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道德与法治是初中的重要学科,这一学科尚未完善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比如学校对学生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的重视程度低于其他学科以及教师的教学方式需要进行改善和创新等。老师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本文章探究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的传输,构建有效课堂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与法治意识。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核心素养 教学策略 初中
道德与法治的特点是具有综合性,这就要求学生需要进行日常的积累,掌握基础的文化知识以及社会实践能力,为日后个人素质和道德意识的养成奠定基础。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了解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学校和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重视道德思想和法治观念方面,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培养自身的情感观念,将道德与法治与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方便更好的学习。
一、传统教育观念的转变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不断改革,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教师需要根据改革内容进行创新,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念,在课堂上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以自身为榜样带领学生培养正确的道德意识和法治观念。教育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交流,课堂是师生进行交流的重要场所。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的课堂教育,耐心向学生讲解课文内容并针对课程出现的问题进行答疑,联系相关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将教学转化为交流的方式,学生可以更好的表达对课文内容的想法,老师的讲解也容易让学生理解,从而实现有效课堂。
比如在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课时《关爱他人》的教学中,老师需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放下身段,将老师的身份转换为学生的朋友以平等的地位与学生进行交流,在日常生活中多关爱学生善于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学生像朋友一样相处构建轻松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改掉害怕老师的心理,当他们出现问题时可以想到向老师求助,老师也要积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老师这种新型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被关爱的感觉,身体力行的向学生展示关爱他人的内容和意义,提高他们学习《关爱他人》的意识,了解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在实际生活中将《关爱他人》这一课程的内容进行实践,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这一课时的内容并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更重要的还是意识的养成,老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还要重视学生对意识的理解。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将感受到的关爱转化为对别人的关爱,实现了课程的有效教学。
二、学生情感观念的培养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
为了落实教育机构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要求,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根据自己之前的教学经验,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以满足改革的需要。老师不仅需要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学生思想道德意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帮助学生学习初中思想与法治课程的同时,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和道德观念。老师在教学中不能只关注课本还要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进行相关道德与法治的养成,做到在教学中穿插着引导。老师要培养学生的意识并且激发学习的兴趣,明确学生的需求并根据其需求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老师要向学生介绍学习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提升他们的践行能力和思想道德意识。优化当前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变得更加的热情,更好的理解相关的内容。
比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公民权利》的教学中,老师首先要根据课本内容制定教案明确教学目标,将应该交给学生的知识进行分类汇总,方便教学的同时也利于学生记忆。这一课时需要学生背诵的内容很多,涉及宪法的相关知识以及公民的各种权利和义务,这些都是考试需要考的内容,根据应试教育的要求,老师需要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反复检查背诵的结果,最终做到全班学生能够对这些知识熟读背诵。《公民权利》这一课时的内容讲解可以帮助学生明白自己在享有权利的同时还要有应尽的义务,使学生明确遵纪守法的重要性以及意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老师需要重视这一内容的教学,在课堂中可以联系实际进行举例,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思考,提高学生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实例中感受法律的正义,从而更加积极地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
【结束语】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的知识传输需要老师、同学的共同努力。知识的传输是双向的,老师将课文的内容向学生讲解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更要树立正确的道德法治意识,老师要帮助学生做到将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道德与法治课程用以培養遵纪守法拥有正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国家的建设做贡献推动社会发展的青少年。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钱芳.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8,(16).
[2]阙家辉.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25).
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安乐镇初级中学 曹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