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晓千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0)10-019-01
摘 要 本文简要概述了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并说明了其融合的意义,然后从提高教师教学素质、改进传统教学方法、制定合理评价机制以及保障学生主体权益这四个方面探究其融合路径。
关键词 高校 体育课程 思政教育 融合路径
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是祖国的希望。因此其不止要拥有强健的身体,更要有正确的思想觉悟。高校应当对大学生的道德思想加大引导力度,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要求大学生重视身体锻炼,只有身体健康,才能保证大学生的思想能够持续输出。
一、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概述
为响应“课程思政”的号召,各大高校积极进行了许多高校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尝试。体育课程作为高校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思政教育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探寻两者之间融合发展的路径是新时代下素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迫切需要。为了让思政教育顺利走进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势在必行。思政教育寄托于体育课程之中,可以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提高自身思想素质。
二、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意义
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发展是对全国思政工作会议精神的落实。高校作为重要的教育基地,是新時代新人才的摇篮。高校应该重视体育课程的开展,健康的身体是学生综合素质中必不可少的,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1]。同时,体育课程中包含许多思政教育的理念,充分利用其中的理念有助于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提高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传统的思政教育仅仅从理论方面教导学生,教学浮于表面,体现不出其教育成果。而其与体育课程融合之后,则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领会思政精神,这不仅能促进他们身体素质的提高,还能领会到体育运动的魅力,更能将思政精神在体育活动中获得实践。
三、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径
(一)提高教师教学素质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其一举一动都对学生有着或大或小的影响。一位有着积极向上思想的教师往往更容易带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提高思想素质。由此可见,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是非常必要的。一个合格的体育老师应该做到兼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促进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为了深入思政教育,体育老师需要带领学生积极参与涵盖思政教育的体育活动,如踢足球、打篮球等。在此类团队竞技体育活动中,体育教师除了要关注提升学生的身体健康,还需要注意其在体育活动中的表现,要适时宣扬合作精神,批评孤狼主义,加强学生的关心关爱,展现宽怀的胸襟。在天气不好的时候,体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室内观看体育赛事,提高其爱国热情,增强团队凝聚力。要知道,教学工作并不仅仅是在课堂时间中进行,在课后体育教师需要及时回收学生的评价,对课堂进行总结反思,并在下一次课程中加以改善,将自身的教学水平逐渐提高。
(二)改进传统教学方法
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的体育课程教学方式都是分项教学,该教学方法基本能够满足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但仍然存在部分教师故步自封,沿用陈旧教学手段,让学生丧失对体育课程的兴趣与热情的情况[2]。因此,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根据不同体育项目的特点,丰富自身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如在进行“三步上篮”的篮球教学时,不应整节课堂都让学生练习同一个动作。如此教学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懈怠和厌烦心理,而是应该在教会基本的动作之后,让学生多人组队进行比赛,教师要提示学生在比赛中不仅要注重命中率,还要对动作的标准进行打分,并将分数计入体育课程的平时分之中。这样学生就能互相监督,胜负欲也被激发出来,此时更能让学生领悟到公平公正的体育精神,借此完成思政教育任务。
(三)制定合理评价机制
任何教学活动没有合理的评价机制都会走向混乱,对于体育课程来说尤为如此。在过往,一些学校对体育课程的评价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教师不重视体育教育,学生对于体育课程也十分敷衍。大部分的体育教师仅仅注重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的评价,忽视了思想道德等方面的综合测评,导致体育评价较为片面,评价中缺乏思政指标的设立,思政教育在体育课程中的作用被忽略了。为了思政教育更好地融入体育课程,需要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以及修改评价标准。学校需要合理评价体育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教师也要客观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只有做到各司其职,才能将体育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功能发挥出来。
四、结语
高校不仅要注重度学生书本知识的传授,还要学生能走出书本,关注身心健康的发展以及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高校需要在适当的体育课程中结合思政教育,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得到思想的升华,进而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党婷婷.课程思政在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中的融合策略探究[J].青少年体育,2021(01):77-78.
[2]何慧.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0(02):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