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越来越大,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的资金规模和在高校资金来源中占比越来越大,加强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可以起到规范高校财政专项资金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与效益、提高高校内部控制和管理水平等重要作用。近年来,由于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存在资金使用监管不到位、支付进度缓慢、管理制度不完善问题,难以充分发挥财政专项资金的作用。本文通过对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梳理,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与高校管理水平。
关键词:高校;财政专项资金;问题;对策
一、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重要性
(一)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的含义
财政专项资金,是指上级人民政府拨付本行政区域和本级人民政府安排的用于社会管理、公共事业发展、社会保障、经济建设以及政策补贴等方面具有指定用途的资金。财政专项资金必须獨立核算,专款专用。高校财政专项资金主要指政府相关部门按一定的隶属关系和标准拨付的用于高校发展特定项目或专门用途的资金,这部分资金不算在基本支出拨款之内。高校财政专项资金同样必须独立核算、专款专用。
(二)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重要性
高校财政专项资金按支出用途可分为教育支出、科学技术支出、节能环保支出、资源勘探信息支出资金等,涉及领域较多、范围较广,是高校办学及发展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改善高校办学条件、提高科研水平及人才培养。因此,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有助于规范高校财政专项资金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与效益,有助于保证预算科学化和合理化,有助于提高高校内部控制和管理水平。
二、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只注重专项资金申请,资金使用监管不到位
高校资金主要来源于生均拨款,而高校学生人数较为稳定,一般不会出现大幅度增加,因此,尽可能地申请到更多的财政专项资金就成了高校筹措资金的重要途径。在这种形势下,越来越多的高校把如何申请财政专项资金作为重点工作内容,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资金申请上面,而很多财政专项资金申请的时间比较紧,使得进行多方论证的时间严重不足,导致资金项目预算编制与项目实际支出情况不相符,存在一定的偏差。而在财政专项资金申请到位后,在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过程中,支出超出专项资金特定的使用范围、支出不规范和随意性大等情况时有发生,有些高校甚至认为资金到位后只要花完了就行,不需要任何监管。正是高校在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这种普遍存在的“重申报,轻管理”现象,导致高校的财政专项资金无法按照最初的规划发挥应有的价值。
(二)预算编制不科学,预算申报与执行不一致
目前,财政专项资金预算大部分采用的是专项资金使用者申请、主管部门审批、财务部门设置预算数的编制流程。高校财政专项资金预算主要是由专项资金使用者负责编制申报,即高校中的各院系、职能部门的相关人员,他们都不能算是专门专业的预算编制人员,由他们来编制预算,很可能会出现预算编制不合理、不准确的情况。而主管部门在审核预算时,往往会把审核重点会放在预算有无超范围支出、某些重点支出项目如劳务费、差旅会议费、国际交流费等是否严格控制在最高的比例限额内,而忽视预算与项目实施的资金需求之间的匹配性。财务部门在预算数设置时,也不会太关注预算是否与项目的实际支出需求相符合,只是按照预算金额设置各项支出的预算数。这样的预算编制,既满足不了专项资金使用者对资金的使用需求,还会造成预算申报与执行不一致的现象出现。
(三)专项资金支付进度差,项目执行缓慢,造成资金沉淀
设备购置是财政专项资金的主要支出,其支出进度直接影响到项目能否按时完成。而高校的教学科研设备购置金额较大,按照相关采购规定,一般需要以招标形式进行采购,程序繁多。特别是一些需要进行政府集中采购的大型进口教学科研设备,需要历经编制政府采购预算、上级部门审批政府采购方式、招投标、签订采购合同、设备采购验收等众多环节,延缓了项目执行的进度,往往在项目结束时还未到达到设备付款的要求,使得大量专项资金不能按计划支付,需要结转到下一年度,资金沉积现象严重。另外,由于财政专项资金属于财政生均拨款的“额外拨款”,各高校都会积极申报,而当资金到位后却并未专款专用,被用于其他不相关项目的现象极为常见,这更加剧了项目执行的缓慢。
(四)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缺少专项管理办法细则
各级财政部门大多建立了专门的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并在财政专项资金下达到高校时附上拨款文件,但拨款文件只是笼统地概括了专项的用途,对于具体的支出范围、审批权限等没有作详细说明。即使各级财政部门有颁布对应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也只是在财政部颁布的法律规范基础上进行简单改编,并没有真正地建立适应本部门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而高校也没有根据专项拨款文件或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结合项目和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专项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制度的不完善、细化标准的缺乏,使得专项资金的各项支出难以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更多的是凭借项目参与人员自己的理解来使用资金,各项支出的合理性也无法得到保障,最终导致实际支出与项目预算不一致的情况出现。
(五)绩效评价管理机制不完善
很多地方财政部门的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管理机制存在不健全、不完善等问题,在激发专项资金申请人对资金管理的积极性方面效果甚微,资金使用效率没有得到有效的提升。大部分高校缺乏完善的绩效评价管理机制,随着财政专项资金在高校经费来源中占比越来越大,不完善的绩效评价管理机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校的发展。目前,高校对专项资金的管理仍非常局限地停留在报销审批手续是否齐全、发票是否合法合规等层面上,不重视专项资金的实际使用效益及预算执行,绩效评价体系不够科学,导致绩效评价结果不能真实反映项目完成的实际情况。
