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开展策略

2020-09-10 07:22李群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以学生为主体道德与法治小学

李群

摘要:在陶行知教学理念的指引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逐步从过去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模式转变为现如今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陶行知教学理念中对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提出要求,应当在尽可能形成全员参与的前提下,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得足够的体验,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学有所获的同时懂得如何学习。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实现,应当根据小学生的心智发展规律,采取合理的教育举措。文章结合以上背景,对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难以突出学生主体的缘由展开探讨,并根据小学生的心智发展规律,采取对应的策略,以此希望能够为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高质量课堂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小学 道德与法治 以学生为主体 策略

道德与法治作为小学德育的一个重要的平台,对提升小学生的整体德育水平意义深远。就理论意义而言,我国道德与法治教育始终走在世界的前列。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但在陶行知教学理念的框架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的新式理论研究仍然存在不充分、不成体系的问题。因此,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相关理论体系的完善做出贡献;就实践意义而言,本文的开展结合笔者对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的教学经验,并结合大量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经典案例,对当下我国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探讨,并依据现实情况进行策略的跟进。

一、道德与法治课堂难以突出学生主体性的原因1.情境布局不充分,学生难以获得课堂参与机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就现实情况而言,即便是在新课程教学理念日渐渗透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今天,趣味教育的理念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具体表现为,一些学生不喜欢上道德与法治课,很多学生反映这一课程就像是教师在“说教”,自己在“听讲”,整体下来索然无味。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师的教育方法出现了问题。在导入阶段,学生难以获得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参与氛围,自然难以获得足够的活动参与兴趣。

2.教学难度不合理,难以获得课堂学习效果

许多道德与法治教师认为小学阶段的品德教育难度不是很大,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因此,他们认为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只要照本宣科地推进教材的讲解就可以,然而这种形式化的教育方式,让学生无法深入知识点的表面掌握教育的规律,不能在表面化的课程讨论中进行充分的思考。

3.教学方式单一化,学生难以获得课堂体验

就实际情况而言,许多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一言堂”的情况,内容呈现为单一化和枯燥化,就现实情况而言,即便是部分教师运用多媒体呈现了部分案例,和学生一起分析,但就实际的情况而言,许多学生仍然难以获得充分的课堂体验,且单一化的教学方式,让部分学生的课堂体验性大打折扣,自然无法形成全员参与的机制。

二、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推进策略

1.创设生动情境,营造课堂学习氛围

“情境教学”因其能够充分地营造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情绪让课堂教学活动更加有效地开展而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认可。可以说,情境的创设,增加了课堂的互动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变得更加生动和鲜明。总而言之,建立贴近学生心理、适合学生发展阶段的情境创设方式,不仅具备艺术性,还具有可操作性。就具体的操作方式而言,如在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家人的爱》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调节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进行课堂情境的创设:如播放一些有关母爱的视频,通过音频设备循环播放音乐《烛光里的妈妈》和《我的老父亲》,其作用在于能够让学生在课堂导入环节更快更高质量地进入课堂情境。在初步创设情境之后,教师可以请一两位学生来讲述他们对于父爱和母爱的认识。开门见山是最简单也是使用较为普遍的方式,教师可以对学生说:“今天我们大家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但在你们还没有形成记忆的时候就学会了哭泣,第一位耐心地哄你止住眼泪并且用温暖陪伴你成长的人,就是你们的父亲和母亲,是他们用伟大的爱培养了今天的你们。今天你们有没有想对自己的爸爸妈妈说的话?那我们就开始走进今天的课堂。”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让学生的求知欲望能够得到极大限度的激发,以父爱母爱相关的画面来渲染情境,不仅丰富了课堂的内容,也让课堂变得更加温馨而饱含深情,符合学生阶段的情境创设思路,学生的情感得到广泛的共鸣。

2.由浅入深地引导,提升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效果

新课程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注重“以学定教”,即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来开展教育活动。作为一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明晰,课堂教学的对象是小学生,他们的思维认知能力较弱,因此在教学的时候要尽可能由浅入深,做到以简单入手,让学生能够层层递进地了解所学习的内容,从而能够切身体会其中的道理。例如,在进行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生活中的合作》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合作的作用。在一次教学过程中,笔者举例蚂蚁搬家的故事,先引导学生明白蚂蚁为什么能够搬动那么重的物体,然后让学生理解人多力量大,合作需要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来一起努力。然后笔者进一步地增加故事深度,采取进一步的引导:倘若不同的蚂蚁都在努力,但是一些蚂蚁想走大马路搬东西,一些蚂蚁想走小道路搬东西,那它们能搬动东西吗?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理解,合作不仅需要人力,更需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3.小组合作探究,增强学生参与课堂学习体验

新课程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除了“以学定教”之外,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还应当体现在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就这一教育目标的实现,教师应当丰富教学思路,如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形成全员参与的机制,并且进一步增加学生的课堂体验。例如,在进行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我爱家乡的山和水》的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讨论环节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先让学生进行讨论,然后请小组代表来进行讨论,这种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让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且能够让学生在充足的表达空间中获得足够的课堂体验。

三、结语

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对提升小学生的整体德育水平意义深远,并且紧跟新课程教学理念要求。本文怀着“以学生为主体”为教育初衷,依據现实情况,探讨了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难以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缘由,并根据以上缘由从情境布局、由浅入深引导以及小组合作探究等三个方面提出策略。

参考文献

[1]佚名.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J].教师,2018(31):70-71.

[2]张京华.浅谈故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9(29):58,60.

[3]郭琪.情境体验式教学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8.

猜你喜欢
以学生为主体道德与法治小学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浅谈“以学生为主体”的中职学校班级管理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以学生为主体”在中职护理专业《生理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