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吉翔
摘要:智障儿童因其智力障碍,在独立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较正常儿童滞后,并有些独特性。为使智障儿童将来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在学前阶段就注重对其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
关键词:学前班智障儿童;生活自理;培养
学前班智障儿童进入学校前绝大多数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有的整天被锁在房内处于半隔绝状态。有的又受到家长的过分溺爱迁就。这种环境造成了他们生活自理能力明显不足,不会照顾自己。
智障儿童进入学前班后,首先面临的就是适应学前班的集体生活,而要适应集体生活,首当其冲的,就是培养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
因为我校聋学班因生源减少,许多聋儿在现代高科技的医治条件下配备了电子顿时或者现代化助听器,并通过语训,回归普通学校,在此情况下,我校的聋学前班渐渐改收了培智儿童,成为了培智学前班,我有幸担任了几年的培智学前班主任。在工作中,我思考并实践加强对培智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取得了一些效果,现将我的做法与大家分享:
一、唤醒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意识
在我们班级,一些智障孩子的家长,一心想要给予孩子更多的补偿,很多事不舍得让孩子亲力亲为,大事小事均为孩子包办代办。诸不知,这样的做法,时间长了,会让智障儿童形成一种错误认识:只要自己不愿意做的事,爸爸妈妈都会帮忙做。于上,表现在行动上,就是部分智障儿童,通常是坐享其成,不愿意动手。
对此,我一方面自己做家长的工作,现时也求得学校教务部门的理解,由教务处对家长通过家长学校的形式配合做好家长的思想说服工作、要求家长最大限度减少包办,尽量多给孩子自己动嘴、动手的机会。其次,从入学那一天起,我把重点放在培养孩子的自理意识方面,为他们创设良好的活动氛围,激发他们自我服务的愿望。老师可以在帮助他们上厕所、就餐、睡前穿脱衣时,有意识地提醒他们自己去做,增强他们的自我服务意识。我们要给他们提供独立的机会,培养他们独立生活自理的意识和独立的能力。
二、注重方法,反复强化
智障儿童的注意力不稳定,容易分散,而且容易乏化,遗忘快。针对智障儿童的这些特點,我注意创造各种情景,丰富生活内容,不断地反复训练。在训练过程中,让儿童动脑、动手脚,然后边训练边纠正错误。在情景教室中,可提供床、被子等模具,极力为儿童创设最真实的自我服务的空间,开展儿童按指令穿衣服、穿袜子等活动。这些活动让儿童天天练,并且练得次数逐渐增多。儿童只有在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活动中,积极地参与活动,才能将许多的经验付诸实践,才能有力提高自理能力。
三、尊重儿童个体差异,注重个别化训练
智障儿童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障碍程度使每个儿童在生活自理方面也体现出不同的个别差异。因此,对不同层次的智障学生,要求就要有所区别。对于自我服务能力较强的儿童,就以较高水平来要求;对于自理能力较差的儿童,就相对降低要求的标准,不可强求,对他们的点滴进步都应肯定。我们可以开展“强帮弱”的活动,如在午睡起床后,请自理能力强的儿童来帮助能力弱的儿童穿衣服、鞋子、叠被子等。使能力强的儿童体验到为他人服务的乐趣,也使能力弱的儿童在内心深处播下了要学会自我服务的意识并逐步学会掌握自理方法。
四、体验成功,获得激励
智障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即使是微弱的“一小步”,教师也不该忽视,应及时地给予表扬,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愉快。在孩子有了初步生活自理技巧之后,还应积极鼓励他们更进一步地提高,如他们做事情的速度及质量的提升等。对他们行为的奖励就是对他们行为的认可、鼓励,从而起到激励作用。如:儿童自己穿鞋子,但左右穿反了,这时,我不是批评而是首先肯定儿童的自理意识,表扬他:“真能干,能自己穿鞋子了。”接着纠正:“只是左右穿反了,看一看,哪只鞋子穿左脚,哪只鞋穿右脚,过指导,边教导,使儿童产生良好情绪,提高自信心。成功的情感体验,使儿童产生满足、安全的情感体验,这成为激励他们自觉掌握自我服务能力的强大推动力;但当他们限于自身能力无法实现预期目标时,必须给予耐心指导,切忌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影响到他们的积极性。
五、与家长密切联系,提高儿童自理能力
智障儿童在学校学会的良好习惯以及生活技能,回到家中应继续练习、巩固,家长因为“爱”就把所有工作都大包大揽,这样的后果只会是让他们失去可以掌握的技能。因此这些孩子在学校学会的技能,回到家中,家长应积极配合和支持,给予同样的鼓励,让孩子养成独立做事的习惯。因此我们必须与家长紧密配合,要告知家长:除了要具有不厌其烦的耐心外,还必须有正确的指导方法。首先必须结合儿童自身能力情况,有的放矢地教育,其次只要没有危险,就可以放手让他们独立完成。不强求,但也不溺爱。另外,家长对智障儿的教育应与学校保持统一思想,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在学校、家庭双方相互配合的基础上,还必须坚持一贯性,即让智障儿童长期坚持这种良好的习惯,只有长期坚持,才能有效提高其动手能力。目前我校通过建立家校联系卡、与家长面谈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同时向他们介绍科学有效的方法策略,以便取得更好的效果,同时更好地实现学校与家庭的相互配合、支持。
总之,学前班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有效的,而是一个相对较长的较为系统的过程。相信经过一至二年的学前班训练,这些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定能得到较为明显的进步,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比较好的基础。