三、完善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科学的专项资金管理机制
随着近年来高校的规模迅速膨胀,学校经历了“跨越”式的发展,而数额日益增加的财政专项经费也为高校的管理职能带来的新的挑战。只有建立科学的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机制,才能更好地促進高校事业的蓬勃发展,最大限度发挥资金效益。首先,高校上上下下,从校长到教职员工都要高度重视并充分认识财政专项资金对学校的重要性。在专项资金使用与管理过程中,高校应将项目负责人、职能部门、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审计部门等部门的职责与权限予以明确,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配合,规范业务流程、减少内部审批环节,才能使资金的联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提升资金的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
(二)强化预算编制,建立预算执行情况通报及分析制度
强化预算编制在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全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专项资金使用者、各职能部门、财务部门、上级主管部门应互相沟通协调配合。由各职能部门牵头,专项资金使用者提出项目实施的具体需求,财务部门以其专业知识辅助完成项目预算编制工作,在校内各部门相互协调配合下,能更好地强化预算编制,实现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而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形成良好的沟通,能解决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预算偏差。同时,高校可以建立财政专项资金预算执行情况通报及分析制度,财务部门定期对各项财政专项资金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和公开,提高预算执行率和资金使用效率,减少资金闲置浪费。
(三)加强财务管控,保证专款专用,加快项目执行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果
财务人员应严格遵守各类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规定,认真学习不同项目的执行要求,规范专项资金支出行为,专款专用。财务部门可以通过与专项资金使用部门、项目负责人签订项目资金执行任务书,明确项目进度、资金使用计划,严格按照计划完成项目及其资金支出。同时加大对专项资金执行的督查,落实支出责任,加快支出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果。此外,可以充分利用政府采购预采购政策,提前进行已经确定的项目的采购,政府采购预算指标到位后即可直接支付,这样对政府采购和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的执行进度很大的提高作用。
(四)健全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细则的制定
一方面,财政部门应从实际出发,不断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条例,制定适合本部门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梳理资金的拨付流程,确保各项资金支出行为有据可依。另一方面,高校应根据财政部门颁布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结合自身教学科研管理的特点及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靠并适合高校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细则,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同时,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细则制定时,应联合高校内部各重要职能部门、财务部门、项目主要人员一起商讨,使得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细则更具客观性、可行性、明确性和全面性。
(五)完善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率
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加强、支出责任的强化、科学合理的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对规范专项资金管理、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率有重要意义。高校应不断完善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方法,根据项目总体目标,结合专项资金的使用方向和要求,选取能充分反映专项资金绩效的评价指标如产出、效益、满意度等指标,对高校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进行评估,从根本上改变高校在专项资金方面存在的“重申报、轻管理”问题,提高专项资金的管理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可以通过建立科学的专项资金管理机制、加强预算编制、加强财务管控和项目执行进度、完善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等对策建议提高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水平,实现财政专项资金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炜.财政专项资金管理风险研究[J].时代经贸,2019(32):19-20.
[2]何程.行政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9(23):32-33.
[3]张景锋.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探讨[J].商讯,2019(36):175-176.
[4]陈云建.对高校财政专项经费的一点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8(34):78-79.
作者简介:
李萍,深圳大学计划财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