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育强 张轩挺 黄雄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0)03-024-04
摘 要 研究生德育工作是一项复杂且艰巨的系统工程,关系到研究生教育的成败。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湖南师范大学德育工作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认为,目前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德育工作面临理念过时、体制滞后、内容单一、方法欠缺等多重困境。可通过创新德育理念、完善德育体制、改进德育方法、更新德育内容等促进德育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 研究生 德育工作 优化路径
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意指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以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1]。研究生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群体,其德育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研究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水平等能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作用将直接关乎党和国家的命运与前途,关系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未来[2]。
一、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思想现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经济全球化、网络普及化、价值多元化对研究生群体的思想、行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功利主义倾向日趋严重。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大学校园也未能幸免,受到外界的各种诱惑。学生之中的官僚之风、浮躁之风与功利色彩日渐流行,网络媒介在传播正能量的同时还夹带众多的不良思想,对学校的原生文化造成严重影响,给学风、校风带来了不良影响。部分研究生在价值取向方面趋向于实用主义,求真务实的科研精神,起早贪黑、埋头苦干的拼搏精神与之渐行渐远。加之,在国际化进程深入推进,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频繁,湖南师范大学先后与41个国家和地区的159所大学与机构建立合作交流关系,开展人员交流、教学与合作。在此等大环境下,世界其它国家的文化与价值观念也对我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了冲击与挑战,影响我校研究生的德育工作。
(一)生源复杂,思想多元
近年来,全国研究生招生数量持续增长,湖南师范大学现保持近万名的在校研究生,约占全校学生总人数的五分之一。然而,研究生群体构成情况远复杂于本科生,其来源广泛,不乏有跨学科、跨专业之辈,年龄层次差异较大,思维习惯、生活方式互不相同,每个个体都体现出较大的差异性,这无疑给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同时,扩招以来研究生群体的年龄结构持续走低,大部分应届为主,他们的思想活跃、易于学习和接受新鲜事物,有独立的思考能力,但是缺乏社会阅历,没有经历过艰苦环境的磨练,认知能力和理性明显不足,所以很容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3]。加上网络的普及,各种思想、言论、学说的传递,研究生在价值判断上难以取舍。这也是有些研究生存在政治信仰迷惘、理想模糊、价值取向偏移的问题之因。
(二)能力下降,道德弱化
扩招来,研究生的生源质量显得愈加的良莠不齐。读研的目的与动机也大相庭径,有以提升自己、增强科研能力为目的,有提高文凭减少或逃避就业压力,有通过考研更换专业,也有跟随潮流考研,还有本科毕业后不知所措只得继续享受校园生活等等[4]。所以相对于博士研究生,部分硕士研究生可能根本对科研毫无兴趣,抑或说志不在此,甚至为拿到毕业证而采取一些不遵守学术要求手段。抄袭、剽窃、篡改现象极为常见,以完成任务应付老师为目的的大有人在,造成了频发的学术道德失范现象,阻碍了学术研究的健康发展,也影响到高等教育实现“科教兴国”的伟大理想。
(三)压力过重,问题频发
研究生群体在心理上还承载着具大的压力,这些压力的来源多样,表象复杂,在多重压力的交互作用下严重影响到研究生的身心健康。既有来自自身与家庭的学业、婚恋、经济、人际关系等压力,还有源于学校和社会施加的科研、就业、社会关系、事业发展等带来的压力。从调查的结果来看,硕士研究生最主要的压力源于毕业后的就业去向与发展,而博士研究生则主要担忧学位论文方面能否顺利通过。适度的心理压力能够激发学习的激情与动力,但过度的压力则会影响到人的认知、情绪、行为等,甚至产生心理疾病,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有必要加强对研究生的德育工作,从心理育人角度出发,促使研究生能够调节、减轻、转移自己的压力和负面情绪。
二、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德育工作面临的困境
近些年来湖南师范大学的研究生招生人数呈上升趋势,湖南师范大学 2015年计划招生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合计2400名左右,而2019年计划招生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合计3100名左右,伴随招生人数的增多,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生源结构变得更加复杂多样。目前而言,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生源覆盖面广,有在校应届生、工作多年的在職人员、待业人员以及海内外其它国家与地区的国际学子。硕博士研究生培养类型和学制也多样并存,专业型和学术型采取两到五年不等的培养学制。研究生群体结构复杂,每个个体都具有鲜明的自身特点,部分学生学术能力下降,道德修养弱化。同时,面对多元异质的社会环境,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呈现出思想认识多元,价值取向多样的态势,这对研究生德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一)德育理念滞后
