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角度下对小说《喜福会》的解析

2020-09-10 07:22陶鑫崔晗
今古文创 2020年7期
关键词:喜福会文化融合文化冲突

陶鑫 崔晗

【摘要】 随着文化多元化的不断发展,不同文化间的冲突与融合日益成为人们的关注点。文化的摩擦碰撞对本国文化发展具有指导借鉴意义,同时能够为自身文化确立提供对比分析。本文以小说《喜福会》为例,通过小说中母女关系的分析来解读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与矛盾,旨在帮助广大读者更好地理解小说内容的同时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加强读者们的语言和文化的学习。

【关键词】 喜福会;跨文化;文化冲突;文化融合

【中图分类号】I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07-0019-02

本文是辽宁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新媒体环境下英汉网络语言变异特征及社会语用研究”(项目编号:L15BYY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往往会伴随矛盾与冲突,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摩擦与碰撞更是如此。人际关系的冲突实际上是一种文化观念的冲突,因此文化冲突理解的重点应该在文化差异上。从跨文化角度对不同文化之间矛盾与冲突的解读,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外国文化,减少矛盾冲突的产生,理性地对待不同国家间文化差异。在了解更多西方文化的同时也能够加深对自身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从而减少跨文化交流时的沟通与障碍,提高不同语言下的交流沟通,促进跨文化间的交流。在小说《喜福会》故事情节中,主要通过人际关系表现了不同人际间的冲突与和解,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就在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导致了矛盾的产生。因此,从跨文化角度下对小说《喜福会》进行解读,能够促进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沟通与交流。

一、喜福会简析

《喜福会》是一篇长篇小说,作者是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喜福会”一名的由来主要是移民美国的母亲们为打麻将而取的聚会名。在小说《喜福会》中,作者详细的描写了四对母女之间的代沟和矛盾冲突,讲述了四位身为华人身份的母亲和生长在美国文化环境的女儿之间的矛盾。小说中包含16个故事情节,在这些情节中蕴含着文化冲突、母女冲突、朋友冲突等问题。在《喜福会》当中,人物间的矛盾冲突、身份认同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了情节发展过程中,因此,从跨文化角度对小说中的人际关系进行研究将会有助于深刻理解小说中的文化背景及文化内涵。

二、跨文化交际下的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

随着经济文化的全球化发展,各国之间的文化不断交流碰撞,文化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及生活习惯,不同文化载体下的人们具有不同的文化意识。如何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避免矛盾冲突,促进文化交际和谐发展是一个重要问题。

跨文化交际是基于不同的文化群体之间的交流,从语言,生活方式,生活价值之间的关系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是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使用语言、生活方式等的交互沟通。

文化冲突是指当两个或多个不同组织的文化在接触时因不同种族、不同文化背景而形成的排斥现象。这种冲突可能是积极的冲突也可能是消极的冲突。

文化融合指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民族文化要基于自身的传统文化,根据文化发展需要,吸收和借鉴外国文化,从而促进自身发展。

三、跨文化角度下的喜福会

(一)文化冲突的解读

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是跨文化中的重要概念,在《喜福会》小说中,四位母亲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下长大的一代,她们身上体现着集体主义价值观,相反,生长在美国环境中的孩子们因受到美国教育,具有个人主义价值观。同时在跨文化中,母女之间的冲突也体现着文化导向、高低权力之间差异的距离。因母女受到的不同文化熏陶导致在生活中冲突不断,影响了母女之间的情感。这些冲突是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导致,本文以吴宿愿和吴菁妹,江林多-韦弗里·江为两对母女关系为例来进行解析。

1.吴宿愿和吴菁妹

以母语吴宿愿和吴菁妹为例,母亲吴宿愿生长在旧中国时期,经历过战争时代的风霜,来到美国希望寻求更好的生活环境,但在美国生活也并非尽如人意,随着她梦想的一个个破灭,她开始把希望寄托在女儿吴菁妹身上。她要求女儿学习各种知识技能,但女儿却不满母亲的安排,觉得自己有权利去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认为母亲只是在控制她,让她成为心目中的女儿。当母亲让她练琴时,她对母亲吼到:“这里不是中国,我不是你的奴隶”。而母亲认为自己这样为女儿安排是为了女儿今后着想,让她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认为在年少时多吃些苦以后则会相对稳定轻松一些,所以才从小规划女儿的学习到路。

