,满族音乐在表演形式上的改变就显得迫在眉睫,全新表演形式的卡玛萨音乐应运而生,为了适应音乐市场环境并满足欣赏者的口味,卡玛萨音乐与西方音乐的表演形式进行了融合,借鉴较多西洋音乐的演奏技法,表演形式也从过去露天演奏转变为在音乐厅中的室内乐演奏形式。区别于传统的满族音乐,室内乐形式的满族音乐表演方式较为丰富,有器乐重奏、器乐伴奏的重唱以及钢琴伴奏的合唱等形式,这已完全颠覆的人们对传统满族音乐的认识。
同时在满族乐器复原的工作上,卡玛萨音乐创始人恩特合达为满族传统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2007年恩特合达开始进行复原满族乐器的工作,为满族音乐复原了20余种乐器。一方面是为现存的满族乐器在形制上进行改良,由于传统满族乐器在乐器形制及制作材料上过于原始,已经不能够满足当代传统音乐作品的演奏要求,通过对现存满族乐器的改良,使其在音色、音准、演奏难度上都有明显的改善,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乐器自身的演奏性能,更好地满足当代传统音乐室内乐作品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对现已失传的满族乐器进行复原,在复原的过程中,通过对大量历史文献资料的记载进行性研究,恩特合达的乐器复原工作受到了满族音乐研究专家的认可,并于2015年11月受邀为中国法库大辽文化博物馆进行大辽契丹乐器复原工作。2018年6月,复原出的近二十件乐器被收藏入中国辽宁省博物馆——满族馆永久陈列。因此,卡玛萨作为新形式满族传统音乐的代表,重新回到人们是视野中,使满族音乐得以传承和发展。
四、卡玛萨音乐的融合发展
在卡玛萨音乐的创作中,最大的特点就是融合,除了在创作技法及演奏形式上融合了当代的音乐元素以外,作曲家为了扩展传统音乐的创作空间以及突出民族室内乐的演奏特点,在记谱法上同样使用了当代五线谱的记谱形式,在对其作品手稿的研究期间,作曲家恩特合达委托本人为其整理作品手稿,并为卡玛萨音乐作品的部分特殊演奏技法进行符号设计,得到了恩特合达的认可。通过本人对作品手稿的整理,极大程度地降低了卡玛萨乐团在排练中的读谱及演奏难度,并且为卡玛萨音乐在作品的版权问题上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首先,卡玛萨音乐在作品风格上较传统形式丰富,其表演场所不再局限于宫廷与宗教的传统仪式,而是能够更好地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其作品风格及内容也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由于其演奏形式的多样性解除了对演奏场所的限制,卡玛萨音乐更适合在音乐厅、酒吧、室外及学术交流中进行表演,从而更好地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于满族音乐及满族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其次,卡玛萨音乐在创作的过程中为了不脱离传统满族音乐的本质,在所有的原创作品中无一例外地使用了满语作为歌词,这种创作方式在当代少数民族作品,尤其是满族音乐作品中,是极为少见的,通过演唱满文歌词,深度还原了传统满族音乐的语言特征,能够使观众产生穿越时空的感觉,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生活在白山黑水中满族人民的传统文化及日常生活。卡玛萨音乐不仅推广了满族传统音乐文化,同时在创作中通过对音乐创作技法以及满族语言的应用,对满族文字以及满族传统文化的发展都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动作用。
最后,卡玛萨音乐为满族传统音乐的发展与传承开辟了一种全新的方式,同时在传统满族乐器的复原及当代满族音乐作品的创作上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并且得到了业内专家的认可,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并认识满族传统音乐,感受传统满族音乐的魅力所在,本人希望通过对博士论文的研究,能够对卡玛萨音乐及滿族传统音乐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让更多的人通过了解卡玛萨音乐并喜爱卡玛萨音乐,从而改变人们对传统满族音乐的审美标准,以此推动传统满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五、结论
满族音乐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民族历史发展脉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文化地位与意义价值。随着清王朝的衰败,满族音乐逐渐淡出历史的舞台,但是音乐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而是随着它所处时代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民族音乐文化对于一个国家或民族发展的重要性。而卡玛萨音乐的出现,不断的借鉴与融合当代音乐元素,使传统音乐具有可持续的发展能力,改善满族音乐的发展现状,形成传统音乐发展新模式,这对于满族音乐的发展的极为宝贵的,并通过对卡玛萨音乐的研究改变和促进满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石光伟,刘桂腾,凌瑞兰.满族音乐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2]刘桂腾.中国萨满音乐文化[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
[3]王秀庭,杨玉芹.中国传统音乐传承与发展探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