目前而言湖南师范大学对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相对不足。其一、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重视科研能力、业务能力的培养,认为研究生的培养中心就是科研工作,而德育工作是形式工作,难以考量;其二、当前社会对研究生录取、奖助学金评定、外出交流、工作申请等一系列工作的认定都是以科研能力来评判,而忽视对道德素质的考核;其三、研究生基本都属成年人,拥有自己的思想、价值评判标准,特别是许多博士研究生已有工作经历,有较强的自主能力,因而忽略思想道德教育;其四、我国研究生高等教育改革中对研究生德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各高校的教学评估与评价标准单方面的注重学科建设及核心期刊的发文数量等,在德育工作上不做要求,或是寥寥数语,或是板式套话。
(二)德育体制尚待加强
从体制设计来看,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德育工作的体制建设尚待加强。从调查情况得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研究生德育的评价机制不科学,就现阶段而言,研究生的德育评价方式主要采用笔试且内容单一,导致评价过于片面,随意性较大;二是研究生德育的保障机制太过薄弱,物质保障是事物运行的先行条件,也是必要条件。目前湖南师大的德育工作投入相对不足,无论是人、财、物亦或是相关的配套政策都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人才队伍建设需加强。一方面,在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管理中没有设立专职辅导员,那这就要明确责任主体,在研究生德育方面究竟是以导师为主还是研工部老师为主,或是二者合力培养,这个界限不明晰。另一方面,相关科研机构未能发挥实际效用,湖南师范大学拥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但其主要方向为伦理学,相对于研究生的德育方面明显研究不足。
(三)德育内容未能把握社會现实
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知识更迭、社会变革显然比过去更加的激烈、迅速、复杂。国家之间的交流、合作日益频繁,在思想上、文化上都形成剧烈的碰撞。过去的那一套教育模式在今天显然是不适用的,是脱离社会实际的。从湖南师范大学的德育内容来看,主要以政治教育为主,政治教育占据了德育的很大部分。反观对研究生在价值观念、学术道德、国际政治形势、国际国内社会民生等现实问题方面少有触及。
研究生的思想政治课程是研究生德育实施的重要路径,因此其课程内容的设置对于德育的普及至关重要。相对而言,湖南师范大学的思想政治课程在课程设置和教育形式上与本科生教育几乎无差异,内容上较难于本科教育,但深度上稍逊,未能调动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对高层次知识的渴求。
(四)德育方法难以满足现实需要
针对研究生群体依然采取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显然是难以取得成效的。湖南师范大学目前德育课程还是采取一名老师对数十名同学的大班授课,忽视了研究生的特点与需求,以致于研究生群体对思政教育的学习积极性不足。这也从侧方面印证了湖南师范大学德育体制的建设不完善、德育工作者配备不足以及对德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等多个问题。
三、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德育工作的优化路径
研究生德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国家软实力与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所在。研究生德育应贯穿于研究生教育的全过程,落实到全体人员[2]。同本科生相比,研究生群体显得更为复杂,其层次更高、难度更大、任务更艰巨。因此,湖南师范大学要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下,从创新德育理念、建立健全德育管理制度等方面出发,与时俱进的做好研究生的德育管理工作,促进研究生德育培养的跨越式发展。
(一)创新德育理念,彰显人文关怀
德育理念是开展德育工作的先导,因此德育理念的创新是研究生德育工作创新的源动力。自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的目标逐步趋向于社会性、实用性,这一特性从短期来看是符合社会潮流,暂时满足社会刚需,但同时也体现了市场经济下的单一性,无法应对复杂的社会变革与激烈的社会冲突[5]。基于此,要积极探索研究生培养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与时俱进的更新教育理念,以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目标,培育更多的社会精英群体。
1.突出研究生的主体性
从教育的目的和社会的构成来说,主体性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6]。要让研究生群体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正视自己的主体地位,并自觉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通过开展民主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形式来调动研究生群体的主体性,培养主体精神、强化主体能力、塑造主体人格,从自身的专业学习和社会实践中达到教育目的。
2.尊重研究生的个性发展
从人的权利来说,每个个体都有展示自我个性的权利,尊重研究生的个性发展就是尊重人性的权利。要实现研究生群体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要正视不同个体的个性并引导其全面化发展。新时代德育理念的创新不是对所有研究生人才建立统一的僵化标准,而是需要突出研究生的个性发展。抓住个性发展的本质要求,不断改进并完善教育方法,丰富和提升研究生的内在精神世界,从其所思、所想出发,因材施教,挖掘其潜能、激励个性化发展。
