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艳
摘要: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在如今的教育教学领域中,他的教育思想仍然在广泛应用。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们也在积极地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运用到具体教学中。但在实际的教学应用中,也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文章首先对陶行知教育思想进行了概述,然后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创新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最后归纳总结了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创新教育中的具体实践策略,希望能给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带来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 小学语文 创新教育
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中,“创新”这一理念贯穿于始终。当时,创新主要基于社会守旧的现状,指打破封建迷信,挣脱教条的束缚,摆脱僵化的思维。而如今,创新的含义已经发生了变化,时代赋予了它新的含义。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创新理念指导教学,丰富教学的内容。
一、陶行知教育思想概述
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追求“治学”和“治事”两种能力兼具,不仅要培养治学能力,更要培养办事能力,学会待人处事。关于如何培养创造能力,陶行知先生在“教学做合一”思想中,也提出了几个明确的论点:创造环境与环境的改造、手脑并用、解放儿童的创造力、进行创造性教育等。这与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几个教育培养目标不谋而合:要有科学的精神去研究学问;改造环境,要有审美的意境;处事应变,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
二、当前小学语文创新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1.没有足够重视创新教育
从宏观层面来看,创新教育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现阶段,国家虽然已经取消了“小升初”考试,但事实上,很多中学为了争夺高质量的生源,也会私底下组织一些选拔性的考试,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选拔人才,选出成绩突出的学生。不仅是学校,很多学生家长对这些升学考试也非常热衷。这就使教师只能在提升学生学习成绩的方法上不断钻研,将教学的重点都放于学生成绩的提高上,创新教育思想自然得不到具体的落实,甚至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创新教育的发展。
2.教师进行创新教育的积极性不高
笔者发现,不少小学语文教师对于创新教育并不是很上心,对其采取默然的态度,而且对创新教育的具体教学策略也不甚了解,这致使他们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并不能积极地进行创新教育。长此以往,学生会认为语文学习非常枯燥,创造力和想象力被扼杀,造成语文教学成效大打折扣。虽然新课改在不断深入,但仍有不少语文课堂仍是以教材和板书为主,教师缺乏革新传统教学方法的意识。
3.学生的创新学习意识不足
在传统教育模式的长期影响下,课堂中教师往往占据主导地位,一味地灌输理论知识,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种教学模式的长期影响下,学生的语文学习的兴趣会大大降低,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也就无法调动。长此以往,学生的创新学习意识会严重缺乏,在学习中会逐渐形成安于现状、故步自封的思想,没有自己的想法,一味跟着教师的引导一步步向前走。甚至有学生不能自主完成学习任务,需要家长和教师督促,久而久之,学生会对家长和教师产生依赖心理。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得不到发挥,甚至没有主体意识,他们的创新思维意识得不到培养,语文课堂效率低下,教学质量更不能有效提升,偏离了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
三、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创新教育中的实践策略
1.改造校园硬件环境,营造创新教育氛围
要想将陶行知教育思想渗入小学语文创新教育中,首先就要得到学校的有力支持。学校要对语文创新教育在硬件环境改造和文化氛围营造上予以大力支持。在硬件环境上,学校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及时更新传统落后的教学基础设备,采用新型的信息化、现代化教学设备,积极改善教学的环境,让师生能够在信息化、现代化的环境中进行教学和学习,让课堂更加富有趣味性和生动性。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教师能够更好地教,学生也能更好地学。
在营造创新教育氛围这一软实力上,学校可以借助校广播站、宣傳墙、班级黑板报等宣传创新教育的重要性,让师生通过耳濡目染,对创新教育有一些认识和了解,这会影响和改变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对贯彻落实创新教育思想十分有帮助。
此外,学校也应该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学习和进修,不断更新知识,以更好地投入教学中。比如,学校可以利用寒暑假,组织教师阅读《陶行知文集》,学习相关的创新教育理论。教师在阅读完毕后,需要将自己的阅读感悟和思考整理出来,将在书中学到的理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写一篇教学文章,深化阅读体验。最后,学校可以对教师写的这些文章做一个评比,组织教师互相交流学习感悟,并挑选出优秀文章,对教师进行表彰。
2.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勇于探求真理
科学的质疑精神是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但这也是当前这个社会中普遍缺乏的宝贵精神。一个创新能力强的人,必然会具备一定的科学的质疑精神,会勇于追求真理。陶行知教育思想也倡导解放孩子的嘴巴,让其自由地发言。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发展尚未成熟,他们正处于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过程中,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比较好奇,这也决定了他们不会被固有思维所影响,往往看问题的角度会十分新奇。
在培养学生质疑精神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会变得开阔,能够在想象力的海洋中尽情地遨游,在课堂上也会积极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勇于质疑理论知识,不断探求真理。
