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庆
摘要:文章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出发,探讨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内外部因素,提出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策略,包括创造激励、实践引导、兴趣激发三点。最终致力于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心理发展,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初中心理教育 策略
一、生活教育理论的含义
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提出了伟大的生活教育思想,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他坚持,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此外,他倡导知识的传授是一种对于生活经验的改造与重组,而不是单纯的机械背诵与记忆。在陶行知看来,生活就是教育,社会就是学校。学习的过程也是成长的过程。他认为知识不是停滞静止的,它应该被放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感悟与体验。学生应该一边做事一边学习知识,学习是一种同步的、有联系的过程。他主张教育应该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活动应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教育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初中生心理阶段性发展的内外归因
1.内部归因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自己的外貌变化特别重视,开始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会思考如何与他人相处。同时,他们由于辨别能力不强、心理不成熟,比较敏感和冲动,会遇到一些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他们开始羡慕他人,有自己的偶像。他们遇到一点挫折就受不了,心理承受能力不强。在中学阶段的学习中,他们的学习兴趣逐渐降低,学习动机减弱,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差。此外,面对纷繁复杂的外部世界,他们时不时感到无助和孤独,想要去做一些事情,但思想不成熟,行动上有所欠缺。此外,网络的普及使有些学生沉迷于虚拟世界。在网络的影响下,学生并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他们在人际交往方面容易出现矛盾,对自己的未来也很迷茫。这些负面因素对学生的心理教育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2.外部归因
除自身以外,他们还受到家庭方面的影响。有的学生家庭氛围比较压抑,父母对于他们的期望过高。面对中考的压力,不能与家长及时沟通,也得不到他人的理解,所以心理问题比较多。在学校方面,中学教育与小学教育相比,难度加大、速度加快,非常考验学生的能力。面对这样的转变,一些在小学阶段相对顺利的学生会感到受挫。加之班级中的学生除了学业竞争之外,还会存在一些攀比心理。有的学生会因为自己与他人在某些方面存在差距而感到自卑和压抑。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观念。他们的自信心不足,价值观念也有待提高和纠正。在就业方面,面对充满不定数的未来,他们有时会思考自己究竟想扮演什么社会角色。正是因为对于角色定义的不明确,他们会产生角色错位,这对其心理发展造成负面影响。除此之外,他们存在逆反心理,希望标新立异,以得到他人的追捧。因此,在初中阶段,要善于运用陶行知的相关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辅导和教育。
三、基于生活教育理论的心理教育策略
1.创造激励策略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核心与灵魂。学生的知识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新旧交替中不断更新。如果一个人的知识是一潭死水,那么他将不能被社会所接受。有的学生可能不喜欢陈旧的知识,遇到课堂中的开放性问题时,他们就非常认真和活跃。因此,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要善于抓住契机,鼓励他们参加学校的创新科技类社团,如航模社、建模小组,在具有创造力的环境下进行探索。在这期间,他们也可能遇到困难与挫折,但同时也收获了快乐。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从心理上真正感受到自己有能力做事。经过这样的过程,这些学生在课堂上逐渐认真了,同时也在科技类竞赛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他们正面、积极的心理逐渐形成,自我效能感也逐渐提高。学生在科技探索的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最终获得了发展。
2.实践引导策略
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由不成熟到成熟,这是不平衡、具有阶段性的。可能在某个阶段,发展比较缓慢,但在另一个阶段会有突然的进步。在这个阶段,学生对事物的看法逐渐由单面到多面,从个人考虑到集体,由表面理解到深刻的本质分析。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进行体验与感悟,越是积极的任务,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越是有利,学生也越容易形成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当产生孤独、焦虑、暴躁等情绪时,学生的心态会非常差,做事情的效率也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时候,应该关注那些心理素质不好、处事能力有待提高的学生,让他们从令自己感到舒适的范围走到稍微有难度的范围,一步步获得满足感与收获感,得到他人的认可,树立自信心。例如,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让文化艺术特长生参加校园演出和比赛,抓住契机,让他们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专业课的学习,不断发现自己的能力与价值。
3.兴趣激发策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生面对沉重的学习任务时,内心感到非常压抑、无助。因此,现在这句话变成了“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不应该只是生硬地讲述,而应该熟知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例如,在教学初一数学“正负数加减运算”时,刚刚入学的学生不能很快地进行思维转换。此时,教师应该以退为进,将抽象的负数变成形象的直观体验。教师用动画演示,将平坦的地面设成0。此时,挖去一铲子泥土,就是-1;把一铲子泥土再填进去时,泥土就是+1。此时,泥土刚好填平。也就是说,-1加上+1就变成了0。这样的解释非常直观形象,相信连刚刚入门的人也能理解。那么,是什么样的方法让这枯燥单调的正数负数计算变得生动有趣呢?那就是这次活动的设计考虑到了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激发了学生的兴趣。12~13岁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但并不成熟,在这样的过渡阶段,我们应该很好地帮助和引导他们进行学习。此外,对于校本就业辅导课,学生本身具有一定的兴趣。他们处于生命力旺盛的年龄,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因此,我让学生充分了解他们目前的基础,设置大目标和小目标。在这样的励志训练后,我给予学生充分的表现机会,让他们在实践探索中不断获得满足感。此外,当他们受到挫折的时候,我会给予鼓励与支持,使他们不断地前进。久而久之,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拥有了健康向上的心态。
四、结语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体現在心理课上,还应逐渐渗透到不同的学科之中。教学中要坚持生活教育的理念,在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现状的同时,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与帮助。教师应该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消除负面影响,促进正面的阳光心理教学。
参考文献
[1]崔景贵,姚莹.初中生心理发展与积极职业教育的心理策略[J ].职教论坛,2015(01):4-8.
[2]程玮.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学生心理教育[J].生活教育,2011(04):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