3.注重研究生群体的利益诉求
切实维护和满足研究生的利益诉求是德育工作发展的驱动力。研究生的利益诉求包括在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上获得满足感。要从实际关心研究生群体的需求,从短期到长期、从身体到心理、从物质到精神,尊重他们并维护其利益诉求,对困难家庭、苦难学生及时予以协助,促使其专注于学术研究和个性化的全面发展,进而在实现自身人生价值的基础上回报社会、回报国家。
(二)重视顶层设计,完善德育体制
进一步完善德育体制是培养优秀人才和提供物质资源的制度性保障。建立健全研究生德育体制是落实德育工作,树立良好校风、师风、学风的关键所在,体现出学校的育人理念、人文精神和运行效率。湖南师范大学应重视制度文化建设,区别对待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学制及不同培养方式的研究生,将研究生德育要求落实到整个教育过程之中。
重视顶层设计,建全研究生德育工作的四级管理体制。即符合中国特色的现代研究生管理制度,打造以“学校—学院—导师—研究生自身”四维一体的管理体制。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为核心,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学校发挥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的作用;学院组织落实,根据学科特色制定相关的德育标准和目标考核;导师具体负责,导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引导其树立刻苦钻研的科研精神和求真务实的学术道德作风;研究生自身应当充分发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主体效能,调动研究生自身的内在需求和实践体验,激发德育内化。
构建道德水平为导向的奖助体系。“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要以着力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学子为目标,激发科研创新,重视道德水平,提高道德素质在奖评体系中所占比重,明确道德素质在评奖评优等奖助体系中的内容、规范和惩罚措施,如《研究生学术道德行为规范》,激发全体师生尚德、遵德、守德的良好风气。
(三)改进德育方法,更新德育内容
态度决定高度,过去大课堂授课的德育形式显然难以满足如今多样化需求的德育要求,但大课堂授课却是德育宣传教育的首要阵地。因此,要改进德育方法,充分把握研究生新生入学之际,将我校的德育要求、内容、原则及规范等融入到入学教育、知识讲座、讨论活动等活动形式中,并形成具体化细则于新生入学手册当中;强化德育的氛围,充分利用校网络媒体、校报、公共宣传栏、主题月等方式方法渲染德育氛围,促使研究生处处感受到德育的存在,潜移默化之中接受德育熏陶。
與时俱进的更新德育内容,要紧跟时代潮流,将积极的、先进的思想用于研究生的德育工作当中。首先要把握研究生德育工作的内在发展规律,重视社会环境的影响因素,充分调动研究生群体的主观能动性;其次要体现时代特色,要适应当下的社会发展潮流,丰富教学内容与方式方法,培养学生从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当前的世纪问题;最后要勇于创新,要创新研究生德育工作的渠道,从多层次、多维度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发挥互联网等现代科技的育人作用。
四、小结
湖南师范大学作为高水平的师范类院校,一直以来秉承“立德树人”的崇高使命,践行“仁、爱、精、勤”的校训精神,重视研究生的道德素质发展。研究生德育工作是一项复杂且艰巨的系统工程,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德育工作面临理念过时、体制滞后、内容单一、方法欠缺等多重困境。研究生德育工作既要立足现实,又要放眼未来,创新德育理念,彰显人文关怀,重视顶层设计,完善德育体制,改进德育方法,更新德育内容,将德育工作与日常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营造良好尚德氛围,培养更多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从金资.对新时期中职学校学生德育教育问题的思考[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4(10):72.
[2]寿晨燕.“三全育人”视阈下研究生德育工作模式的构建[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1-5.
[3]刘兆磊.大众化时期研究生德育工作的困境与路径[J].中国农业教育,2014(01):46-49.
[4]吴栓虎.论德育工作对研究生学术规范的重要意义[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27(07):58-60.
[5]石共文,杨庆瑶.高校研究生网络德育探微[J].现代大学教育,2013(01):98-102.
[6]徐刚.综合改革背景下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7]何德文.导师负责制下的研究生德育工作新模式探索与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3):119-121.
[8]冯宝鹏,刘笑.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创新的路径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14(8):95-98.
[9]王锡范,石共文.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的“四化”路径探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6(2):109-113.
[10]李成龙,秦泽峰.研究生德育工作系统协同性现状分析与对策[J]. 思想教育研究,2012(3):85-88.
[11]赵立莹,刘晓君.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目标体系、实施路径、问责改进[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8(8):58-63.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