比如,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教师在课文的讲解结束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乌鸦是如何喝到水的,以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然后留出一部分时间,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乌鸦喝水方法的可取之处,最后鼓励学生大胆思考:还有什么其他的方法能够让乌鸦喝到水?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就会被打开,不会局限于教材上的一种方法,而是大胆地思考其他的可取方法,明白课本教材不一定就是唯一的真理。积极尝试从其他角度思考问题,这对于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3.营造审美意境
在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实践过程中,营造审美意境也是重要的一部分内容。语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对语文审美意境的营造。众所周知,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体裁十分丰富,如散文、小说、诗歌、文言文等,每一种不同的文体都蕴含着不同的意境。因此,语文教师在实际的创新教育教学中,要积极营造审美意境,引导学生通过深入学习领略文章的意境美。
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饮湖上初晴后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利用课件播放杭州西湖的视频,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将学生的思维自然而然地引入诗歌中。根据欣赏的图片,学生会在脑海中想象西湖的美景,大致领略到简单的诗歌的意境。然后,由教师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学生在朗读中就会进一步领略诗句营造的意境美。最后,教师通过分解诗词,细化每一句诗的含义,包括表层含义和隐层含义。在这样具体讲解后,学生对西湖的美景认知会更加深刻,脑海中也会形成一幅西湖美景图。教师可趁热打铁,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运用手中的笔画出或者口述自己通过学习理解后的西湖美景画面图。这是学习古诗的一种好方法。
教师在这样的无形引导中,将西湖的美景图勾勒得淋漓尽致,让学生沉浸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意境中,充分感受西湖的不同画面,在画面中领略和感受诗词的审美意境。
4.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平
新课改重视学生全面发展,不光是学习文化知识,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也十分重要。道德修养水平是素质教育中的德育内容,这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即使一个人的知识文化水平再高,但道德修养水平低下,也不会得到人们的尊重和敬仰。陶行知先生对青年人的道德品质培养也相当重视,在陶行知先生眼中,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没有道德,纵使再有本领,也无甚用途。这足以说明培养学生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创新教学中,也要注重对学生道德修养水平的培养。
比如,在教学《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一课时,教师带领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切实感受毛主席关心人民疾苦,为老百姓解决吃水问题的辛苦付出。在课文中领略毛主席的美好品质的同时,让学生联系实际,谈一谈自己如何在学习和生活中培养这些优秀的品质。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对“吃水不忘挖井人”的内涵有更加深刻的理解,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并在生活中积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他人,学会感恩,增强集体责任感。在实际生活中用一言一行形成优秀的品质,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水平。
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也在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平也得到了提升,思想道德意识也会逐渐觉醒,这将对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以及工作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结语
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对于今天的语文创新教育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要在语文创新教育实践中积极运用和滲透陶行知教育思想,将这些教育思想理论与实际的教学充分结合起来。在具体的创新教育教学中,首先要改造校园的硬件环境,营造创新教育的氛围。然后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审美意境,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最后在教授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平。只有这样,小学语文的创新教育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刘大伟.陶行知“四力”思想对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启示[J ].教学与管理,2016(24):7-9.
[2]王茜.论陶行知平民教育教材的识字教学理论[J ].语文建设,2014(12x):5-6.
[3]王永颜,聂红菊.陶行知“有教先学”思想对校本培训的启示[J ].教学与管理,2014(27):55-57.
[4]孙志仙.陶行知教育理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 ].课外语文,2019(1):179-180.
[5]刘慧,夏鹏翔.生命教育与情感教育之生态探索——第五届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生命教育专业委员会年会暨首期中小学校长生命教育论坛综述[J].教育研究,2017(12):150-151.
[6]季从晓.小学语文教学培养新时代学生的应然指向[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3):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