這里母女产生冲突的原因体现了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冲突。母亲生长在中国,中国的思想观念里主张集体主义,凡事以集体主义为重,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大多数中国家庭认为孩子属于家庭,孩子的飞黄腾达代表着家族的荣耀,因此会安排孩子的一些生活方式。美国主张个人主义,注重隐私,追求个人主义自由平等,生长在美国环境下的女儿没有办法理解母亲对自己的控制,这种情况下这也就造成了母女矛盾的产生。同时矛盾冲突中也体现了中西方文化导向的不同。中国文化以长期导向为主,相比短期受益来说更注重未来回报。因此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会主张孩子从小学习多种技能,为今后的长远发展做铺垫。而西方教育理念中是以短期导向为主,注重实用实效,主张孩子能够短期获益,在家庭教育过程中更强调轻松快乐的氛围,母女二人矛盾的激化正是这些原因造成。

2.江林多和韦弗里·江

小说中韦弗里幼时擅长围棋,荣获过各种比赛奖杯,棋艺精湛。母亲江林多引以为傲,经常在获奖后炫耀女儿等的成绩。最终韦弗里忍无可忍对母亲质问为什么总拿自己去炫耀。同时江林多还控制女儿的婚姻,把女儿的男友贬低得一无是处,最终这段感情也未能走到最后。种种冲突造成了母女俩矛盾的产生,形成了一种隔阂。

江林多和韦弗里·江这对母女的冲突中不仅体现着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还体现着高低权力之间的距离,不同文化意识下形成的权力意识也会不同。权力距离包含高权力距离文化和低权力距离文化,高权力距离文化意味着人们接受并认识到不平等的现实,并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有意识地调整言行。中国文化环境中,等级思想深刻烙印其中,下级需要服从上级,晚辈需要听从长辈。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们的权力距离意识较低,人与人之间不依靠等级进行顺从,主张依靠实力而非等级。这也是为何女儿韦弗里不理解母亲对自己男友的不满以及母亲对自己婚姻的干涉,因为在母亲江林多看来,女儿具有知识天赋,擅长棋艺,应当具有高追求。由此看出不同的文化观念引导着不同的意识形成,不同的交际方式。

(二)文化融合的解读

小说《喜福会》中四对母女冲突不断,在冲突中展现着人物的不同跨文化意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但这些冲突并非难以调和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女儿们的成长,她们逐渐成熟并逐渐了解自己母亲的内心。在小说的结尾,母女之间和解,这种和解反映了跨文化融合的实际意义。

在母女关系僵化到一定程度女儿们激烈反抗时,母女双方都意识到了自身的文化背景与他国文化熏陶下的思想差别,开始逐渐改变自己。如:母亲们开始不局限于中国的交友范围,开始说英语,参加美国的聚会活动;女儿们开始了解中国文化,理解自己的母亲,并在了解的过程中对自己的文化身份进行了准确的定位。这些改变体现着文化的融合。

对于文化来说,没有一种文化能够单一存在,世界上所有的文化都存在着交流与融合。受中国教育的母亲对女儿们的爱深沉且厚重,一开始让受美国文化熏陶的孩子无法理解,不能明白母亲对自己的控制。但在与母亲们的长期相处下,她们发现造成母女之间产生冲突的原因是文化的差别,并且受到母亲们一些行为的熏陶,让她们在无形之中具有了一些中国思维,中国文化与美国文化的并存,最终也让大家确立了自己美籍华裔的身份定位奠定了基础。

四、结论

在小说《喜福会》中,美籍华裔作家谭恩美通过对四对母女间发生的矛盾与冲突展现了文化间的矛盾与融合。通过小说,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中、美国家文化的差異,但是这些差异经过摩擦碰撞最终产生了融合。由此也可以看出,在全进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国家间的和谐发展离不开文化间的相互尊重、相互融合。我们不仅需要理解他国的传统文化,还需要在自身文化与异国文化中间找到平衡发展点,避免文化冲突,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意识。

参考文献

[1]程爱民,张瑞华.中美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对《喜福会》的文化解读[J].国外文学,2001,(3):86-92.

[2]段晓芳.美国华裔文学中文化属性与身份的自我追寻——从《喜福会》中看文化身份重构[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4):23-27.

[3]高合顺.中美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对《喜福会》中母女关系文化的解读[J].山东社会科学,2009,(8):150-153.

[4]刘华.高低语境文化与《喜福会》中的中美文化冲突[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5(S1):153-155.

作者简介:

陶鑫,女,汉族,辽宁阜新人,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

崔晗,女,汉族,辽宁沈阳人,副教授,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及外语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喜福会文化融合文化冲突
跨文化视阈下的中美文化冲突
浅析儒释文化融合对石恪绘画的影响
知识型新移民文化融合的内容及途径分析
基于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学模式探讨
《狼图腾》与中国的图腾文化
浅析《喜福会》的叙事结构
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青少年犯罪新趋势
从《喜福会》看华裔家庭的文化困境
电影《喜福会》中母女双重文化境遇中的自我追寻
林纸一体化企业文化冲突与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